拿出氣魄應對“入市”挑戰(獨家專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2日 03:30 人民網-市場報 | |||||||||
本報記者 張然 6月28日,歐盟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6月初,美國商務部召開聽證會,結果顯示,美國認為中國離完全市場經濟還“相差甚遠”……總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對外貿易領域的最熱門話題。對中國邁進市場經濟地位這道門檻,美國和歐盟作為中國的兩個最大貿易伙伴何以如此苛求?我國又該如何應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曹
主因在于都是競爭對手 記者:美、歐對中國提出申請的反應,許多學者認為這是意料中的事,您是否贊同這種說法?為什么? 曹和平:美國也好,歐盟也好,當前否決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原因。第一個層面,它是全球三大區域經濟體系整合與競爭的必然;第二個層面,是對方從國際戰略格局出發的考慮;第三個層面,是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在策略和技術上的考量。我可以著重分析一下第一個層面,也就是最高層面的原因。 這三大區域經濟體系包括:上個世紀80年代形成的北美貿易區;第二個是歐洲自由貿易區,也就是歐盟;第三個是我國和東盟10國所建立起來的東盟經濟區。以GDP來看,北美經濟為10萬億美元;歐盟為9萬億美元;東亞經濟區6.5萬億美元。以購買力實際水平來衡量,三大區域經濟體系在數量上趨近,競爭將走向激烈。 記者:但從區域面積來看,歐盟小,美國稍大,東盟最大。 曹和平:大有大的優勢,大就是市場。尤其是渤海、黃海、北部灣等眾多優良港灣為東盟經濟區現代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優厚的條件。對比起歐洲、美國,經濟輻射的潛力是最大的。同時,在東盟經濟區人口比歐、美兩大貿易區的人口大3至5倍以上。這是個優勢。為什么呢?在大工業時代,人多則虧;但到指數經濟、信息經濟年代,人多則占先。試想,每人通過一臺電腦,產生效益的機會是一樣的,F在是信息經濟時代,隨著人多,教育提高,不再取決于工業化效率,而是信息化和教育提高的程度。中國從1996年起,高校招生人數就開始大于美國,這就顯示,在未來信息時代的競爭中,中國的潛力在不斷地增長。在三大區域經濟體的競爭面前,人家接受你進WTO后,為難你是正常,不為難你才怪。 記者:美、歐設置了一道道的標準,這些標準正在成為相互間貿易活動的攔路虎? 曹和平:這就像在一個班級,第一名總是惟恐第二名、第三名超過他,他總是會提防你、為難你。 不要害怕人家為難你,因為他把你當作對手。 美歐對中國態度不一樣 記者:有人認為,美、歐拖延或者拒絕給中國成為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是一種政治決定而不是技術決定,您卻認為其中有策略和技術上的考慮,這做何理解? 曹和平:各個國家的發展狀況不同,都希望在未來三大區的區域競爭中得到他們所想得到的法碼。比如,在談判桌上取得法碼,換取未來或現時其他方面的好處,而這個過程,就是技巧。 假定我以某個國家作為對手,在談判中,區域內成員互相配合,但互相配合是有代價的。既然你為他國提供了幫助的理由,你就希望在區域內或區域間的具體國家尋求你所希望得到的補償。你的配合,就是一種法碼,即把區域經濟體變成區內互惠的舞臺。 記者:美國和歐盟分別在上個月先后否定了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默契? 曹和平:兩個否定是不一樣的。美國把中國當成對手和歐盟把中國當成對手,那不是同一個概念。美、歐之間自身矛盾就很明顯。今年5月,我在歐盟參加了一個會議,當場所見,雙方都動了感情,矛盾沖突很大。為何?美國對歐盟卻不斷地尋找麻煩。比如,美英雙方利益不斷親密,讓英國這個傳統國家與歐盟無法相融;美國對歐元、對歐盟建立快速反應部隊罵聲不絕;美國對歐盟的新成員國在采取了背后拉攏、分化的策略……種種行為,莫不成為歐盟的切膚之痛。另一方面,歐盟對來自東盟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的競爭,主要是采取合作的態度。這從歐盟準備對中國軍購解禁、大規模高規格為舉行中國文化展兩個事例可以看出,歐盟傾向于和中國合作。他們發現,和中國合作不傷害自身,只有好處:貿易份額不斷地增長就是個明證。 歐盟的做法,美國是做不到的。美國在利用臺海危機、中日磨擦等為難中國,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美國的態度不如歐盟友善。 很明顯,歐盟的態度一是維護自身利益;二是面對大區競爭,但沒有摻雜要把中國打壓下去的圖謀。而美國并不完全和歐盟一樣。當今還有相當多的美國人,意識里仍然嚴重地存在著對中國的成見。 我們也該提出自己的標準 記者:由于應對美歐接連不斷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訴訟,我國開始尋求他國承認自己國家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國際關系中素無前例。既然是“申請”,那么標準自然是人家的。我們是否也有可能提出我們的標準? 曹和平:當然可以,完全可以! 競爭只是一方面。中歐合作符合中國的利益,與美國的合作道理相同。 但是,發展經濟,干嘛非要承認你的市場經濟標準?我們提供的市場還小嗎?看看數據:去年中美、中歐貿易額都達到1200億美元以上,這是多大的份額!單單進口就都在300億以上。有這么強大的市場基礎,為何不為自己設置一個標準,讓所有要進入你這個市場的國家也來遵循?要設定什么標準?不一定非得要市場經濟標準,可以設一個友好互利合作標準。龍永圖也說過類似的言論,我就很贊成。 記者:網上有人議論:在不少人的眼里,我們進入了人家的標準,似乎是極好的獎賞,仿佛就進入了經濟的世界杯賽場。 曹和平:可以這樣去認識,你不承認我就無法發展了?往回看,在你發展的過程中,人家承認你什么了?再往前看,誰都離不開誰的時候,為什么就只能你去承認人家?應該有這樣的氣魄:愛承認不承認,我們依然要昂首挺胸,繼續發展我們的經濟。 記者:你所認為的氣魄,我們現在能做得到嗎? 曹和平:怎么做不到?上海磁懸浮招標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嗎?用誰的技術?標準誰定?就是由我們定的!如果我們提供的是制度,由我國提供制度讓他國來選擇,這就是把握住了主動權,就是大的進步! 我們不是沒可能,是自己高看了別人?纯疵绹碾娨暸_,國際新聞就是她的新聞。而我們呢,國際新聞放在尾巴,才5分鐘或者多一點。我們正在成為經濟、軍事、政治大國,已經是個巨人了,應當拿出領頭羊的氣概來! 曹和平簡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1986年-1990年在中央農研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農業部工作,任助研、宏觀研究室副主任等。1996年-2001年任美國中西部科技協會經濟發展部部長。 現在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期貨、證券、農業金融。 概念解讀 什么是“非市場經濟”地位 “非市場經濟”(英文簡稱NME)問題,舊稱“統制經濟”問題,起源于冷戰時期西方國家貿易法中處理諸如基本貿易待遇和反傾銷問題時,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一種歧視性做法。作為法律技術用語,“非市場經濟”是反傾銷調查確定傾銷幅度時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反傾銷案發起國的調查當局如果認定被調查商品的出口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將引用與出口國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的市場經濟國家(即替代國)的成本數據計算所謂正常價值,并進而確定傾銷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國的相應原始數據。例如,在中國輸美彩電案中,美國在初裁中使用印度作為中國的“替代國”,人為提高了我國幾家出口企業的傾銷幅度,從27.94%到78.45%不等。 《市場報》 (2004年07月02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