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1日 16:59 民航總局網站 | |||||||||
本公約各締約國 考慮到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危及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嚴重影響航班的經營,并損害世界人民對民用航空安全的信任; 考慮到發生這些行為是令人嚴重關切的事情;
考慮到為了防止這類行為,迫切需要規定適當的措施以懲罰罪犯; 協議如下: 第一條 一、任何人如果非法地和故意地從事下述行為,即是犯有罪行: (甲)對飛行中的航空器內的人從事暴力行為,如該行為將會危及該航空器的安全;或 (乙)破壞使用中的航空器或對該航空器造成損壞,使其不能飛行或將會危及其飛行安全;或 (丙)用任何方法在使用中的航空器內放置或使別人放置一種將會破壞該航空器或對其造成損壞使其不能飛行或對其造成損壞而將會危及其飛行安全的裝置和物質;或 (丁)破壞或損壞航行設備或妨礙其工作,如任何此種行為將會危及飛行中航空器的安全;或(戊)傳送他明知是虛假的情報,從而危及飛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 二、任何人如果他從事下述行為,也是犯有罪行: (甲)企圖犯本條第一款所指的任何罪行;或 (乙)是犯有或企圖犯任何此種罪行的人的同犯。 第二條 在本公約中: (甲)航空器從裝載完畢、機艙外部各門均已關閉時起,直至打開任一機艙門以便卸載時為止,應被認為是在飛行中;航空器強迫降落時,在主當局接管對該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的責任前,應被認為仍在飛行中。 (乙)從地面人員或機組為某一特定飛行而對航空器進行飛行前的準備時起,直到降落后24小時止,該航空器應被認為是在使用中;在任何情況下,使用的期間應包括本條甲款所規定的航空器是在飛行中的整個時間。 第三條 各締約國承允對第一條所指的罪行給予嚴厲懲罰。 第四條 一、本公約不適用于供軍事、海關或警察用的航空器。 二、在第一條第一款(甲)、(乙)、(丙)和(戊)各項所指情況下,不論航空器是從事國際飛行或國內飛行,本公約均應適用,只要: (甲)航空器的實際或預定起飛或降落地點是在該航空器登記國領土以外;或 (乙)罪行是在該航空器登記國以外的一國領土內發生的。 三、盡管有本條第二款的規定,在第一條第一款(甲)、(乙)、(丙)和(戊)項所指情況下,如罪犯或被指稱的罪犯是在該航空器登記國以外的一國領土內被發現,則本公約也應適用。 四、關于第九條所指的各國,在第一條第一款(甲)、(乙)、(丙)和(戊)項所指的情況下,如本條第二款(甲)項所指地點處于同一國家的領土內,而這一國家又是第九條所指國家之一,則本公約不應適用,除非罪行是在該國以外的一國領土內發生或罪犯或被指稱的罪犯是在該國以外的一國領土內被發現。 五、在第一條第一款(丁)項所指的情況下,只有在航行設備是用于國際航行時,本公約才適用。 六、本條第二、三、四和五款的規定,也適用于第一條第二款所指的情況。 第五條 一、在下列情況下,各締約國應采取必要措施,對罪行實施管轄權: (甲)罪行是在該國領土內發生的; (乙)罪行是針對在該國登記的航空器,或在該航空器內發生的; (丙)在其內發生犯罪行為的航空器在該國降落時被指稱的罪犯仍在航空器內; (丁)罪行是針對租來時不帶機組的航空器,或是在該航空器內發生的,而承租人的主要營業地,或如承租人沒有這種營業地,則其永久居所,是在該國。 二、當被指稱的罪犯在締約國領土內,而該國未按第八條的規定將此人引渡給本條第一款所指的任一國家時,該締約國應同樣采取必要措施,對第一條第一款(甲)、(乙)和(丙)項所指的罪行,以及對第一條第二款①本公約于1973年1月26日生效。1980年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美國政府交存加入書,同時聲明:對公約第十四條第一款持有保留;臺灣當局盜用中國名義對該公約的簽署和批準是非法和無效的。本公約于1980年10月10日對我生效。棗編者注所列與這些款項有關的罪行實施管轄權。 三、本公約不排斥根據本國法行使任何刑事管轄權。 第六條 一、罪犯或被指稱的罪犯所在的任一締約國在判明情況有此需要時,應將該人拘留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證該人留在境內。這種拘留和其他措施應符合該國的法律規定,但是只有在為了提出刑事訴訟或引渡程序所必要的期間內,才可繼續保持這些措施。 二、該國應立即對事實進行初步調查。 三、對根據本條一款予以拘留的任何人,應向其提供協助,以便其立即與其本國最近的合格代表聯系。 四、當一國根據本條規定將某人拘留時,它應將拘留該人和應予拘留的情況立即通知第五條第一款所指國家和被拘留人的國籍所屬國,如果認為適當,并通知其他有關國家。按照本條第二款規定進行初步調查的國家,應盡速將調查結果通知上述各國,并說明它是否意欲行使管轄權。 第七條 在其境內發現被指稱的罪犯的締約國,如不將此人引渡,則不論罪行是否在其境內發生,應無例外地將此案件提交其主管當局以便起訴。該當局應按照本國法律,以對待任何嚴重性質的普通罪行案件的同樣方式作出決定。 第八條 一、前述罪行應看作是包括在締約各國間現有引渡條約中的一種可引渡的罪行。締約各國承允將此種罪行作為一種可引渡的罪行列入它們之間將要締結的每一項引渡條約中。 二、如一締約國規定只有在訂有引渡條約的條件下才可以引渡,而當該締約國接到未與其訂有引渡條約的另一締約國的引渡要求時,可以自行決定認為本公約是對該罪行進行引渡的法律根據。引渡應遵照被要求國法律規定的其他條件。 三、締約各國如沒有規定只有在訂有引渡條約下才可引渡,則在遵照被要求國法律規定的條件下,應承認上述罪行是它們之間可引渡的罪行。 四、為在締約各國之間引渡的目的,每一罪行應看作不僅是發生在所發生的地點,而且也是發生在根據第五條第一款(乙)、(丙)和(丁)項要求實施其管轄權的國家領土上。 第九條 如締約各國成立航空運輸聯營組織或國際經營機構,而其使用的航空器需要進行聯合登記或國際登記時,則這些締約國應通過適當方法在它們之間為每一航空器指定一個國家,該國為本公約的目的,應行使管轄權并具有登記國的性質,并應將此項指定通知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由該組織將上述通知轉告本公約所有締約國。 第十條 一、締約各國應根據國際法和本國法,努力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防止發生第一條所指的罪行。 二、當由于發生了第一條所指的一種罪行,使飛行延誤或中斷,航空器、旅客或機組所在的任何締約國應對旅客和機組繼續其旅行盡速提供方便,并應將航空器和所載貨物不遲延地交還給合法的所有人。 第十一條 一、締約各國對上述罪行所提出的刑事訴訟,應相互給予最大程度的協助。在任何情況下,都應適用被要求國的法律。 二、本條第一款的規定,不應影響因任何其他雙邊或多邊條約在刑事問題上全部地或部分地規定或將規定相互協助而承擔的義務。 第十二條 任何締約國如有理由相信將要發生第一條所指的罪行之一時,應遵照其本國法向其認為是第五條第一款所指的國家,提供其所掌握的任何有關情況。 第十三條 一、每一締約國應遵照其本國法盡快地向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理事會就下列各項報告它所掌握的任何有關情況: (甲)犯罪的情況; (乙)根據第十條第二款采取的行動; (丙)對罪犯或被指稱的罪犯所采取的措施,特別是任何引渡程序或其他法律程序的結果。 第十四條 一、如兩個或幾個締約國之間對本公約的解釋或應用發生爭端而不能以談判解決時,經其中一方的要求,應交付仲裁。如果在要求仲裁之日起六個月內,當事國對仲裁的組成不能達成協議,任何一方可按照國際法院規約,要求將爭端提交國際法院。 二、每個國家在簽字、批準或加入本公約時,可以聲明該國不受前款規定的約束。其他締約國對于任何作出這種保留的締約國,也不受前款規定的約束。 三、按照前款規定作出保留的任何締約國,可以在任何時候通知保存國政府撤銷這一保留。 第十五條 一、本公約于1971年9月23日在蒙特利爾開放,聽任1971年9月8日到23日在蒙特利爾舉行的國際航空法會議(以下稱為蒙特利爾會議)的參加國簽字。1971年10月10日后,本公約將在莫斯科、倫敦和華盛頓向所有國家開放簽字。在本公約根據本條第三款開始生效前未在本公約上簽字的任何國家,可在任何時候加入本公約。 二、本公約須經簽字國批準。批準書和加入書應交存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這些政府被指定為保存國政府。 三、本公約應于參加蒙特利爾會議在本公約上簽字的十個國家交存批準書后三十天生效。 四、對其他國家,本公約應于本條第三款規定生效之日,或在它們交存批準書或加入書后三十天生效,以兩者中較晚的一個日期為準。 五、保存國政府應迅速將每一簽字日期、每一批準書或加入書交存日期、本公約開始生效日期以及其他通知事項通知所有簽字國和加入國。 六、本公約一經生效,應由保存國政府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一百零二條和國際民用航空公約(1944年芝加哥)第八十三條進行登記。 第十六條 一、任何締約國可以書面通知保存國政府退出本公約。 二、退出應于保存國政府接到通知之日起六個月后生效。 下列簽字的全權代表,經各自政府正式授權在本公約上簽字,以資證明。 1971年9月23日訂于蒙特利爾,正本一式三份,每份都用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四種有效文本寫成。 附載: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我國加入海牙公約和蒙特利爾公約的通知 (1980年11月3日) 經國務院核準,我國已于一九八0年九月十日加入國際上簽訂的《關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約》(簡稱《海牙公約》)和《關于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簡稱《蒙特利爾公約》),并于加入時聲明不受《海牙公約》第十二條第一款和《蒙特利爾公約》第十四條第一款的約束,聲明臺灣當局用中國名義對該兩公約的簽署和批準是非法和無效的。該兩公約已于一九八0年十月十日起對我國生效。 自六十年代初以來,國際上以暴力劫持民航飛機和破壞民航設施的事件頻繁發生。為制止這類恐怖行動,保衛國際民航安全,國際民航組織于一九六三年主持制訂了《關于在航空器內的犯罪和其它某些行為的公約》(簡稱《東京公約》,我國已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經國務院核準加入)。隨后,又于一九七0年和一九七一年先后制訂了《海牙公約》和《蒙特利爾公約》。這些公約對保障民航飛機和設施的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近年來,劫機等恐怖行動在國際上雖已減少,但仍時有發生;我國民航飛機也曾發生三起企圖劫機外逃未遂事件。為了保證國際、國內民航班機的運輸安全,有效地防止劫持飛機等犯罪行為發生,希望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執行上述國際公約的有關條款(《海牙公約》和《蒙特利爾公約》中文譯本請見一九八0年第十七號國務院公報,《東京公約》請見民航總局、外交部(78)指際字第591號文件),提高警惕,嚴格地面安全檢查和機上安全保衛工作,嚴防有人以暴力劫機和破壞民航設施,保證我民航飛行安全。如發生外國飛機被劫持在我國降落等有關涉外事件,應按我國法律,并結合上述三個公約的有關規定妥善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