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生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11:09 《互聯網周刊》 | |||||||||
2004年,如何給我們身處其中的生活定性?那些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像化學藥品一樣,跟我們的生活起著置換反應,使我們和一些新的細節結合起來,漸漸過渡到另一種生活中去。 傳播和數字化技術的革命,以及新型數字化電器對生活本身的介入和重新設計,一再讓我們經受前所未有的沖擊。新的東西未必好,然而也未必就是壞。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
我們擷取了7個側影,試圖勾勒當下的生活,看清我們所經歷的變遷軌跡。 電子證據有效 去年6月,NBA球星柯比·布賴恩特侵犯酒店女招待的案件鬧得沸沸揚揚,后來就有些不了了之的意味。不過最近,由于幾條敏感短信的出現,這個案件又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了。原因在于2003年6月30日事發之后幾小時內,這位女招待給她的前男友和另一個人發了手機短信,談起了這件事。法官認為短信內容與這起案件高度相關,認為“那些短信將有助于斷定這事是兩廂情愿的,還是布賴恩特一方的有意侵犯。”此前布賴恩特一直聲稱自己清白無辜。 像E-mail和聊天記錄一樣,短信內容也開始地被保存到服務器上。案發4個月后,布賴恩特的律師要求AT&T公司提供那些關鍵的短信。在上個月,州行政區法官Terry Ruckriegle命令AT&T將那些短信交給他,他要私下查看它們是否與這宗案件有關。 通常,人們在按下刪除鍵后就以為一條短信永遠消失了,甚至還暗自慶幸沒有被別人發現,因為運營商們都告訴用戶他們會將短信刪除。AT&T公司的網站上聲稱:沒能立即投遞成功的短信將被繼續保存72小時,以便嘗試繼續投遞。一旦投遞成功,短信即被刪除。Cingular、Verizon也表示,短信在投遞成功后即被刪除;如果在設定的時間內仍不能投遞成功,短信也會被刪除。可是布賴恩特案中的短信內容怎么能在4個月后被翻出來呢?移 動通訊和互聯網協會發言人Travis Larson猜測:“既然短信的發送者、接受者和發送者的位置都可以被軟件記錄以便統計賬單,那么這個軟件也有能力同時記錄短信的內容。”亞特蘭大獨立電信分析員Jeff Kagan甚至認為:“運營商的聲明只是一種慣例作法,但我沒還聽說過短信被刪除的事例。” 電子證據越來越被認可。布賴恩特案是在美國第一件將手機短信證據寫入案宗的名人刑事案件。短信已經開始左右刑事案件的判決。一些歐洲國家已經要求移 動運營商保存短信以及其它信息的內容,以備將來取證。英國一位名叫Julie的婦女在被害前,在手機寫了一條沒有發出的短信:“3月20日3點, Howard(她的前夫)兩次用刀威脅我,他勒住我的脖子,想把我往廚房里推。他說在自衛……”,“自衛”這個單詞還沒有拼寫完,Howard拿來了一把面包刀行兇。后來Howard果然在辯解中聲稱自己是自衛,但法庭根據Julie臨終前的短信和她身上5英寸深的刀口認定Howard是蓄意謀殺。在美國俄勒岡州的一名男子被判決殺人罪名成立,因為他在E-mail和短信中威脅過被害的妻子。在佐治亞州,一對父母在其12歲大的女兒手機中發現了猥褻的短信,并發現發送短信的17歲少年曾對其女兒有過侵犯,這名少年因此被捕。除了作為刑事案件的證據,在新加坡,短信還可以作為離婚案中的輔助證明。據統計,九成的不忠事件都可以在手機中尋到蛛絲馬跡。 電信分析員Kagan希望:“在合伙詐騙和恐怖主義橫行的年代,有更多的理由去把信息永久地保留下來。”(宋妍) 新協同主義 幾乎每一位管理者都信奉團隊合作的意義。對于“協同主義”,至少大家思想上已經認同了這種理念的價值。而信息技術正在為“協同”這兩個字創造基礎,或者說創造了更新形態的協同工作方式。 Ivy受雇于一家軟件公司,所在的項目組正在測試一個提供全球性互聯網服務的軟件,項目組長在澳洲悉尼,組員遍布全球。Ivy在北京,她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E-mail,這些郵件主要是與在愛爾蘭的同事溝通,因為Ivy上班的時候愛爾蘭是下班時間。時差是個問題,華盛頓的9點到5點也是北京的9點到5點,可是其中一個地方是早晨,另一個地方卻是晚上;芝加哥與巴黎的工作時間只有一個小時的重疊。每天12小時工作日正在成為標準,辦公室工作時間會被定為當地時間的早7點到晚7點。這樣做的目的是:在這個時間段里,工作的員工可以根據遠方同事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靈活掌握上下班時間,在不同的時區能有更多的協同。 而接下來一天里的不少時間,Ivy都是在與她的同事們交流當前的工作狀態,這些都在MSN Messenger上實現。只要組長在這個即時通信軟件的另一端登錄,Ivy在北京的辦公室里幾乎可以隨時向他請教各種技術問題和匯報項目進展。 你知道,ICQ、QQ或是Yahoo和MSN的即時通信服務,已經讓你與朋友聯系的方式發生了多么大的變化。這種效能同樣發生在了工作上。(彭楨藝) 難以拒絕的COPY “停在水邊的汽車,地上是青山綠水,水中是高樓大廈”,同樣的廣告創意被三種不同品牌的汽車使用——意大利菲亞特的西耶那、日本尼桑的帕拉丁和德國大眾的夏朗。《遠東經濟評論》對這種現象的評論是:“好主意,抄!”上述三個汽車廣告來自不同國家,很難說清楚是誰在抄襲誰的創意,或者只是不約而同。突然的,我們發現身邊的一切竟是如此相似,東半球和西半球流行同樣的東西、不同品牌的雷同廣告、不同名字的影視劇有著相似的臺詞和場景、不同網站里有著相同的新聞和鏈接。 一個從事設計的人這樣描述現狀:“我搞設計和創作時是不上網的。不是上網不好,而是因為網上的東西太多了,會打亂思路。如果按照網上的思路設計產品,會很難脫離其它產品的影子,當你看到無數的產品有著類似樣貌后,你只剩下去抄襲和模仿了。” 是互聯網造成抄襲成風的現象嗎?它至少是催化劑,而且在互聯網上是最容易抄襲和被別人抄襲的地方。社會學家指出:抄襲即使不違反法律、或者也談不上道德問題,它至少是一種壞習慣。這種壞習慣使人們過分的依賴網絡和媒體,使人在思想上變得懶惰了。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我們得到任何信息已變得相當容易。如果失去了創新和個性,那真是悲哀。只要有哪家網站有一點兒創新,這個創新可能在24小時內就會變成所有網站的創新。大家都不會擔心為編寫節日問候短信費神—上網找吧,適用于節日、生日,搞笑、浪漫、誠懇的,什么都有。懶得找也沒關系,總會收到幾條別人發過來的,把李四發的轉發給張三,把張三發的轉發給李四,你的心意就到了。全國各大電視臺的“模仿秀”節目讓人們更熱衷于模仿。這種趨勢隨著網絡傳播開來。(魏杰) 我們變得更直接、更大膽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許多不相識的年輕人在乘火車時會用發短信的方式,提醒伙伴躲避列車長的查票。事實上這些所謂的“逃票者”中大多數人已花錢買了車票,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好玩。這些人在上車前互相告知手機號碼,下車后將參與者的手機號碼刪除。他們喜歡在上下班的途中玩這種“真人版”短信游戲。在韓國和日本,很多人上下班途中也要坐很長時間的火車,大多數人在火車上也喜歡擺弄手機,用短信聊天也是坐車時打發無聊時間的好方法。不過韓國人和日本人的短信都是在朋友和家人間互發。 中國的手機用戶居全球第一,更是短信大國,短信發送量也是第一。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喜歡發短信的。有人把這種現象歸結為中國人的性格傳統保守,適合使用短信這一交流方式。中國人喜歡把當面或電話里不方便說的話用短信方式傳達給對方,這是避免尷尬的好辦法,最符合中國人要“面子”的習慣。 英國短信服務供應商西卡普公司委托一家咨詢公司進行的調查表明,9%的英國人選擇使用手機短信來結束戀人關系,在15至24歲的青少年中間,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0%。44%的英國人使用手機短信談情說愛,在14至24歲的青少年中,這一比例達到了75%。令人吃驚的是,65歲以上的老人中也有9%的受訪者承認使用手機短信表達愛意。在很多國家,學校用手機短信的方式將考試成績發給每個學生,符合大多數學生迫切想知道考試結果的心理。老師們感慨:“上課和考試的時候學生們從前是互相寫紙條,現在則是互相發短信。” 人們通過這種文本形式傳達信息交流時,變得更直接和主動。亞洲人中,戀人間用短信傳情達意、朋友間用短信聯絡、逢年過年用短信向同事和老師發去祝福等等,這些方式很自然的流行起來。短信潛移默化的使我們更善于表達自己,也更容易了解他人。同時西方人越來越熱衷于短信聊天時,也開始迷上了語言含蓄和委婉的魅力。(魏杰) 虛擬是一種生活 “練功、升級”的循環已經成為許多游戲迷的生活。在現實世界里不能成為英雄,就在《大話西游》里成為王者;在現實世界里不能成為軍人,就在CS(反孔精英)里做一個孤膽英雄;在現實世界里沒有時間機器的引領回到刀兵相見的古戰場,就在《傲視三國ONLINE》里成為一統三國的翹楚。這就是網絡游戲所呈現的場景和吸引力。 在游戲的世界里邏輯簡單—等級至上,等級高了就是大俠,等級低了就是菜鳥。網絡游戲已經成為當代生活中最流行的元素,但同時它也被許多人稱為“網絡鴉片”,因為它具有極高的粘性。一個新游戲開始2天以后,游戲人群的數量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期,進入人群增長速度緩慢下來。這些人被稱為第一代玩家。在5至10天以后,進入游戲的玩家數量會發生大幅增長,但是他們發現按照正常的游戲規則前進永遠不能勝出第一代,于是有人就開始嘗試有沒有捷徑可走,加速、外掛、機器人紛紛出籠,復制、刷錢開始出現。這時,第一代的游戲者在失望之下會慢慢的退出這個游戲,去尋找另一塊干凈的天空。 不管是我們小時候玩的《魂斗羅》,還是現在經久不衰的《暗黑破壞神》,我們游戲其中,自娛自樂。(陳金國) 手機依賴癥 在日本新宿街頭,每天有無數的人在數碼產品專賣店外轉來轉去,許多人盯著五顏六色的手機:高中女生喜歡珍珠色的外殼,上班族則偏好銀灰色或者綠色。上班族把手機裝在皮套里,別在皮帶上,女孩子則把它掛在脖子上,微笑著說:“它是我的一部分。” 由于孩子們要互致“晚安”,10點鐘之后常常出現系統阻塞的情況。在芬蘭,據說孩子們的手機短信息留言已經和口頭交流量大致相等。 你的身邊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朋友:手機消費額度之高,使得運營商都要為他送上免費的藍牙手機了。手機永遠拿在手中,不得已放下時也一定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總是習慣性地拿起手機來看看,即使沒有電話可打,也要發發短信或者編編鈴聲。 回想一下汽車的普及吧,人們想通過汽車過悠閑的生活,卻被汽車帶得飛奔起來。現在這種速度已經成為社會的常態。而手機的普及,無處不在的聯絡就是常態。(吳靜淼) 重新規范禮節 現在,大家對于會議中間走出去接手機電話的情形有了更多的寬容;在小范圍的會議上,即使一位正在發言的人,中間停下來接個緊急電話,大家也會理解這個小插曲。 因為互聯網和手機的普及,禮節問題正在重新規范。 在E-mail的帶領下,我們的信件越來越口語化了。那種“稱呼、‘您好!’、正文、‘此致’、‘敬禮’、落款、日期”的格式已經用得越來越少了。頻繁的E-mail聯絡正在拋棄那些繁文縟節,開門見山地說明事情,然后干脆利落地結束。過去,你會覺得三五句話不像一封信,如果你覺得確實有必要寫給對方知道,那么你也會絞盡腦汁想寫別的話湊湊篇幅,以使這封信看上去“更像那么回事兒”,現在則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了。(吳靜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