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為何易“過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5日 11:34 揚子晚報 | |||||||||
回顧上一輪過熱(1992~1993年),從1995年政府宣布實現軟著陸,到1997年底經濟轉冷,從熱到冷僅僅2年多時間;而此次由冷轉熱時間更短,2002年下半年隱約出現房地產熱,轉過年來四大投資便已高燒不退,投資增速則開始以翻番計。 此次經濟由冷轉熱間隔之短,首先是與中國的大國國情有關。由于國家疆域遼闊人口眾多,而且是市場經濟尚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因而當機會出現時,容易造成地區與個人之
第二個原因與目前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也即轉軌期體制和經濟特點使然。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 一是與轉軌期體制尚不完善,約束力和市場完善程度較弱有關。比如中央對地方、政府對企業、政府對個人等。此次投資過熱背后的主角是地方政府,而中央調控部門通過預警及市場手段三令五申嚴防過熱卻收效甚微,上述原因不可小覷。 二則與中國現階段粗放的增長方式有關。各地對發展經濟有熱情無可厚非,但由于急功近利等官僚體制弊病,地方政府及企業不愿在需花費較大力氣的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方面下工夫,而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擴大投資、粗放增長的捷徑。這無疑又進一步加快和加重了過熱的速度和程度。 問及此次中國經濟局部過熱的原因,研究者們談及最多的兩個詞便是“地方政府”和“銀行”。而這兩者之所以在此次過熱中扮演重要角色,則與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馬曉河所長談及的以下四個重要階段性背景密不可分。 一是目前中國處于工業化中期的重化工業化階段,對鋼鐵、汽車、裝備、化工等重化工產品需求上升;二是中國處于城市化發展加速期,各地對市政、道路、交通、房地產、水電需求普遍高漲;三是中國已跨入人均GDP1000美元的重要關口,體現在消費上則表現為消費結構從萬元升級至十幾萬、幾十萬元階段,住房和汽車成為這一階段的消費熱點;四是2003年后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期,外資、民間投資熱情上漲,而此前五年由國債建設形成的基礎設施及公共品累積的積極效應也開始顯現。 上述四個重要背景,使得房地產、汽車及相關的鋼鐵、建材等行業價格看漲,各類資本意欲進入,而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與銀行業推波助瀾的作用開始顯現。 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毅夫看來,一向惜貸的銀行之所以大膽熱貸,一方面有地方政府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與四大國有銀行謀求上市直接相關。四大銀行為謀求上市,必須降低呆壞賬比例;而降低呆壞賬比例,最便捷的辦法就是擴大分母,增加信貸規模。在2003年貸款增長一倍之后,銀行呆壞賬比例果然從年初的23%降到了19%,而這擴大后的分母,無疑又為今后的呆壞賬埋下了伏筆。 綜上所述,過熱源起于消費升級后房地產、汽車的熱銷;兩大行業走熱,極大地拉動了鋼鐵、建材、水泥、電解鋁等行業;上述行業較高的利潤吸引了大批投資,而地方政府出于種種考慮,又火上澆油,通過優惠的土地和信貸加劇了這種投資沖動,銀行則由于自身體制弊病及行業利益考慮,為這種過熱提供了資金支持,從而最終將投資增長迅速推高,以致形成局部過熱。潘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