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里外受壓”產銷下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4日 09:00 中國經濟時報 | |||||||||
專家稱有利于擠掉泡沫,使車市、廠家及消費者更趨成熟 綜述本報記者曾業輝 繼4月份產銷下降之后,5月份國內汽車產銷量再度大幅下挫。
據中國汽車協會統計,5月全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50萬輛和39.62萬輛,產銷率為93.22%,與4月份相比,產銷分別下降20.08%和20.43%。 從生產情況看,轎車5月份產銷分別為21.03萬輛和17.77萬輛,與4月相比,產銷分別下降13.56%和19.27%;載貨車5月份產銷分別為10.22萬輛和11.50萬輛,與4月相比產銷分別下降35.24%和25.22%;客車5月產銷為11.24萬輛和10.35萬輛,與4月相比分別下降13.91%和16.55%。 2004年1—5月,汽車累計產銷225.64萬輛和217.18萬輛,產銷率為96.25%,同比分別增長28.09%和27.57%。其中轎車累計產銷103.05萬輛和96.47萬輛,產銷率僅為93.61%。 統計數據顯示,各類汽車的產銷量雖然較去年同期仍有較快增長,但增幅同比已大幅回落;同時,汽車產銷環比亦大幅下降,個別車型最大降幅達52.98%。據統計,4月份全國汽車產銷為53.17萬輛和49.79萬輛,比3月份分別下降了6.28%和8.24%;而5月份又比4月份產銷分別下降了20.08%和20.43%,如此大幅度的下降,為近年來所罕見。 記者從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了解到,“五·一”長假期間,往年假期集中購車的火爆景象已不再現,而此后諸多廠家的降價行動亦未能撬動車市,偌大的市場內有時甚至“門可羅雀”。 有經銷商向記者表示,從往年的銷售情況看,6月份是汽車銷售淡季,形勢堪憂。 車市低迷不僅讓經銷商一籌莫展,更讓廠家坐立不安。5月份,一汽、上汽、北汽、長安、東風銷量分別為6.72萬輛、6.58萬輛、4.47萬輛、4.02萬輛與3.96萬輛,與4月相比,除長安外,其他4家企業銷售降幅均超過了15%。 在國產車產銷量大幅下降的同時,汽車進口增幅卻在不斷上漲,給國產車造成雙重壓力。 國家商務部機電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汽車產品進口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9.8%。其中汽車整車(含成套散件)進口77863輛,金額為24.27億美元,分別增長7.5%和23.2%;汽車關鍵件進口15.21億美元,汽車零附件進口30.62億美元,分別增長48%和27.6%。 進口的汽車整車中,小轎車比例最高,占總數的67%,達到52137輛,金額為14.71億美元,分別增長28.2%和41.3%;其次是四輪驅動越野車,達13197輛。 一方面,國內汽車廠商不斷推出新車型“轟炸”市場,同時,還配以降價策略刺激消費,通用、大眾等更采取了全面降價舉措;另一方面,車市卻持續走低,待購人數劇增。有經銷商表示,降價不行,不降價更不行,“這究竟是怎么了?” 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的車市表現預示著國內汽車市場正進入一個關鍵的調整轉折期。造成產銷“滯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銀行緊縮銀根、收縮信貸對汽車消費直接產生了抑制效應;各汽車廠商的連環降價使消費者產生新的預期,待購心理上升,同時,即買即降的市場行為對相當一部分消費者造成傷害,痛苦經歷的“示范效應”影響周邊親友;長達2年之久的持續購買能量,在集中釋放后有一段緩沖調整期;2005年取消進口許可證配額及2006年進口關稅下調至25%,導致廠家提前調整,而這種調整又作用于市場導致消費者出現集體性“忍耐”。 有分析人士認為,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購車時卻要普遍付出比發達國家消費者更高的代價,供求本身的錯位導致的高消費泡沫,將在更深層次上、更長遠的時期影響并作用于國內汽車市場。忽略價格的“有產階層”的遞減(已購車)、汽車作為耐用消費品的時效因素、市場調整導致新的消費預期,將共同作用于未來幾年的汽車消費。 也有專家指出,目前市場下滑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汽車市場、廠家及消費者,在經歷了2005—2006這一個轉折性關口之后將會更趨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