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10大關隘 德勤助推中國商銀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1日 09:51 財經時報 | |||||||||
作為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德勤會計師事務所近日首次使用中文,在北京公布了每年編制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報告指出,銀行業在2004年必須解決十大關鍵事項,包括發掘客戶潛力、開發人力資本、離岸經營、《巴賽爾新協議》、迎接監管改革風暴、公司治理、實施《國際會計準則39號》、技術投資、遵守最佳實務,樹立股東信心、維持戰略中心等。
德勤為何選擇以中文形式發布報告?與目前中國銀行業如火如荼的改革是否有關?德勤如何評價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德勤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德勤在幫助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時發現了哪些共性問題?解決方案是什么?《財經時報》近日就此專訪了德勤審計及咨詢服務合伙人、全球金融服務業中國區領導人司馬仲禮(GerrySchipper)。 新產品開發至關重要 《財經時報》:德勤在編制今年的《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時,發現哪些問題值得銀行業注意? 司馬仲禮:簡單而言,2004年全球銀行業需注意的“十大要事”可概括為5方面內容:客戶保留度、人力資本、客戶信任、監管和技術投資。 在銀行業有一公認法則——20%的客戶創造140%的利潤,其余80%的客戶甚至會減少利潤。對于任何一家銀行,如何發現并保留20%的客戶非常重要。銀行的老板們越來越認識到,他們最大的財富是那些每天傍晚走出辦公室大門的員工們。許多銀行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減少低效重復機構以提高生產力方面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像銀行一樣對客戶信任的依賴如此之大。過去幾年出現的銀行經營丑聞和破產事件動搖了客戶信任的基礎。重建客戶信任,使投資者及存款人放心地通過銀行體系管理其現金和財富,成為銀行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監管日益加強也是大家一直在討論的話題。從《巴塞爾新協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到《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以及中國銀監員會成立后所頒布的一系列法規辦法,表明監管部門對銀行的監管要求越來越高。 要滿足上述條件,都要求銀行在技術方面有很多投資。銀行業對IT投資的力度最近幾年明顯減弱,但在德勤看來,現在正是IT投資的良機。 《財經時報》:但我們也注意到,目前中國銀行業提供的金融產品多從國外直接引進,他們很少根據自己市場的特殊需求來研發新產品,為什么? 司馬仲禮:中國銀行業的新產品開發難有歷史原因。中國一直以來實行嚴格的行業監管,每個產品面世都要審批,能夠經營和開發新產品的空間不是很大。 因此,最便捷的就是“拿來主義”。一個在多年運作中形成的成熟的產品,在移植過程中比較容易適應我們的基本需求,且成熟產品的審批和推出風險都小。但要注意的是,中國的銀行業在開發新產品時,學習西方做法的確是捷徑,但不應該照搬,要根據地區差異、人群文化差別,開發適合本地客戶的產品。 人才挑戰 《財經時報》:德勤在中國的商業銀行業改革中正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司馬仲禮:德勤目前已參與中國多家商業銀行的改革,包括提供從審計、稅務咨詢、管理咨詢到財務管理的全方位服務。德勤在中國不僅協助客戶成功進行境內外的初次發行,而且在企業法人治理、組織架構、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財務管理、壞賬處置等方面推動銀行的全面改革。作為風險管理和證券化的領先服務機構,德勤正在幫助有關銀行進行《巴塞爾新協議》的合規和資產證券化項目。 此外,德勤目前還在人力資本、業務流程再造、管理咨詢以及IT系統整合方面為中國的銀行提供相關服務。 《財經時報》:在你們看來,中國銀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嚴峻挑戰在哪里? 司馬仲禮:按照“入世”承諾,中國銀行業將在2006年全面開放,中國的銀行必須在較短時間內重建各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對大型商業銀行來說,首要挑戰是怎樣把傳統的品牌——網絡優勢結合到將來的業務發展戰略和服務客戶的具體方針策略中,以留住高端優質客戶。 其次是人才問題。人才沒有國界,他們不僅是中資銀行也是國外銀行追逐的對象。如何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吸引有經驗的人才參與到中國的銀行改革和日常經營管理中去,是中國銀行業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中國金融機構面臨最重要的挑戰還有監管和合規問題。銀監會成立后,監管越來越嚴格。雖然中國方面表示不會在近期實施《巴塞爾新協議》,但在近期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里,實際上包括了《巴塞爾新協議》的一些要求。很多銀行已著手在風險管理及信息系統方面做出符合規定所需的基本變動,這要求中國的銀行業在投資時就要把監管要求考慮進去。 德勤認為,現在中國的銀行在改革中要采取具有全局性的觀念和規劃,進行投資既要考慮目前需求,也要考慮將來得失,這樣才不會造成時間、金錢上的重復和浪費。 共性問題 《財經時報》:德勤在幫助中國多家商業銀行進行改革時,是否發現他們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司馬仲禮:是的。問題主要包括在三方面:首先,法人治理問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此問題比較突出,這表現在國家股東往往以行政方式參與銀行管理,缺乏獨立的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的作用弱化。 其次,風險管理問題。一是信用風險管理。中國的銀行對信用風險管理尚未有基于歷史數據的評級模型,這對中國銀行的改革是比較大的問題。信用風險評估不準確,容易導致新生貸款的質量下降,從而使處理不良資產的努力前功盡棄。再有是風險管理缺乏IT系統的支持。以往銀行在風險管理上對系統的投資是較少的,尤其是市場和操作風險的系統建設不完善,銀行在跨業務線操作風險管理上的投資幾乎沒有。 第三,忽視客戶服務。中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改善法人治理、提高管理水平、調整組織架構、加強風險管理的重任,在客戶服務方面往往有所忽視。隨著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市場競爭主體增加,中國投資者的國內投資選擇越來越多。在目前的轉軌時期,中國的銀行更應提高客戶服務的質量,尤其要專注為其帶來最多利潤的20%的客戶。 《財經時報》:您如何看待中國銀行業改革的前景? 司馬仲禮:中國的銀行可以通過其網絡優勢,多利用交叉銷售的策略。比如,中國20%的保險產品通過銀行銷售,中國的金融機構如果能將網絡優勢發揮到極至,就會有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 對于中國銀行來說,挑戰巨大,回報也將巨大。在與國外銀行的比賽中,也許做的最好的并不是第一個出發的。利用機會看看其他國家怎么做,看看能學到什么,也許中國銀行業能后來者居上。 作者:李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