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連線)香港股市也愛"名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9日 06:29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自從蒙牛狠狠地“!绷艘话阎,來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速度明顯加快。許多企業和保薦人希望趁此東風,賣個好價錢,從而掀起一個新上市熱潮。 畢竟不同于彼時了。一頂“中國內地企業”的帽子可以引發無限想象空間和投資熱情的日子已難以再續。中國人壽去年能在全球市場掀起“中國熱”,換在今年恐怕就難有如此盛況了。
在市況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者也越來越挑剔;同時,一些樸素的投資理念開始凸現。 本周三,中海集運和騰訊控股同日在香港主板上市。一個比發行價跌了12%,而一個漲了12%。緣何?品牌效應使然。 但凡中國內地的網民,不知道QQ的人有幾個?這種強大的品牌影響力,香港市場上的投資者不會不知道。因此,騰訊招股的時候,個人投資者反應熱烈,以至于騰訊不得不啟動回撥機制,把原來向國際配售的部分重新分配給個人投資者。 回想此前的蒙牛,在個人投資者中獲得超額200多倍的認購,部分原因也是蒙牛的品牌效應。內地的奶制品在香港超市隨處可見的,蒙牛是唯一的一家。 蒙牛、騰訊的產品看得見,摸得著,產品的親和力帶來了企業的親和力。這種樸素的投資理念其實也是和巴菲特的理念相吻合的。90年代末,巴菲特沒有買過一股網絡股,很多人不解。巴菲特則說,他絕不碰自己不懂的東西。他自己不懂科技,也不懂網絡,所以就不買網絡股。他的投資理念還包括,買身邊的品牌,誰做的廣告多,消費者喜歡,就買誰,比如可口可樂。 雖然從企業本身來講,中海集運未必輸于騰訊或者蒙牛。作為全球第十大海運企業,中海集運的集裝箱出口量已經達到兩位數的增長,而且勢頭仍將繼續。但是對諸多個人投資者來講,畢竟遙遠了一點。更何況,企業大了,總是要擔心其與宏觀經濟的關系,還要擔心油價的上漲,由此還要擔心地緣政治……越想就越復雜。 這時候,小的,簡單的,才是美的。下周“體操王子”李寧的企業要上市了。這或許正是李寧檢驗一下自己在香港市場的知名度和李寧牌運動服市場人氣的好時機。上海證券報記者鄭曉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