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正文
 
青博會把脈全球消費電子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7日 09:12 經濟參考報 楊華

  在2004中國國際電子家電博覽會(青博會)即將舉行的前夕,記者就本屆青博會的新亮點以及青博會在青島今后發展中的具體作用和影響,采訪了青島市外經貿局副局長、青博會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崔衛東。

  參展企業商機無限

NEC百萬象素手機1元拍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2004環球小姐總決賽 新浪招商引資征代理商

  崔衛東介紹說,青島市根據自身產業優勢打造的中國國際電子家電博覽會,從2001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其參展商的數量、貿易成交額在國內同類博覽會中數一數二。2004年的青博會將在全球產業鏈大調整的背景下,以技術發展為方向,以產業鏈的調整為中心,以新的產業機會為核心,為變革中的全球消費類電子制造商提供難得的商機。

  首先,20多家地方電視臺帶來預計達到80億元人民幣的巨額數字電視設備采購定單,將吸引全球所有數字電視關聯設備制造商的目光。此外,青博會順應全球消費類電子技術流動的特點首次設立的技術貿易展區中,大公司和全球著名大學、研究機構提供技術交流與轉讓的貿易額也可能突破20億元人民幣。

  除了積極創造貿易商機外,青博會將邀請深圳、天津等國內著名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城市的市長,以及英特爾、松下、索尼等跨國公司總裁,針對消費類電子在中國形成的產業簇群的現狀、跨國貿易、知識產權轉移、技術走向,全球化管理等重大話題,進行多層面、多角度的研討、交流。

  創中國名牌消費電子展

  采訪中,崔衛東告訴記者,將青博會辦成與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類電子展、德國科隆家電展齊名的消費類電子展,一直是青博會組委會的努力目標。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中國市場的興起,全球消費類電子產業正在圍繞中國市場做著新的調整,中國在不遠的將來將成為繼美國、歐洲之后的第三大電子家電市場,但是,中國目前沒有品牌化的消費類電子展,這與中國目前在全球電子家電行業的地位極不相稱。

  青島已經擁有了中國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生態圈,電子家電產業的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生態圈內已經形成了以海爾、海信這樣的大企業為中心、以相關聯的配套企業為基礎的產業生態鏈條,并且隨著海爾等企業的快速發展,很多國際大的配套企業都在青島扎根,這種制造帶動配套,配套促動制造的良性循環提升了青島電子家電產業的競爭力。

  另外,青島電子家電產業已經從單一的制造品牌延伸到了整個產業鏈條的發展,這種不斷膨脹的產業規模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家電巨頭;而青島地處亞太經濟貿易區中心,與漢城、東京一海之隔,形成一個獨特的“貿易金三角”,并與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著密切的貿易關系;56條國內航線和10條國際航線將青島與香港、上海、北京、東京、漢城、新加坡等國內外大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樣發達、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地緣優勢注定了青島家電產業強大的生命力。

  展會效應助力青島騰飛

  崔衛東對青博會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認為,青博會的成功舉辦對青島在中國電子家電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地位意義重大。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以青島為中心的膠東半島生態圈、以慈溪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以順德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三大電子家電生態圈,由于三個生態圈的完全競爭要素成本的階段已經基本結束,未來生態圈競爭的關鍵是在要素成本基礎上的技術創新。因此行業內技術、資金、市場等信息的持續吞吐對生態圈未來的生長發育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青博會能繼續發展壯大,不僅會對青島的電子家電制造業提供良好的技術、資金、信息等支持,同時還將快速有效地擴大青島的電子家電制造業規模,電子家電產業之外的非相關聯性產業也將受益。

  從展覽業的行業屬性看,青博會的成功將使青島新增一個極富經濟活力的行業。因此,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部、中國電子商會等也都給青博會巨大的支持,希望青博會能夠成為亞太區最大的電子、家電技術、產品、貿易基地,為中國乃至全球消費類電子企業提供一個產品展示、貿易洽談、交流合作的門戶和最佳平臺。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工人在阿富汗遭襲
胡錦濤出訪歐亞四國
美國將移交薩達姆
第三輪六方會談將舉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鄲6-3礦難瞞報
遼寧盤錦大橋垮塌事故
《后天》 孫燕姿巡演
2004歐錦賽 NBA總決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