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招標有“疾”難“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6日 09:49 中國經濟時報 | |||||||||
醫藥行業協會“上書”國務院請求調查 本報記者 鄒建鋒 4月6日,13家醫藥行業協會向國務院遞交了《關于請求終止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建議》。2個月過去了,這次“上書”的效果究竟如何?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獲悉,有關部
“終止”呼聲換來“完善”基調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規范和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但是否會取消招標,沒有人出來表態。”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5月25日,國務院糾風辦會同發改委、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委在北京召開了一次座談會,13家醫藥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和部分醫藥企業代表參加了這次會議。 “這是一次內部的座談會,具體內容不宜透露。”朱長浩對記者說。 一位參加了本次會議的醫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會議剛開始,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就定下了一個基調:今天是和大家一起研究如何進一步規范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問題。“所以這次會議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記者試圖聯系國務院糾風辦有關負責人,但是北京114查號臺告知這個部門的聯系電話沒有登記。隨后記者致電監察部,接電話的官員回答說國務院糾風辦的辦公室的確設在監察部內,但是電話號碼是保密的,除非記者能說出具體聯系對象的姓名。 隨后,記者又致電發改委、衛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了解座談會的結果,但是有關官員也表示“這個問題無法給你具體的答復。” 6月9日,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在南京出席國家發改委和衛生部聯合召開的全國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工作會議上說,將盡快制訂“完善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若干規定”。 行業協會早已預見“失敗”? 3月18日至20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以及10個省(市)醫藥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在杭州舉行研討會。 這次會議取得的共識是:五年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弊多利少,沒有實現讓利于患者和糾正不正之風的預期目標,而醫藥企業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產生了諸多不可忽視的問題和弊端。政府、醫藥企業、醫療單位和人民群眾都不滿意。實事求是地評估我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加快推進“三項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步伐,已成為全國醫藥企業的迫切愿望。 4月6日,13家醫藥行業協會聯合給國務院領導遞交了題為《關于請求終止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建議》。 但是記者閱讀了這份“上書”中的七條建議,卻意外地發現:盡管題目是“請求終止”,但是具體建議卻顯得“溫和”得多。 這七條建議分別是:一、有力度地規范和完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加快“三項制度”改革的推進和監督力度,加快醫藥分業的步伐;二、建立科學、規范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機制;三、規范招標品種目錄;四、正確處理好招標藥品質量與價格的關系;五、落實國家有關招標藥品價格管理政策,讓利于患者;六、簡化手續,降低費用,減輕企業負擔;七、建立、健全政府協調、監督和溝通機制。 對此,會議的“東道主”——浙江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趙博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遲早會退出歷史舞臺,但是目前看來,進一步加以規范和完善,為醫藥企業爭取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加實際一些。 行業協會緣何低調 早在今年2月中旬,某省醫藥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就告訴記者:3月份全國主要的醫藥行業協會將在杭州聚會,討論要求終止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問題。當時他表示,會議的具體時間確定之后將通知記者參加。 3月下旬,記者曾就此致電這位負責人,詢問會議情況。但是他守口如瓶,沒有向記者透露會議已經召開的消息。直到5月13日,才有一家廣東的地方媒體報道了13家醫藥行業協會上書的消息,隨后,一些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近日,這位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本來的確打算邀請記者參加會議,但是多數行業協會的負責人認為還是低調些,所以取消了這個計劃。“后來不知道是誰把這個消息給‘捅’出去了。” 記者輾轉找到了“走漏風聲”的當事人——某醫藥企業的一位副總。他告訴記者:4月6日13家行業協會向國務院上書之后,一直沒有回音。由于擔心“石沉大海”,所以就在5月中旬向一位熟悉的媒體記者透露了這件事情。 “現在看來媒體報道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我們覺得5月25日的會議是在媒體報道的推動下才召開的。”那位醫藥行業協會的負責人對記者說。 不對稱的“博弈”? 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6月9日在南京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時指出:正在研究制定的“完善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若干規定”將對調整藥品招標范圍、確定藥品招標數量、確定中標藥品零售價格原則、控制中標藥品替代、簡化招標工作程序、控制招標相關費用等做出明確規定。對那些不使用中標藥品,不將招標好處讓利于民、對競標企業亂收費以及不按規定按時交貨或不按時付款等行為加大查處力度。 高強在說這番話的時候,透露出“要針對各方面反映強烈的問題。”他的講話也是13家醫藥行業協會上書國務院之后,相關部委主要負責人首次就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發表的意見。 但是,一些醫藥行業的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無論如何進行“完善”,都只是“治標”,因為這項實行了五年的制度雖然其初衷是糾正藥品購銷不正之風、抑制藥價虛高等。但是實踐證明,幾年來藥品購銷的不正之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且招標環節還產生了新的腐敗。另外,藥價虛高迄今仍然是患者反應非常強烈的問題。 另外據記者了解,2002年年初,8個省市的醫藥行業協會和15家醫藥企業就曾經聯合起來向國務院呈送了《關于懇請暫緩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緊急呼吁》。 那么,為何在這場“博弈”中醫藥行業似乎總是處在被動受屈的境地呢?九州通集團北京豐科城醫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牛正乾對此有獨到的見解:代言人的不平等始終是一道瓶頸。 他分析道:醫院的代言人是衛生部,這是順理成章的;發改委和地方經貿委等可以算藥企的代言人,但是有些勉強,而醫藥行業協會畢竟無法左右政策的制定;社會保障部等要代表患者、消費者,則由于我國目前享受社保、醫保的人數還不是太普遍,社會保障部關心的也主要是公費醫療部分,所以也無法到位。 他認為,由于消費者和藥企代言人的缺失,確立了衛生部門在藥品招標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事實上,衛生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所以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是無法公開、公平、公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