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門的教授也應該自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2:11 中評網 | |||||||||
葛劍雄 看了新華社記者《“教授看大門”引發爭論》的報道(載9月22日《文匯報》第6版),我以為,有關單位領導的安排固然有問題,但作為當事人,看大門的教授、發報紙的副教授也應該自我反省。
拿那位教授來說,既然身為省翻譯工作者協會會長,又那么熱愛翻譯工作,為什么要在1993年到單位下屬公司去當經理呢?報道沒有提到其他原因,也沒有說是領導讓他去干的,總是自愿的吧!要是三年后公司不倒閉,他會主動申請回院繼續搞翻譯嗎?既然自己選擇了脫離專業,從事經濟活動,就得承擔風險,包括有可能無法返回原單位、原崗位的可能。那位教授自己說:“我給院里做了那么多貢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即使真是如此,那也是指他“下海”前的事。我想,要是他不是“堂堂正教授”,不是對單位有“功勞”和“苦勞”大概也當不了經理,難道讓單位包你一輩子? 從報道的內容看,我甚至懷疑這位教授的實際本領是否有那么大。例如,稱他為“河北省僅有的兩名精通波蘭語的人才”。他畢業于俄語系,一般來說,波蘭語只是第二外語,記者根據什么肯定他達到了“精通”的程度?要真是如此,在他當經理的幾年里河北省如何應付波蘭語的需要呢?難道沒有一位領導想到他嗎?反之,如果河北省已經不需要波蘭語的翻譯,他為什么不能到需要的地方去工作,非要守在門房等領導讓他回圖書館呢?至于他自己列舉的成績實在說明不了問題:“參與制作了反映河北省科學院20年成就的中英文對照畫冊《科技之光》,社會反響很好”。“參與”了什么?“參與”到什么程度?即使參與了英文翻譯,能說明你現有的俄語或波蘭語水平嗎?他自稱在1997年3月在河北省科學技協會大會上“作為多個協會的主要負責人”,既然從93年就下了海,為什么還能當多個協會的主要負責人?要真如此,只能說明這些協會的負責人太容易當了。 那位副教授也是在1994年到實業公司從事經營管理,1966年在家養病。對于自己的失敗,她自稱“其實并不是我能力差,主要是沒有處理好與領導的關系”。這就不能不使人懷疑這位副教授的“經營管理”能力,難道經營管理不包括處理人際關系?連與公司經理的關系都處理不好,又如何在公司經營管理呢? 對那兩位教授、副教授當然應該從“尊重人才”的角度給他們妥善安排工作,我也認為讓他們看大門、分報紙是不適宜的。但作為當事人,他們似乎并沒有任何自省,這是很不應該的。 北京大學的領導在談到人事改革時,承認他們學校的教授中也有不合格的。今后如果出現北大教授下崗的事,就不值得大驚小怪。隨著改革的深入,教授、副教授都不可能是終身制。我希望那位教授想想自己應該采取的態度,也希望記者的報道能夠更全面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