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的局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2:01 中評網 | |||||||||
葛劍雄 近讀唐德剛訪錄、王書君著述的《張學良世紀傳奇》,其中引述張學良本人對“九·一八”事變的回憶,既否認了受蔣介石之命,又不承認自己不抵抗,而只是判斷錯誤。對此,作者的看法是:“張將軍的自我剖析盡管很誠懇,很有可信度,也頗有道理,但也過于原諒自己。”在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張的態度后,他認為:“問題很明顯,由于張學良在對
張學良是“九·一八”事變最重要的親歷者之一,他本人的回憶自然無法輕易否定,為此作者煞費苦心作了一番盡可能周全的解釋,但并沒有涉及問題的核心――張學良本人的回憶可靠嗎? 親歷者的回憶無疑是歷史研究和記載的重要依據,但回憶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離事實很遠。即使不考慮本人出于種種原因,故意隱瞞或歪曲事實的可能性,也還會不自覺地使回憶失實。 就張學良對唐德剛的口述而言,不妨先完全排除他故意的因素,但同時不能不受到諸方面局限: “九·一八”事變和“不抵抗”將軍對張氏來說,是刻骨銘心、終身在思考的大事。但在記憶事實的同時,他也不可避免的會考慮各種解釋。這些解釋反過來又會誤導他原來的記憶,以至他將解釋當成應該繼續記憶的事實。 張氏出身于一個特殊家庭,他的青年時代有獨特的經歷,一方面擔任著與他實際年齡不相稱的重任,另一方面卻沒有受過完整健全的教育和訓練,他的知識結構、社會閱歷、歷史觀念、判斷能力本來就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九·一八”事變發生時,張氏還不滿三十一歲,而從三十六歲開始他又長期處于與社會隔離或半隔離的狀態。在數十年間,他直接接觸的人物極其有限,獲得的信息也相當有限。 據各種記載,張氏早已皈依基督教,并且非常虔誠。因此他的回憶必定會以更多的自責來代替對他人責任的追究,并盡可能在記憶中搜尋對此有利的事實。但對“九·一八”事變造成的嚴重后果,他又不可能完全用自責來承受。 與唐德剛談話時他已年近九十,記憶和思維不能不受年齡和健康狀況的影響。 歷史學者對本人的回憶亦未必輕信,尤其是對最關鍵處。我想,對張氏這段回憶亦應持如此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