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吳厲重化工之爭 > 正文
 

順應世界產業轉移規律 中國重化工面臨發展機遇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5日 19:46 《中國科技財富》

  化工業的比較優勢呈現給國際資本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和產業結構大調整正在帶來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這一輪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是中國。而隨著世界重化工業向中國的大規模轉移,不斷積聚的生產能力將隨之改變世界的現有經濟格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深化,中國重化工業進程也打上了深深的全球化烙
印。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國外重化工業巨頭就開始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而進入新世紀以后的頭幾年,這種重化工業向中國轉移的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石化、汽車、機床制造和金屬冶煉等行業增長勢頭更為迅猛,其中尤以石化工業進軍中國的速度為最。

  據統計,入選《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幾乎都已在華投資建廠設點。2001年世界前75家化學品生產商中,陶氏化學、杜邦、埃克森美孚、亨茨曼、GE、巴斯夫、雪佛龍-菲利浦、殼牌BP、羅門哈斯、阿托菲納、德固薩等公司均已大舉入駐中國。

  迄今為止,僅埃克森美孚、殼牌、BP、道達爾菲納埃爾夫、杜邦和拜耳6家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額已超過100億美元。其中,投資額度最高的BP,在華投資已達45億美元;拜爾投資31億美元,擁有12家獨資或合資企業。殼牌投資額也達17億美元,并承諾到2005年,其在華投資總額達到50億美元。未來5年,這6家公司還將再投入125億美元以上。

  為何世界石化巨頭們如此匆忙地加快在華投資呢?對于這個問題,記者在采訪中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得到了有關答案。據其最新掌握的數據顯示,2003年,中國石油及化學工業市場總量達9702億元,接近國內GDP總量的10%,為中國第一大產業。

  而報告所揭示的化工產品巨大的需求總量,同樣令人吃驚。2003年,國內乙烯需求量1500萬噸,而國內產量僅為611萬噸。合成樹脂進口1907.3萬噸,占國內消費量的55.9%;合成橡膠進口100.6萬噸,占國內消費量的45.7%;苯乙烯進口266.1萬噸,占國內消費量的73.9%。國產磷肥只能滿足需求的70%,染料品種數只能滿足紡織行業需求的50%,農藥品種數也只能滿足農業需求的65%,子午線輪胎僅能滿足37%。而許多精細化工品,國內甚至無法生產。

  與中國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韓、日、新加坡、中國臺灣的產能嚴重過剩。記者從有關機構獲得的數據是,中國短缺的5大合成樹脂,基本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67%的進口合成橡膠從日、韓和臺灣地區進口。

  為了給剩余的生產能力尋找出路,世界工業化國家必須依賴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以韓國為例,2002年,韓國生產合成橡膠1609萬噸,其國內僅消費了894.7萬噸,占總產量的57.7%。其余的42.3%,即714.5萬噸,全部出口到國外。而80%都出口到了中國。

  巨大的市場空間,再加上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國外石化工業巨頭紛紛到中國投資設廠,進行本地化生產,謀求更高的利潤和市場份額。

  除了石化行業外,其他重工業如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也成為外資進軍的主要領域。原因很簡單,即中國的工業利潤正逐漸向重化工業傾斜。這一趨勢在2003年表現的十分明顯。2003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居工業行業之首;以汽車為代表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首次位居工業行業第二位;鋼鐵行業利潤創紀錄,鋼產量也首次突破2億噸,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年產鋼超過2億噸的國家;隨著鋼鐵、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以及汽車、裝備工業的高速增長,出現了近十年來罕見的缺電現象,電力需求增長超過了15%。

  重化工業的比較優勢呈現給國際資本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要成為“世界工廠”,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和產業結構大調整正在帶來新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這一輪產業轉移的首選之地是中國。

  從世界產業轉移歷史來看,此次,外資大量涌入中國重化工業也完全符合世界產業轉移的規律。

  上個世紀60 年代到80年代,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與傳遞大體出現了二次。

  60 年代,在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鋼鐵、化工、汽車和機械等資本密集工業。同時發展部分高附加值的技術、資本密集型工業,如機器人、電子工業和航天工業等。而把紡織、服裝、制鞋等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和部分耗能多、污染大的重化工業逐漸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亞洲四小龍”等獲得了擴大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工與出口的良機,開始由進口替代型向出口導向型經濟轉變,并逐步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70 年代由于兩次石油危機,沉重打擊了西方發達國家能耗高的重化工業,迫使發達國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開始發展以微電子技術為主的較少消耗資源與能源的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而將汽車、鋼鐵、造船等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提高了產業結構的水平。與此同時,亞洲“四小龍”等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或地區抓住國際經濟提供的產業調整和轉移的機遇,及時調整自身的產業結構,開始承接和引進美、日等發達國家轉移進來的某些資本密集型產業,并將失去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東盟國家等發展中國家,以實現其產業結構的升級。

  從80年代開始,美、日等發達國家為了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產業結構重心向高技術化、信息化和服務化方向發展,一方面大力發展以微電子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產業和以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并以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另一方面把失去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和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包括汽車、電子等產業轉移到他國,特別是亞洲“四小龍”和東盟。這次世界產業結構的轉移和傳遞對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亞洲 “四小龍”等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通過大量吸收發達國家的投資,承接美、日轉移出來的重化工業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使經濟增長有了新的推動力,并促使產業結構迅速升級。80 年代中期以來,“四小”已在鋼鐵、汽車、石化等領域與美、日展開激烈競爭,并已開始大量吸納美、日的微電子等高科技和投資,同時也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部分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東盟和中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雙向選擇,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更是歷史和現實的雙重機遇。有專家分析說,中國如果抓住了重化工業化這一機遇,中國經濟就完全可以維持20年的高增長,中國的經濟就基本上完成了工業化。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印度洋地震海嘯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楊振寧登記結婚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歲末年初汽車降價一覽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