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商用核電站建設紀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4日 14:11 浙江在線 | |||||||||
工人日報 朱海燕 肖志勇 在個人榮辱、安危與國家、民族的事業(yè)之間需要作出抉擇時,總有人挺起脊梁,把責任擔在肩上。正是這種不畏壓力、一往無前的勇氣,使核電國產化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 秦山第二核電廠是我國目前惟一的一座自主設計、自行建設、自主運行管理的商用
1991年12月,中國人依靠自己的核技術力量設計、建設的首座核電站在杭州灣畔的秦山并網(wǎng)發(fā)電,盡管秦山一期只是一個30萬千瓦原型壓水堆核電站,但我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一舉結束。在此期間,我國從法國引進的90萬千瓦的大亞灣核電站也投入運行,人們對核電這一清潔能源有了更深的認識,發(fā)展核電成為改變我國能源結構的一條可行之路。 然而,在核電以我為主還是依靠國外引進上,有關方面存在較大爭議。國外核電站的先進性讓很多人認為,引進是我國發(fā)展核電的一條捷徑;而堅持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專家則堅信,通過秦山一期工程的探索,依靠我國核工業(yè)幾十年發(fā)展所積累的力量,應該走國產化的道路。 或許基于兩種不同意見,“九五”期間,在國家立項的四座核電站中,僅有秦山二期采取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式,實行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管理,其余三座全部引進。 建造自己的核電站,這是多少核工業(yè)人的夢想。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大批核工業(yè)領域的骨干,從大漠深處、偏僻山溝走來,匯聚杭州灣,謀劃我國首座國產化商用核電站的藍圖。 每一個從事核電站建設的人都清楚,國產化是與風險相伴的,國產化程度越高,意味著設計和建設的風險越大。1995年12月,爭取了整整8年的我國首座60萬千瓦商用核電站終于得到批準允許開工,而此刻,業(yè)主卻面臨這樣的尷尬:土建施工圖紙只有總量的6%。按國際上建造核電站的慣例,應有60%的圖紙到位,才具備開工的條件。 設計部門出圖量低的原因又恰恰是國產化的難度高造成的:首先,核電站設計方案的改動。當時,秦山二期的設計,如果采用大亞灣的90萬千瓦工廠設計圖,是最為穩(wěn)妥的方案,但是,我國汽輪機的配套能力只能達到60萬千瓦,為了提升國產化率,秦山二期把大亞灣的三個標準回路改為兩個。看似簡單的改動,卻使得廠房布置、土建結構、力學計算、反應堆安全設計、熱工水力計算等都發(fā)生重大變化,設計方案要做300多項修改;其次,為了控制投資,進口設備從原定的“一國采購”改為多國購買,因而出現(xiàn)了標準規(guī)范不配套、設備接口不統(tǒng)一、許多進口設備不能及時拿到技術參數(shù)等問題;另外,我國制造工業(yè)能力與國際水平相比尚有差距,特別是核電設備采用的一些新材料,還得從試制開始。種種原因,使秦山二期還未動工就出師不利。 在困難面前,核電建設者并未退縮。1996年6月2日,杭州灣畔再次響起隆隆機器聲,秦山二期如期澆灌了第一罐混凝土。正如專家所料,開工之后不到半年,圖紙斷檔,工地一片蕭條,有幾座廠房的工期延誤半年至一年之多。施工單位急,業(yè)主更急。且不說72個月的計劃工期不能逾越,就是每天100萬元的貸款利息、遲發(fā)一天電650萬元的損失也讓人心急如焚。那時,幾乎沒有人相信秦山二期能夠按預定日期完成。 但是,6年之后的2002年6月2日,秦山一號機組提前47天正式投產。2004年5月3日凌晨,二號機組也投入商業(yè)運營。在秦山二期建設期間,記者多次到現(xiàn)場采訪,聽到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1998年夏天,杭州灣炎熱無比,工地的一處廠房焊花飛濺,烈日下,百名工人冒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揮汗如雨,在密不透風的安全殼里面焊接鋼襯里。由于圖紙滯后,反應堆安全殼施工比預定計劃延期很多。為了搶工期,每當圖紙一到,施工單位就立即組織力量搶進度,工人們每天要工作10多個小時,吃住在工地,風雨無阻。”這是核電秦山聯(lián)營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描述的當年建設工地的一個場面。 為了搶工期,聯(lián)營公司的領導集體,還干了幾件以自身前途為代價、讓同行瞠目結舌的“冒險”事。1998年11月10日,一號反應堆廠房安全殼穹頂進行吊裝。當近百噸重的穹頂緩緩升起時,在場的人緊張得屏住呼吸,每一個人都為公司的領導捏了一把汗。這次穹頂?shù)跹b打破常規(guī),是中外核電建設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膽之舉,如果失敗,組織施工的領導或許要承擔法律責任。穹頂?shù)跹b是核電站建設中的關節(jié)點。為了縮短施工周期、減少加工難度,同時也為了提高安全殼質量,公司決定首次采用穹頂整體吊裝的方案。這個方案經過設計單位與核安全部門嚴格的審查,獲得了批準。但是,在施工之前,設計單位經過計算,吊車的吊力低于穹頂?shù)闹亓浚篑讽敻鼡Q材料重新加工。再造一個穹頂不僅需要650多萬元進口鋼材,而且還要拖延6個月的工期。正當公司領導一籌莫展時,有人提出,設計部門計算的穹頂重量是理論值,實際重量也許與吊力相差不多。工程負責人得知后,立即組織技術力量,反復計算,核定穹頂?shù)膶嶋H重量,結果證實,吊車吊力幾乎與穹頂重量相等。 是執(zhí)行設計部門的方案還是按原定計劃吊裝,這是一個誰也無法回避的難題。采用設計部門的方案,大家都沒有責任,損失的是國家利益;堅持吊裝,萬一失敗,出了事故,不要說烏紗帽難保,還要追究法律責任。公司領導班子經過幾次討論,廣泛征求專家、技術人員的意見,總經理李永江最后拍板說:“穹頂?shù)跹b按計劃進行,時間一天都拖不得,出事我負責。” “誰都希望萬事俱備、萬無一失地去嘗試某件事,但在科學的道路上,這樣的機會等于零。科學就是創(chuàng)新,值得冒險的地方必須冒。”這是在穹頂?shù)跹b成功后,公司領導集體達成的共識。正是這種科學的態(tài)度和勇于負責的精神,讓秦山二期在開工不利的情況下,搶回了工期,一號機組提前發(fā)電。 但是,首座國產化核電站所經歷的磨難似乎并沒有結束,一號機組投產后捷報頻傳,二號機組的安裝卻卡了殼。 為了提高核電站的國產化率,2號機組的關鍵設備壓力容器交由國內一家制造廠建造。讓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7月,壓力容器準備安裝時,卻發(fā)現(xiàn)了焊接上的質量問題。 安全是核電站的生命,必須返工。這盡管是制造廠家的責任,但壓力必須由核電建設者承擔。很快,一個積極穩(wěn)妥的返修方案制定出來了。為了爭取外援,公司的技術專家馬不停蹄地往返于法國、瑞士、美國之間,根據(jù)方案中確定的質量、工期、價格要求,對幾家實力雄厚的外國公司進行深入考察,經過一輪又一輪艱難的技術談判,最終在2003年10月17日同西屋公司正式簽訂了返修合同。2004年3月11日,2號機組并網(wǎng)發(fā)電,這雖然比原定計劃延期,但核電建設者卻以最短的時間處理了質量問題,并在調試期間贏得了一定的工期。一位多次參加過核電站建設的工程技術人員這樣描述當時的感受:從來沒有遇到過這么大的壓力。如果2號機組的質量問題不能很好解決,核電國產化的道路就要受到影響,他的內心就會一輩子得不到安寧。 目前,已投入運行兩年的一號機組運行狀態(tài)始終良好。該機組設計發(fā)電能力60萬千瓦,實際運行中發(fā)電能力達到67~68萬千瓦;設計負荷因子65%,實際運行中已達到81.2%,接近85%的世界級水平,這個水平是世界核電業(yè)用了整整50年才達到的。正是基于首座國產化核電的成功,秦山二期的3號、4號機組也即將投入建設。核電建設者以艱難困苦、百折不撓的精神,為國產化核電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