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調整水價為南水北調攢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4日 08:43 經濟參考報 | |||||||||
每立方水費中有0.56元調水錢“本次調整水資源費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為南水北調籌集建設基金!北本┦兴畡站指本珠L畢小剛在6月3日的北京水價調整聽證會上解釋水價上漲部分的使用方向時如是說。 記者從北京市水價調整聽證會上獲悉,按北京今年的水價調整方案,自來水價將從現在的每噸2.9元升至每噸3.7元。其中,水資源費上漲0.5元,污水處理費上漲0.3元。
此次水價調整后,每噸的水費中就有0.56元是為南水北調工程籌集的基金。由此,北京將成為全國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最貴的城市。 根據國家發(fā)改委《南水北調工程基建投資和使用管理辦法》,南水北調建設基金要通過受水省市增加水資源費增加收入來籌集。2003年至2010年應為南水北調籌集基金54.3億元,每年應增收水價6.7億元。 盡管水價上漲不可回避,但是由于“南水北調”工程投資費用巨大,有業(yè)內人士認為,僅靠提高水價不可能收回全部投資。 “南水北調工程投資上千億,長1246公里,是北京供水的戰(zhàn)略性工程。”北京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員張萬恒對記者說。據透露,目前南水北調工程的資金主要有3個來源,第一是中央直接投資;第二是銀行貸款;第三就是與南水北調工程有關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市通過增加水資源費來提供南水北調基金。 根據《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規(guī)劃》,21世紀初期北京為節(jié)水建設、應急水源方案、再生水回用等工程總共投資212.21億元。其中北京境外的上游治理需要的69.21億元全部由國家財政提供,而剩余的152億元資金中,國家只提供10億元,其余的全部要靠增加水資源費來解決。 水價調整聽證會當天還有30名聽證會代表與20名旁聽市民參加會議,他們針對北京市自來水集團與城市排水集團的相關申請報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來自中國農科院的水價聽證代表姜文來認為,通過水價籌集資金具有強制性。南水北調基金被納入到水費中,每個自來水用戶就相當于為南水北調工程投資,用戶作為投資主體應當有相應的分紅。籌措南水北調基金還存在年限問題,希望有關部門明示,是5年、10年還是一直繳納下去。另外,南水北調工程雖然是戰(zhàn)略工程,有沒有必要為下一代買單還需討論。 在聽證會上,提及率最高的文件之一就是由國務院在2001年批復的《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規(guī)劃》。 《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規(guī)劃》中已經制定好了2001年至2005年的水價調整計劃。自2002年起北京水價全面增收。2003年北京市城市節(jié)水中心和節(jié)水辦總共增收6億元,其中地下水3.15億元,地表水2.85億元,區(qū)縣增收4億元。 據北京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委員張萬恒透露,根據《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規(guī)劃》,到2005年北京綜合水價將達到6元/噸,而調整后的北京市綜合水價為5.14元/噸,這意味著明年北京水價還將繼續(xù)調整。 今年,北京密云水庫的來水量僅為豐水年的18%。北京水源問題一直依賴動用水庫庫存和超采地下水來解。由于地下水超采,北京地下水位正以每年1.29米的速度下降。目前,北京人均水資源量不足30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8,為世界占有量的1/30。并且從1999年以來,北京已經連續(xù)5年干旱。 近來,北京水利工程已投入11.4億元,其中懷柔應急水源工程投入2.2億元,張坊應急水源工程3.3億元,平谷應急水源工程5.9億元,3項工程總共為北京增加供水量3.3億立方米。不過,北京用水危機要到2010年南水北調工程完工后才會有所緩解。 南水北調工程雖然已經開工,但要到2010年才建成,因此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2008年北京還要召開奧運會,因此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已刻不容緩。水已經成為北京的稀缺資源,提高水資源費的目的就是以價格杠桿來撬動整個社會的節(jié)水意識。 此次調整方案中,再生水價格沒有發(fā)生改變。有關負責人士明確表示,此舉是為了鼓勵使用再生水的措施之一。一洗車行老板對記者說,如果再生水的質量能夠達到洗車標準,就考慮用再生水,因為用凈水洗車每噸要用60元,而再生水每噸只需5元。 此外,此次水價調整還通過限制高耗水行業(yè)的發(fā)展來保護北京的水資源。據了解,未來純凈水生產企業(yè)的水資源費增長幅度將達1400%,從原來的4元/噸增長至60元/噸。洗浴行業(yè)計劃取消原來每噸10元、60元、80元3個檔次的水價,統一為100元/噸。洗車行業(yè)的水資源費從原來的20元/噸上漲至60元/噸。作者:史麗作者單位:經濟參考報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fā)布日期:2004-6-4星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