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闡釋):“鐵本”警示借貸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01日 10:3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薛兆順 鐵本鋼鐵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只有3億元,卻計劃要建一個總投資106億的特大型鋼鐵廠。巨大的資金缺口從那里來,當然銀行是其項目的主要資金來源,根據鐵本事件調查顯示,融資總額的60%以上是來自6家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授信43.4028億元,已經發放貸款25.6億元,這些錢現已變成了建設工地上的廠房、煉鋼爐和長滿鐵銹的管道。
一個自有資金只有幾億元的企業,為何能吸引眾多銀行幾十億元的授信和連續不斷的注入貸款呢?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即各方利益的驅動和來源于市場前景的良好預期。鐵本的停建,無疑會給承擔投資主體的銀行帶來重大損失,也警示銀行的借貸不嚴帶來的風險。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都有一種傳統觀念,投資大項目、大企業沒有信貸風險,所以商業銀行60%以上的信貸資金都投入了大項目、大企業的資金需求。特別是近年來,商業銀行為了爭攬優質客戶,提高綜合收益率,都視大項目為聚寶盆、金娃娃,不惜派上專人為其跟蹤服務、上門服務,甚至提供種種優惠政策,犧牲暫時利益,以換取長遠效益。由此看出鐵本上百億元的大項目,有六家金融機構為其提供大額授信和貸款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銀行扶持大項目失敗的例子在各地都有,許多半拉子工程都足以看到投資失敗的陰影,這其中又有多少不連著銀行的貸款呢?大量事實證明,大項目投資安全是相對的,投資風險都是存在的。 這次鐵本事件凸顯政策風險,有人說,鐵本是撞在了國家壓縮投資宏觀政策的槍口上了。這話雖然有幾分偏激,但卻提醒人們投資也要注意政策風險,任何建設項目都要符合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按照法定程序以法上馬,這是企業和銀行都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任何背離這一原則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對于投資來說,政策風險不同于一般性的生產經營和市場風險,不是通過人為的主觀和客觀努力可以解決的,觸及到政策的紅線就是違法亂紀,甚至是犯罪,是要追究領導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對此,銀行在向企業發放項目貸款時,更要注意政策風險,一定要在守法合規的基礎上向每個項目、每個企業發放貸款,以減少政策風險給銀行信貸資產造成的損失。 干銀行信貸工作的人都知道,“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是保證發放貸款質量的基本原則,但這一原則隨著信貸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信貸的原則性降低了,有的甚至不要了。鐵本事件告訴我們,如果當初銀行注重“三查”,就會發現不符合貸款的諸多要素,就不會輕而易舉的向其授信和發放貸款,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眾多銀行陷入鐵本項目的漩渦。 有效擔保是銀行防范風險的可靠屏障。可是,現在有的商業銀行在優質客戶的爭奪戰中,自覺放棄了這一屏障,大量發放信用貸款;有的雖然采取擔保,但只是形式。真正意義上的擔保是可以起到防范風險作用的,如優質企業的聯保、票據質押、土地和流動資產擔保等,在項目企業出現風險時,都比較容易得到變現,可以大大降低借貸的風險性。因此,借貸擔保是非常必要。 總之,鐵本事件給商業銀行帶來的警示是多方面,我們都應該認真吸取,這在各家金融機構都在積極化解不良資產,國有商業銀行大力推行上市,迎接2006年全面對外開放金融市場,提升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曉航/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