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七:米切爾·斯賓思與韋鈺之對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30日 15:35 新浪財經 | |||||||||
2004年5月3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2004)”在中國人民大學世紀館隆重舉行,這是繼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成功舉辦之后又一次中外大師云集的學術盛會。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未來之路: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中的中國”。 以下為嘉賓演講實錄:
主持: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下午時段論壇現在開始,上午聆聽六位學家精采的講演,下午講演依然精彩,今天下午我們將聽到四組中外學者進行學術對話,首先有請第一組對話專家上場。 主持:各位來賓各位朋友老師們同學們下午好,非常容幸成為下午第一場主持人,下午第一場論題的題目是“教育、信息技術革命人力資本與中國經濟發展”,我們希望回答的問題是中國今后20年還能夠保持高速增長嗎?我們今天邀請到的嘉賓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米切爾.斯賓思教授和原教育部副部長韋鈺教授,首先對這兩位嘉賓表示熱烈地歡迎。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這兩位嘉賓,米切爾.斯賓思教授是2001年度諾貝爾獎獲得者,他致力于信息不對稱理論研究,提出市場信號的概念,說明信息在市場中的傳遞方式?效用以及對市場行為的影響,從而為逆向選擇?道德風險理論打下了基礎,韋鈺教授1993年到2003擔任教育部部長,在電子領域工作四十年,為發展電子生物學做了開創性工作,在教育改革和遠程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首先邀請教授發表演講。 米切爾.斯賓思教授:非常感謝。我自己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出席這次論壇,今天講的主題是教育、人力資源電信和IT的技術,以及所有這些相關中國在未來20年持續快速增長之間的關系,明天我將有機會再跟大家講信息技術到底在當今世界經濟市場上的信息結構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今天時間有限在這方面講一些大概的內容。首先我要看一下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一個8%的增長,到底意味著什么,這種增長持續20年到底意味著哪些變化,我們到底面臨哪些挑戰和困難。每年8%到9%的增長率,意味著人均收入每十年增長一倍,每20年時間會增長4倍,這樣快速的增長會帶來很多宏觀經濟層面的挑戰和問題,這種挑戰和問題在像美國和歐洲這樣的經濟體是沒有看到的,這兩種經濟體增長速度比中國慢。很多人在研究中國快速增長的時候,是從宏觀經濟角度考慮,這樣做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主要從微觀角度考慮一下,在一些具體行業不同地區到底帶來哪些挑戰了問題,我們現在看一下中國在過去經濟發展中走過的歷程可以幫助我們研究當前所面臨的問題。78年到現在中國削減貧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果大家用一美元一天作為貧困的標準,中國貧困人口從30%降到現在的2%了,我們用2美元一天作為貧困的標準,貧困人口從74%削減到現在的18%,取得的成就很明顯,我們在這里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收入的分配問題,在相同時間內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降低到62%,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保持下去,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下降的趨勢也會進一步持續。城市居民的收入在78年是農村居民3.5倍,后來農村進行了改革,城市收入現在只是農村收入的1.5倍,現在一直維持這個水平。現在的情況是城市人口收入是農村人口的兩倍,在增長率方面,全國各個不同的地區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一些地區比其他地區高,東南部比西北部增長率高,全國平均水平從78到01年保持8.9的增長水平,收入方面各個地區也有很大差別,首先在這里收入分配面臨挑戰,讓收入能夠更平均分配下去,使收入的差距不至于過大,如果過大在政治層面上會帶來一些問題。還要很好管理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流動的問題,這種流動在所有國家工業革命進程中是都出現過的,看下一張幻燈,這講的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保持比較高的水平的話,這個國家居民的工資會很快增,這是一件好的事情。這會帶來這個國家不同行業在全球經濟競爭當中的不同的變化,這樣這個國家經濟的結構,整個經濟活動運行的方式會有一系列的變化,在這兒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一家生產鞋的耐克公司,它首次生產選擇的地點是日本,隨著價格的上升競爭力的下降,他將市場轉向的臺灣,現在的生產是在中國和越南進行的。所以在短短35年時間內,在勞動密集型和勞動力質量發展方面確實出現很大變化,最初進行這兩種生產的國家,本身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經濟結構所發生的一些變化。我在大學的一個同事對于有關信息技術給一個國家帶來哪些變化進行了很長時間研究,他在這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數據,根據他的研究在所有這些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中,英國年平均增長率1%,美國和歐洲2%,韓國達到5%以上,中國現在有的時候達到9%,大家看到在工業革命的進程中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率的速度是越來越快了,研究的結果就是在英國這樣一個增長速度的國家中,在工人整個工作周期中,整個一輩子工作時間的周期內不大可能出現某個產業從這個國家消失的情況,如果這種增長率達到7%到10%,在這個工人的工作壽命中,某種經濟活動可能會從這個國家搬離出去,而且這種情況還會出現不止一次,相關個人會覺得沒有保障,會非常擔心,有焦慮感。要應對這個挑戰有兩種途徑,我們一方面降低經濟發生劇烈變化的速度,這會牽扯到降低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有無形資產在社會的轉移,社會保障體系,通過教育培訓和再培訓,通過提高這些工作人員在社會中的靈活性。經濟體如果想有靈活性首先一點非常重要,這就是要實現到勞動力自由流動,這在美國已經實現了,在中國也要逐步實現。這張幻燈片講全球經濟的問題,中國內需比15年20年有很大增長,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促進國內市場的需求和增長,但是它促進經濟增長的速度不太可能像中國已經取得經濟增長的速度那么快,在這個經濟體中出口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非常依賴于世界上其它經濟合作伙伴,他們國家經濟怎么樣,經濟行為的表現怎么樣。大家知道中國在國際經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例子跟大家說一下,最近韓國說它對中國的出口將會超過它對美國的出口,所以中國經濟現在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中國長久的經濟增長需要更大的開放度,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全球經濟的聯系,更好了解全球經濟,更好加強和其它國家其它地區經濟體的合作發展,另外中國要加強各種各樣的投資,比如說教育方面的投資,語言培訓等等方面的投資,任何快速增長經濟比都會遇到瓶頸,有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瓶頸缺乏管理知識的人才和政策治理部門的人口,還有其它方面的人才,中國市場經濟處在逐進步健全的過程,從78年朝這個方向努力,市場經濟在其中解決這些問題發揮某種作用,他們通過價格因素調整這方面的瓶頸,市場本身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要政府制定出一系列規章制度,進行干預?進行投資,需要這些東西的時候,市場不能充分解決問題,我想中國需要在表現出來更多的靈活性,更大的專業技能才能解決目前中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如果這些不能得到及時解決,他們會影響經濟的增長和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平衡,這張幻燈片講的非常清楚,是金融市場在任何經濟體有很重要作用,只有很好的金融市場才能對資本有很好的應用。中國金融市場目前還是欠成熟的,在很多方面都看到這個特點,比如在信息方面具有一些缺點,我和我的同事在35年的工作中一直關注這方面問題,在金融市場上,不管它多大,只要存在信息的不對成就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和建立規章制度,比如說在信息披露法律方面有進一步加強。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這張講的是信息技術的問題,我將在明天更詳細地講解,我現在講幾個觀點,首先建好信息基礎框架,要有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這是至關重要的,信息技術是全球整個市場工業鏈建立的基礎,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降低交易的成本,信息技術對于加強和全球更先進經濟體的聯系,比如美國和全球經濟供應鏈之間聯系,是更重要的,另外對信息部門生產力的增長也是至關重要的,美國的生產率在最近五到六年實現戰后最高的增長,這是因為美國建立起一個大家都可以用的IT的網絡,這個網絡技術是標準化的協議議定書,它可以促使在很大地區范圍內協調各部分經濟體增長。 這張幻燈片把我剛才講的所有挑戰重新列了出來,實現合理的收入的平等,管理好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移 動,這涉及到成千成萬的人,還有產業調整帶來的要求,還要更好融入全球經濟,在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所存在的瓶頸還要很穩健地解決,實現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過渡,還有IT信息技術的設施,以及使用這些設施的能力。大家覺得這些挑戰非常巨大,非常可怕,實際上我認為這些挑戰并不是不可以戰勝的,他們有一點共同處他們成功解決需要對教育進行大量的投入,不是說有了教育就實現經濟增長,但是教育是經濟增長一個必需的條件。在任何國家資產負債表上對教育投資都是最大的,中國也需要在教育方面進行大量投資,才能使中國在未來的20年實現增長,中國要將入學的年數增加到12年,還有需要相應的職業培訓,需要再培訓和加強高等教育,在管理方面進行一些教育,還需要在科技工程方面進行教育,使技術得到發展,還有在公共管理和語言教育方面要進行公共投資。現在回答的問題,中國能否在未來20年每年能否保持9%的增長率,我的答案是可以的,會保持的,中國有一些挑戰,并不是不可以戰勝的,雖然保持這個增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應對這些挑戰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對教育投資是最重要的因素,它決定中國未來經濟走向,我對其充滿信心,最關鍵一點通過教育方面的投資,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讓大家有能力理解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帶來的變化,更好適應這些變化,作為從外部觀察中國的人士,我對中國充滿信心,中國78年進行改革都非常成功,沒有理由中國不能在未來解決這些挑戰。 主持:我們有請韋教授。 韋:我不是經濟學家,最多是業余對教育有感覺的人,21世紀教育構成四大支柱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進入21世紀委托一個委員會,請他們做了研究,他們提出了在21世紀有四大支柱,要學會共同生活,共同學習,學會做事學會生存,通過教育要獲得一份職業,實現個人的社會生存和發展,從上世紀50年代經濟學家提出人力資本概念以后,我想大家已經很清楚了,完成教育是人力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一個關鍵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他提出物質資本之外的一個新的概念,現在信息和通訊技術IT技術的發展,在許多國際會議上討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轉向以知識為基礎的社會這是非常不同的兩個概念,全球化的趨勢也明顯了,信息人員資本物品在世界范圍內流動,使世界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的一些發展的趨勢有利于生產力的提高,為一些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創造了機遇,也使世界發展和安全變得更加脆弱和難以駕馭,實際上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比發達國家更加嚴峻的挑戰,人力資源來說發展中國家要面臨著完成發展基礎教育的任務,因為基礎教育是社會安全和穩定的基礎,沒有基礎教育,談不上文明健康環境保護民主等等,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民素質的基礎,我們中國基本完成了這樣一個任務,下面是職業教育和培訓,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現在不能展開,主要要解決實現工業化的需要,當前在中國解決就業最主要的渠道,做世界的工廠我們在這方面非常艱巨的任務,國際社會談論知識為基礎的社會來說需要高層次的人,特別需要有智慧的人在創新上,在決策上有智慧的高人,信息我覺得在現在有的是,知識也有的是,互聯網上要什么都有了,怎么樣把知識運用這是智慧,我覺得未來智慧比知識比信息更重要,我們要培養有智慧的人,會用信息,把信息創造新的東西來,對這樣的挑戰我們國家是非常清楚的,我知道四個標準五個基本國策,這五個基本國策有三個和人力資本有關系,第一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的素質,這是我們講的基本國策,提出科技興國,人才強國戰略還有一個環境保護。問我這個問題,20年中國能否保持高速發展的趨勢,我跟剛剛回答一樣,能不能把上面的基本國策落實了,政策有了,落實就有希望,我們先看看人口,最近講了中國人口八大挑戰首先是數量今后20年左右總人口每年增長1千萬個我們維持現在計劃生育水平的話,我們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為了對世界負責,我們作出了犧牲,預計達到16億以后我們可以實現零增長,這個時間在2043年,如果我們能保持現在計劃生育的水平的話。但是帶來很多挑戰,我覺得最重要是兩個,第一個是人口結構矛盾,所以我想大家應該支持我們提高婦女地位,用戰略眼光來看。第二是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們在21世紀中葉,占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都是我們老齡人,而且我們是在不足1千美元情況下進入老年社會的,發達國家是一萬美元才進入,老年人多了要有社會保障,一個孩子養四個老人很麻煩的,要把保險制度建立起來,國家沒有錢怎么建,每個家庭一個小孩,出現兩個結構性的矛盾。再講教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國,3億多學生,在5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確在基礎教育上不管大家怎么有意見,是做出了不起的成就,小學入學率和保留率基本上在90%多,初中的升學率和保留率在80%多,就是可以看到這個進步,高等學校大家知道這兩年發展非常快,從98年以后,現在接近兩千萬在校生,在學的學生,17%左右,這個是世界的水平,沒有擴招這么多大學生,我們這幾年教育的基本成就,就保證了我們有比較好的投資環境,人家才到你們這兒來,這也是很多文章在對比中國經濟發展和印度經濟發展中,認為我們基本社會條件和工人的基本素質比較好,是一個很重要的投資環境.最近建設部對于農民工進行學歷的調查,統計數據是平均受教育是8年,這就是說還是比較不容易的,其他很多國家現在基礎教育還沒有完成,或者只有平均四五年的水平,我們這么大規模能做到這樣是不容易的.OECD做了統計,我們人力資本的作用在中國1.5左右比歐洲國家還高,目前教育還是可以的,下面要研究的是:教育是投資,教育是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對未來的投資,對教育的投入是對未來較長時期的投資,教育提供者個體的責任和本人負擔所有的責任,教育主要是公共事業性的社會活動,而不是商業性的,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不明確這一點我們的教育發展是會很難的。第二觀點:合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和發達國家指標相比是很危險的,歐盟有40%大學生了,我覺得這要做一點研究,蘇聯和東歐國家20年前都達到40%的大學生水平,他的經濟發展了嗎?第三個觀點就是能力過硬的人,對其發揮能力教育的人才是最好的教育,不是所有人實施一樣的教育,用同樣的辦法對待不同需要的人是最不公平的教育,這里我不能展開,但這是我們應該討論的。中國教育和就業市場協調,中國的就業壓力非常巨大,2020年比其他國家多3億,農村人口剩余勞動力2億多,失業率根本算不清楚,龐大的人口流動成為了社會的管理困難,所以我覺得要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要建立靈活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體系,當前高校熱要降溫。我們把他培養出來,博士生做泥塑也可以,看一下教育的成本,這是不同階段人均教育經費的分布,小學100,中學200大學1600,比培養一個小學生多16倍,這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例,想想我們還有那么多西部沒有受到基礎教育,還有那么多職業需要培訓的人,我們高等教育怎么發揮效益,這是不是應該研究,大材小用是非常浪費的,一些發達國家培養出來當太太就行了,我們是用納稅人的錢形成我們的人力資本,對中國教育最大的挑戰是什么?剛剛講最主要對教育投資,很多人理解剛才學者講了很多,最大的挑戰一個是要投資,教育占GDP的比例最近十年沒有到4%,可以看這張圖OECD統計的,中國是3.7%,比世界平均水平低,這兩年好一點,好像也沒有好多少,投入總的不足,資金來源多渠道可以國家投資和私人投資,中國的私人投資也是世界水平達到44%,增加公共的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講一講還有一個最大的挑戰對我們人民大學在座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培養一批真正的頂尖人才,不在于數量很多,在于真正是世界頂尖的一群人,我們講大學已經到了17%了,能夠帶博士生的,這張圖從3000多高等學校里面能帶博士生有200多學生,再分進入九八五的就二三十個學校,這如果能夠得到集中的投資,我建議你們還絕對不能再擴大規模了,能夠要提高質量,應該是你們對國家負最主要的責任。 核心技術關鍵要創新,創新是要時間要環境更要投資的,98年美國對基礎研究的投資3.8億大多數在高校,中國投資30億絕大部分不在高校,所以經濟要集中投入,沒有投資我們差距還是很大的,第二必須按照規律投,剛剛從日本回來,我看了幾個所見了日本一些院長,日本有一個腦科學研究所有477個人,他所長每年研究經費1億美元,我們跟國家定20年合同,20年國家不向我要東西,每個科學家提出很大的想法,我現在有什么效益,20年中間四五年以后有一個很長時期,黑洞時期,你要等待,你要投資,等20年以后才有知識產權。所以我們的投資能不能這樣,是教授每一年要奔波,交論文,他沒有辦法安心,另外我講一個現實SCIEECE還有一個NATURE,97年1月到03年5月中國一共25所高校發表了25篇文章,其中有些是靠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魚化石什么的,同一年哈佛大學發表的論文65篇,關于人力資本我不是專家,我希望更多的社會工作者來研究人力資本的各種形態,個人和社會是一個關系,形成和產出的比重,國家要做好政策和法律的標準,營造環境和把握正確導向,重視人力資本的研究,把教育和人力資本規劃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相關一部分行業提高質量,還有用納稅人的資本要公開公平公正,應該建立正確的評價指標,還有一點非常重要是倡導有利于創新的文化,建立激勵機制和法律保障機制。 提問:韋教授教育機構體制改革問題,我感覺到很多教育經費浪費在養一些跟教育科研沒有太大關系的行政身上了,這個如何來解決。教育的導向問題,多數是應試教育,這個取向問題,和全面推進素質的關系。 韋:我現在建了一個中心專門研究素質教育,研究人的腦子應該怎么從小孩生下開始做教育,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我們另外一個時間講,這實在太復雜的。過去有一個概念總覺得中國大學行政人員比例很高,其實我們是有一個質量的問題,MIT的教授不多,它的輔助人員真是好幾倍,以為是大學只有教授組成的,不是的,輔助人員怎么管理,什么成分是其他的問題。 提問:有網友問中國國有銀行體系積累大量不良資產,其原因是不是信息不對稱,在信息之外是不是有更重要的原因呢?請問斯賓思教授? 斯賓思:我想這些銀行可能確實沒有非常完備信息體制,這是導致壞賬產生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沒有完成,從過去留下的激勵措施在當前市場經濟下都是錯誤,只有銀行完全按照經濟的原因做出借貸的原因,并且考慮回報率怎么樣,要對配置借貸質量的重視,這樣才能避免不良借貸的產生,這個在轉型經濟體中都出現過的,作為政府在經濟層面和社會層面做一些措施,提高銀行對借貸質量的重視,讓他們有更好地激勵措施以提高對借貸的重視。 主持:教育和人力資本問題是非常大的問題,任何一個問題都一小時發表不了,剛才兩位非常精彩講了他們的觀點,第一,人力資本是非常重要的,確實是中國發展未來最重要的動力,第二點我們發展什么,上午的演講中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依靠勞動力,我們要盡快從低層次勞動密集向高層次勞動密集邁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搞好教育才能實現經濟的轉變,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兩位嘉賓的演講。 (以上內容為速記稿,最終內容請見明日整理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