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一個浙江民營企業家的“廣東成長故事”(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8日 10:43 南方都市報
  張華偉發展新項目,大部分靠的是自有資金。本報記者 吳偉洪 攝

  從東莞向博羅進發

  一個浙江民營企業家的“廣東成長故事”

  廣東縣域經濟范本解讀博羅之個案

  發揮縣域地緣優勢 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

  廣東許多縣域就處于發達城市的邊緣,有著天然的地緣優勢。對于這些縣域來說,如何合理利用產業遷移的機會,主動承接產業的梯度轉移是個現實的機會。

  市場的力量在主導著這樣的產業遷移。主導著像張華偉這樣的民營企業家的人生軌跡。從外地到廣東,再從東莞到博羅,張華偉的個人經歷也完整地展示了發展縣域經濟可以憑借的力量:多樣化的社會資本,產業梯度轉移的時機,產業的集聚效應等等。

  總之,發展縣域經濟的國家大戰略,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拋棄傳統不切實際的“政績觀”的機會。我們必須拋開口號式的“跨越式發展”思路,拋棄那種“政績主導”的施政觀念,把基礎打好,把體制理順,這才是縣域經濟的振興之道。(嘉琳)

  33歲的張華偉,站在素有南粵“旺地”之稱的羅浮山上。一眼望去,山腳下是延伸開去的一片片“原汁原味”的土地。

  在廣州、東莞以及只同東莞一江之隔的博羅縣九潭、園洲一帶經營多年的他,對這樣的景致,“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

  但此時此刻,這位有著濃厚的浙江企業家特征的商人,從中卻解讀出了非同一般的含義。

  起步廣州

  借服裝批發累積第一桶金

  張華偉現在的頭銜是廣東惠州樺陽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之前,張由于經營毛紡等紡織原料,頗有成績,已經在全國頗有名氣的“紡織重鎮”東莞大朗,很是闖出了一番“名堂”。

  最近兩年,張更是潛心思考了手中散布廣州、東莞、博羅等地的成衣等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最重要的一個結論就是,必須打通、整合成一個從服裝原料、制造到終端營銷的完整鏈條。

  其實,對終端的控制,一直是像他這樣典型的浙江商人的長處。從1998年下半年,張毅然放棄已經在貴州做得相當出色的一樁生意,來到廣州做服裝批發生意,4、5年間,張華偉已經初步構筑了一個“羊毛服裝小王國”。

  “今年預計光是成衣銷售這一塊,就有數億。”在廣州服裝營銷總部的盧經理說。盧是張在成衣推廣、銷售業務的合伙人之一。

  當然,隨之而來的是營銷成本的劇增。

  張華偉回憶最初他們在廣州經營服裝生意的光景時說:“當時流行一句口號,‘賣服裝、到廣東’。廣州市場輻射全國,銷量大,并且珠三角一帶服裝面料等配套完備,所以,我們也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來了。”很長一段時期,張和他的合作伙伴,就是靠“薄利多銷”這一古老的法則,賺取一些相對微薄的利潤。

  屯兵東莞

  搏殺強勁對手沖出血路

  畢業于杭州一家高校的張,比一般的生意人,多了一份長遠的思考:在上世紀末,他同許多在廣州的其他服裝商人一樣,備受大起大落的羊毛等原材料價格的困擾。盡管以當時的實力,每年的生意規模也不算少,但張華偉內心涌動著一種強烈的商業直覺——必須向上游切入,尋找手中這樁生意的新突破。

  最初做服裝批發時,因為業務關系張對東莞大朗一帶的服裝原料加工、銷售基地,就有了一番了解。1999年,張在大朗一帶投資自己的原料企業,就成了一個自然的行動。

  盡管東莞一帶,經過多年的投資、發展,無論在政府辦事的高效、透明,還是在當地稅收政策的成熟、優惠上,對來自江浙一帶的民營企業,構成了天然的“誘惑”,但要在此地做大,障礙也是明顯的。

  “記得當時,一個最深的印象就是,東莞一帶成規模的紡織企業,大部分都有港、臺資金背景。置身其中,我們簡直就是一個‘土孩子’。”

  一個數據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始有來自東南一帶的民營企業,在珠三角開始嘗試著規模投資,到2001年,則有了一個大規模、成系統的投資浪潮。

  張估計說,“至少在東莞大朗一帶,民營企業的總量,已經占到了當地企業總數的三成。”更重要的是,藏在數字背后的是這些民營企業的超強適應和學習能力。

  同樣在當地有大量投資的另一位浙江民營企業家許堅陽說:“按他的觀察,大多數來這里發展的民營企業,在一、兩年內,其加工服裝原料的技術,就能在同一平臺上,和港臺資企業競爭。”

  向毛紡等原料的滲透,使得張的服裝生意,有了一個重大提升:不僅通過此,更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年同港、臺企業的直接“對抗”,張和他的生意伙伴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獲。

  “慢慢地我們發現,和港臺企業的‘同臺共舞’,使得我們自己對國內外服飾、面料的流行趨勢等信息,接受的意愿更加強烈,接受的觸角也越來越敏銳。”

  “畢竟,這已經是一個不僅僅面向國內,實際上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張華偉認為,未來的機會,對他們來說,簡直無法言喻。

  成事博羅

  投身“產業大轉移”熱土

  2001年初,張的生意觸角,伸向了同東莞一江之隔的博羅九潭鎮。

  “其實在博羅投資做毛紡原料加工,當時并沒有考慮太多,只是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計算:博羅九潭、園洲一帶,地理位置上依然貼近東莞、深圳等配套基地和市場,但土地、配套、稅收等綜合成本,卻比東莞一帶便宜。”

  有意無意間,張的商業直覺,又一次發揮了先機作用:2003年底公布的、由廣東省經貿委組織研究、制作的《廣東省工業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已經非常明確地寫入“區域間的產業轉移,從而達成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區域布局結構的目的”。

  而“協調、優化”的一個潛臺詞就是:正如2004年4月初廣東省委、省政府主持召開的縣域經濟工作會議上,張德江書記濃墨重彩地描繪那樣,要改變廣東珠三角和兩翼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的狀況,一個最重要的突破點就是推進產業轉移工作,通過制度創新拉升次發達區域的縣域經濟水平。

  而博羅的九潭、園洲、石灣等沿東莞一帶,首先成為承接新一波珠三角產業大轉移的“熱帶”。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張華偉說,2001年開始的那次自發行動,已經讓他感受到先行一步的好處:現在九潭周邊的土地,其價格已經有了明顯的漲幅。

  而隨著九潭鎮和園洲鎮最近的合并,在土地的科學、合理規劃使用上,預計也會有一個更好的統籌和提升。

  新發展

  張華偉欲建五萬噸污水處理中心

  眾所周知,廣東在工業化的初始階段,走過一段重經濟、輕環境的彎路。特別是在初期大規模引進港臺企業時,也帶入了不少污染產業。

  現任廣東惠州樺陽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華偉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國內在工業治污領域頗有權威的清華大學的幾位專家,多次來回深入探討、交流后,張覺得一個拋棄了舊有的“先污染,后治理”、“邊污染、邊治理”的被動模式,轉向綠色工業的新型模式中,或許有很大一個產業發展機會。

  “世紀華陽環保港最初的構想,就是這樣慢慢形成于我同北京一些專家的不斷交流過程中。”

  而按照專家們的設想,這個位于如今的博羅園洲鎮中心地帶的“環保港”,一個核心就是完全以國內目前最為先進的工業污水治理技術打造的、至少超5萬噸日處理規模的“中央污水處理中心”。張說,這個污水處理中心,年底可以初步建成。

  治污成企業發展商機

  《廣東省工業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中的一組數據:“1980年-1996年間,全國外商投資(以港資為主)中,屬于‘嚴重污染密集產業’的印染、染料、火力發電、制革共1819個項目,協議外資額62.71億美元,其中廣東占項目數的32.44%和外資額的42.48%;而在廣東的這些企業中,70%的企業沒有配套環保設備。”

  觀察

  江浙資本密切注意珠三角周邊

  在廣州、深圳一帶商圈活動頗為頻繁的廣東省東陽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振亞,相當認可同樣源自浙江的張華偉的商業“新思維”。

  由于很長一段時期,張振亞均參與、組織了廣東省內部分浙江背景企業家的聯誼、聚會活動,他對珠三角區域內江浙資本的一些動態,可謂有不一般的認知。

  張說,目前廣東省內,不乏有做得很大的來自浙江的民營企業,如廣東乳源的東陽光集團,一種說法是去年營業額有數十億;又如中天集團,是廣東省內許多重要建筑項目的承包商。其他諸如深圳圣誕禮品、肇慶紅木家具等領域,銷售額數億的浙江民營企業,也不在少數。

  張振亞說:“這些企業的一些共通之處就是,企業股權相當集中,具有典型的家族企業特征;一般進入一個新的行業,都已經過深思熟慮,并且大都作為跟隨者進入;更重要的是,發展這些新項目,大部分靠的是自有資金。”

  撰文(除署名外) 本報記者 王夢飛責任編輯:張克然 姚虹(來源:南方都市報)
E歌時代來臨了!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上網實用手冊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企業家治理沙塵暴
美進入恐怖襲擊高危期
陳水扁“5-20就職”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權力
巴黎戴高樂機場坍塌
美英聯軍虐待伊俘虜
莎拉-布萊曼演唱會
飛人喬丹中國行全記錄
2004法國網球公開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