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鐵本事件”的深層思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6日 09:01 中國經濟時報 | |||||||||
易憲容 幾個月來,面對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政府四面出擊,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動。從公布的數據來看,最近的政府宏觀調控好象初見成效。特別是對一些大型項目的停建,更是立竿見影。
筆者認為,對于類似江蘇“鐵本事件”這樣的案例,應該引起我們深刻反思。否則,根本問題得不到解決,經濟過熱新的輪回又會到來。 江蘇鐵本鋼鐵有限公司嚴重違反國家《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規定,未取得環保部門批復環境影響報告書擅自開工建設;違反土地管理法,未取得合法土地征地批準文件即動工建設,違法占用土地6541畝,其中耕地4585畝;通過提供虛假財務報表騙取銀行信用和貸款,挪用銀行大量流動資金貸款。 鐵本公司違規建設的鋼鐵項目終于在一路狂奔之后,轟然倒下。與“鐵本事件”有關的八名當地要員也受到了嚴厲處分。有報道指出,這既表明了中央政府嚴肅法紀、依法行政的決心,也是當前加強宏觀調控、保持政令暢通的一項重要措施。 然而,為什么一個如此巨大的投資項目能夠輕易地立項?一個如此巨大的工程能夠在短時期內開工并大干快上?一筆如此巨大的銀行貸款會源源不斷地流入鐵本公司?為什么如此巨大的土地能夠占用?這僅僅在于鐵本公司在一道又一道的關卡或環節上的違法亂紀、欺騙包裝就能大行其道的嗎?這僅僅是當地的政府失職、當地的銀行風險控制不足、有關的政府部門把關不嚴就能夠解釋得清的問題嗎?如果不是現有的制度環境、投融資體制、干部考核制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缺陷,不僅鐵本公司、當地政府、當地銀行無法合力而為,鐵本公司更是無此通天之本事。 對于國務院對鐵本事件處置的意見,國內媒體一片肯定。但是,這樣做除了起到殺一儆百之效應外(實際受利益關系的驅使,這種殺一儆百能夠起到地效應會越來越小),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是否有比這種處置更好的辦法呢?如果有,這樣的處置方式是否會有點過急了呢?作為一個以人為本的政府,它的行為不僅僅在于如何政通人和,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這種政通人和讓整個社會的利益最大化,讓民眾的利益不受到損害。而對鐵本事件的處置,一聲令下就讓幾十億的財富付之東流,這樣做最后埋單的是誰?除了整個社會之外還能有誰?因此,對于鐵本事件,最好的辦法就是如何把鐵本事件的損失最小化,即不是把鐵本公司投資項目停止就一了百了,而是把已經誤入歧途的資源經過整合后納入合法有效的軌道。 當然,鐵本事件損失的最小化還應該表現于對該事件的深刻反省上,以便舉一反三地來檢討該事件產生的原因。從已有的評論來看,鐵本事件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嚴重失職,在于企業涉嫌違法亂紀,就在于銀行沒有做好風險控制。但這只涉及事情表面,根本沒有把握到問題的實質。因為,在現行的體制下,這些都是當地政府、當地銀行及企業最優行為選擇。 因為,在現行的干部考核體系下,干部的業績就在于當地經濟的發展,而當地經濟的發展就在于該地一年一度的GDP與財政的增長。而要達到該目標就得上企業、上項目。至于從長期及民眾的利益看,這些項目與企業有多少負面影響都不是地方政府考慮的問題。試想想,揚中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有一個年產840萬噸的大型鋼鐵聯合項目上馬,當地政府豈能不歡迎?鐵本項目上馬既然對當地GDP與財政增長如此重要,那么地方豈能不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突破種種中央政府設置的障礙及大開綠燈?我想,這樣一個大項目在其他地方同樣也會大行道,甚至會更加嚴重。 事實上,從鐵本公司最初的投資意向來看,公司僅是看到該行業在短期內有利可圖,最初規劃也僅是一個年產200萬噸的項目,但是在政府的籌劃下,項目計劃擴張得越來越大,圈占的土地也就越來越多,而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如果沒有政府在每一個環節上的慫恿,以及在政府隱性擔保下的銀行大力支持,鐵本公司是沒有這種雄心壯志的。 對于四大國有銀行的下屬分行來說,一方面它們的人事安排與地方政府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另一方面它們必須降低不良貸款率與追求利潤。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分行必須與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相協調,必須圍繞著地方政府工作而為,這樣才能夠尋找到地方銀行的利潤增長點。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長期項目、大項目都是這些行長們貸款行為選擇的最優點。以鐵本公司原有的業績(特別是去年鋼鐵利潤超速增長)及當時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當地銀行對鐵本公司關注也理所當然。因為,在他們看來,對鐵本公司放貸能起到一箭雙雕之效。 對于鐵本公司來說,現在看來,盡管指責它們是涉嫌違法犯罪,如環境保護問題、偷稅問題等等,但是,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民營企業來說,這些問題都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而且有些地方比這更嚴重得多。如果不是這次檢查把事情披露出來,鐵本公司豈能會因為這些問題而遭到處置?如果這個項目能夠上馬,肯定是一俊遮百丑。因為,從市場邏輯來看,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它的本性,問題是如何讓這種本性納入法制化的軌道。而且環境保護問題、征地問題及稅收問題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得以補救,而不需要把整個項目建設完全停止。 也就是說,鐵本事件之所以產生完全是我們現行制度安排使然。在這種制度安排下,政府業績的考核標準必然會驅使各級政府直接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中,把發展當地經濟成為它們的主要職能。那么我們要問的是,地方政府承擔這種職能的邊界在哪里?可以說,由于國內政府的職能轉換十分緩慢,目前仍然停留在計劃經濟思維框架內,政府往往希望通過對經濟實際活動的參與來行使職能。無論是對鐵本公司的審批還是要求該項目停止,都是在這種思維方式下運作。 很簡單,在發達的市場下,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但不會有這樣的冷熱波動,也不會需要政府來對這種經濟冷熱的不斷調整,市場發生的事情,政府不會通過行政的方式來調整的。可以說,在這次宏觀經濟調控的過程中,如果政府不能夠對這方面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那么隨之而來問題會同樣多。而且在地方政府自主性越來越大的今天,基本用行政的方式來面對市場出現的問題,不僅無效果,而且會帶來新問題。因此,這些宏觀調控的思路還是應該放在產生經濟過熱的根源上,如何來轉變政府之職能,如何來劃定政府權力之邊界,市場發生的事情應該讓市場自己來解決。 總之,鐵本事件并非僅是一個企業項目的停止,而應該是一種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行為模式的停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我們應該對鐵本事件進行更為深刻的反思,并通過這種反思來確立我們社會新的經濟行為模式。 當然,如果現行的對地方政府考核標準及政府職能不改變、對地方銀行的考核指標與人事安排制度不改變,即使對鐵本公司處置看上去會起到殺一儆百之效,但實際上只要這次宏觀經濟過熱整頓之風一過,這種情況又會死灰復燃。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并不在于如何來對企業進行嚴厲管制、在于政府部門有多少權力,而是在于如何界定清楚政府的權力、政府如何制定好市場運作規則,讓企業行為有規則可行,在于政府如何來保證與監督所制定的規則認真履行。這才是鐵本事件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