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交所最近兩周將為正式推出燃料油期貨做最后論證,中國能源價格的制定機制將主要根據上海能源期貨走勢制訂;廣東有望成為中國能源至少是燃料油的現貨交割中心,燃料油期貨預計下半年推出本報記者鈕鍵軍5月18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即日起將柴油出廠價格每噸提高280元,漲幅近一成;國際原油市場近期價格持續攀升是此次提價的主要原因。一位業內權威人士同時向《財經時報》樂觀地估計,破除這種因國際市場價格上漲而迫使國內原油銷價上升的被動局面,已經為時不遠了。因為立足于中國國內原油產品的價格發現機制
將很快形成。目前中外各種力量正在為爭奪價格發現機制的主導權進行激烈競爭。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上海期交所的能源期貨最終將成為中國能源價格的“晴雨表”。5月18日,在北京國際俱樂部,著名能源信息提供商——普氏公司總裁哈利·薩西尼斯宣布,該公司下個月將在廣州設立在中國的第一家子公司,一年內還將在北京、上海兩地分別設立子公司。普氏公司制定的“普氏價格”是世界能源市場公認的價格基準,也是中國調整國內原油商品售價的參考數據之一。洋巨頭瞄準廣州薩西尼斯向《財經時報》表示,普氏進入中國首選廣東,原因是廣東已經在原油市場形成一定規模。此前普氏針對中國的石油價格信息都是在新加坡油品市場上完成的。薩西尼斯認為,進入中國將使得普氏價格“更具說服力”。國內業內人士對《財經時報》指出,普氏此次進入中國“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他斷言:“外國公司謀奪中國能源價格發現機制主導權已經悄然開始。”從2004年3月1日開始,道瓊斯和普氏正式推出中國黃埔燃料油價格體系。前者是馳名華爾街的美國財經信息商,后者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信息提供商。雖然雙方競爭難免,但有一點卻是共識: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將成為全球石油格局的中心之一。道瓊斯亞太地區總編輯芮睦和說:“推出中國黃埔遠期燃料油價格,清楚地表明我們對中國市場越來越感興趣,中國的能源進口市場巨大。”普氏亞太地區編輯部總監大衛·艾恩斯伯格則指出,200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25%在中國,中國去年進口原油9100萬噸,估計今年將超過1億噸。一位廣東油商表示,如果在中國贏得廣大油商的信任,道瓊斯的能源新聞咨詢分析就能夠賣一個好價錢,這是他們的最終目的。近年來,中國對于進口石油依賴的程度加強,這種政府主導的價格形成機制之弊端顯露無余,不能反映國內對能源產品的需求狀況。從2003年開始,中國有關部門開始著手制定新的中國能源價格形成及發現機制。據預測,2010年中國對于進口原油的依賴度將達到50%。冀望上海期交所廣州市廣埔石化產品交易公司負責人張魁寬認為,盡管普氏在國際上有悠久的歷史,但落地中國后能否持續在國際上的強勢地位,還有待觀察。廣埔公司于去年上半年成立,其目的之一是為中國建立適合自己的能源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探索。“我們已經在廣東當地的油商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在位優勢’是普氏無法比擬的。”他說。對于廣埔是否會和普氏進行合作問題,張魁寬沒有直接答復,“一切都要等到廣州普氏公司正式成立之后才好做出判斷”。他強調,今后中國能源價格的制定機制,將主要根據上海期交所能源期貨的走勢制定。他介紹,上海期交所將要推出的燃料油期貨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今后兩周,上海期交所將分別在上海和北京召開座談會,為燃料油期貨的正式推出作最后一次論證。“根據我掌握的情況,中國的燃料油期貨將肯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而且極有可能是6月或7月。”張魁寬說。由于上海期交所的獨特背景,燃料油期貨及其他能源期貨一經推出,肯定會得到中國能源市場需求雙方的支持。加上期交所雄厚的財力及技術支持,“我更看好期交所的期貨價格,它將成為中國今后石油類商品價格的標準。”廣東為現貨中心廣東的燃料油現貨市場已經初具規模。張魁寬認為,廣東今后將成為中國能源至少是燃料油的現貨交割中心。這種觀點基本是廣東當地油商們的共識。廣東油氣商會的一位人士稱,目前內地進口燃油近80%從廣東各口岸進口,其中尤以黃埔港為主。中國內地燃油消費量的絕大部分亦在廣東。上期所將燃油期貨交割庫定在廣東之后,廣州乃至廣東石油行業以及相關期貨公司將因此產生怎樣的變化?廣埔石化公司負責人認為,燃油期貨開盤后,消費燃油的電廠和玻璃廠等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工具進行套期保值,并鎖定風險。從長遠考慮,交割庫設在廣東后,廣東燃油現貨業務模式很可能因此改變。目前,國內燃油經營者因擔心遠期油價波動較大,多選擇即期交易。該人士預期,今年國內燃油經營者可能更多地選擇遠期交易。同時,目前國內油商尚不能有目的地影響國際油價,完全受制于國際市場。這種狀況將隨著燃油期貨交易量的增加而有所改善。神通期貨研究部負責人蕭先生更認為,全部交割庫設在廣東,對于公司獲取信息將更加及時和客觀。在現貨市場,黃埔或廣東將成為全國燃油現貨交易價格中心之一。“能源變革”與“能源外交”齊步走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石油市場化以及市場的穩定供應等,總體上與目前的體制改革問題有關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具名的專家明確表示:“中國的石油安全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包括石油市場化以及市場的穩定供應等,總體上與目前的體制改革問題有關。”中國計劃經濟時代遺留的能源體制,還沒有隨著一些大型石油企業到海內外上市而發生根本變革。“應該更加市場化,勘查開采商業化。”法國興業集團中國區5月18日宣布,胡英崢為公司石油與天然氣部門副總裁。胡英崢告訴《財經時報》,“這是我們首次專門設立石油與天然氣部門”;“中國將在能源的地區政治重構方面發揮舉足輕重作用,中國的石油巨頭在國際事務和垂直整合中,也建立起各自不容忽視的重大影響”。因此,法國興業“非常看好亞洲地區的石油與天然氣業務,并制定了相應的業務發展計劃”。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委員閻三忠從法制角度呼吁:應該盡快制訂一部專門的“石油法”;中國證監會近日批準推出燃料油期貨品種。另據業內人士透露,位于上海的期貨交易所將在7月推出燃料油期貨。此前,中國在2003年12月組建了國家石油儲備辦公室,并宣布將在沿海地區建設4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今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加蓬,為2004年“能源外交”揭幕。4月2日,沙特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到訪中國時表示,確立在能源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積極推進重大項目的合作。5月17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簽訂了阿塔蘇至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設的基本原則協議。飄忽不定的俄羅斯輸油管道仍在中日之間難以抉擇。隨著美國控制的北約組織3月29日擴展到俄羅斯家門口,以及歐盟越來越可能解禁對華武器出口,中國正在改變與日本競爭中的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