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專家認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面臨再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1日 19:27 中國經營報

  作者:田彥紅

  “高資本投入,極低的創造就業能力”,在中國經濟中已經構成了一個尖銳的矛盾。專家認為,在此輪經濟過熱中,資本熱和低就業正是隱現其中的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

  “去年我們投資增長率高達26.7%,但是就業增長率只有0.9%。”中國科學院國情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激情新勢力性感新銳動
研究中心胡鞍鋼在近期出版的《國情報告》中寫道,“這種增長模式是更多的偏向資本,就是不創造相應的就業。”

  不僅未能帶來更多就業,而且更令人擔憂的是,一旦出現經濟過熱,可能造成更大面積失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林家彬也認為,當前我國存在的經濟過熱,如果不加以抑制,可能導致經濟的大起大落,從而導致更大面積的失業問題。

  “此輪經濟過熱,過熱領域多數并非是就業密集的領域,這正揭示了,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我們仍沒能擺脫以增長速度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模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名譽教授劉慶唐表示。

  對于經濟發展戰略,胡鞍鋼認為有兩種不同思路:“一是增長優先論,即經濟增長是最重要的目標,這是以經濟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二是就業優先論,即擴大就業崗位、降低失業率是最重要的目標,這是以就業增長為中心的發展思路。”

  中國國情究竟需要一種怎樣的發展戰略?胡鞍鋼認為:“我國上世紀90年代走的是一條資本密集和資本深化的工業化道路,假定按1978年到1989年的就業彈性系數來看,90年代全國少創造就業在2.5億~3.3億人之間。”但“中國是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高資本投入,極低的創造就業能力,這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

  用數據對比能比較鮮明地看出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的關系。“上世紀80年代1980~1989年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長率為9.3%,就業增長率為3.0%,就業增長彈性系數為0.322;在‘八五’期間1991~1995年,GDP年平均增長率12.0%,就業增長率降至1.2%,就業增長彈性系數0.1;‘九五’1996~2000年期間GDP年平均增長8.3%,就業增長率降至為0.9%,就業增長彈性系數0.1。”其中的就業增長彈性系數越小,說明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貢獻越少。

  “這表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越來越像低就業增長或是無就業增長模式。”胡鞍鋼表示。

  然而,“為中國的占世界1/4的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是僅次于解決十幾億人口吃飯的第二號任務。”胡鞍鋼認為。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4月26日發表的中國第一份《中國的就業狀況和政策》白皮書,也對就業給出了基本判斷:“在中國,解決就業問題任務繁重、艱巨、緊迫。”

  胡鞍鋼認為,在中國嚴峻的就業壓力背景下,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意識到從追求“經濟增長優先”轉向了以就業為中心的優先目標。

  2003年原國家計委主任曾培炎首次將創造就業崗位作為2003年經濟宏觀調控第二大目標;2004年的政府報告中進一步明確提出,今年將增加城鎮就業900萬人,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萬人,共計1400萬人的就業與再就業目標,這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創造就業目標。胡鞍鋼認為,這標志著,過去幾年中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已逐漸從以追求經濟增長率為主,轉向以創造就業為主的目標上來。

  他說:“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一直是屬于速度增長型的,但隨著市場經濟轉型、經濟結構變革、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必然會向就業優先型轉變。”

  3月份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增長目標是7%,不是提高經濟增長率,而是稍微放低經濟增長率,表明中央政府沒有想追求比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而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宏觀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就業壓力,但是,根本解決中國的就業發展問題還有賴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正確處理勞動密集型產業與資本密集型產業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勞工利益與資本利益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擴大內需與創造就業之間的關系。”胡鞍鋼說。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網絡傳播學年會
陳水扁“5-20就職”
飛人喬丹2004中國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訪朝
美英軍隊虐待伊俘虜
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塊
莎拉-布萊曼演唱會
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首屆中超聯賽 湯尤杯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