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汽車召回臨檢 國內企業面臨三重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1日 19:27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寧平 趕著國際汽車召回事件頻發的大潮,中國版汽車召回是否也要親身試把水?近期全球性召回行動的接踵而至。先有大眾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召回”87萬輛帕薩特B5和奧迪A4、A6、A8轎車;再有戴-克召回68萬輛奔馳E系列和SL系列轎車!笆聦嵣希馐录呀o大家敲響了警鐘,實施召回的準備工作已經被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眹鴥纫患
早在今年3月15日,我國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就已經發布,距離10月1日正式實施日子已不遠,對于國內的汽車企業來說,國際汽車巨頭的全球召回行動“落地”中國是一面鏡子,照著別人的同時也可鑒別自己。偷換概念? 大眾因前段時期出言不慎正受到中國市場眾多人士的質疑。在媒體報道德國大眾宣布在全球“召回”87萬輛轎車之后,大眾中國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大眾只是對相關車輛進行免費檢測(freeservicecheck),而非召回recall,并稱此次免費檢測在中國市場僅涉及極少量進口奧迪,不包括國產奧迪。 但這話卻很快被事實推翻。5月12日,奧迪中國證實,在德國大眾的此次行動中,共有約3000輛國產奧迪A6以及少量進口奧迪A4、A8需要進行免費檢測。人們還沒來得及對大眾翻云覆雨的態度表示不滿,另一個疑點又出現了:為什么大眾中國公司要刻意回避“召回”字眼,而改稱“免費檢測”呢? 國際汽車巨頭在中國市場回避“召回”的說法其實并不鮮見,許多企業明明發出的是全球召回令,但落地中國市場,卻改頭換面為“免費檢測”、“免費檢修”之類的中性詞語,他們的理由往往只有一個:中國沒有相應的召回制度。但對于大眾的此次行動,人們難于理解的是:中國的召回制度雖然還沒有實施,但規定已經出臺,大眾為什么還要一再回避呢? 國內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眾經銷商表示:“從費用上來說,免費檢測同樣需要承擔車輛運輸和檢查、更換零部件的費用,免費檢測并不比召回省錢!睋@位經銷商推測,大眾不愿意使用“召回”的字眼,恐怕還是擔心會有損大眾的品牌形象,并對市場銷售帶來消極影響!罢倩亍焙汀懊赓M檢測”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的印象是完全不同的。進行召回不得不承擔起消除安全隱患責任的前提,換句話說企業不主動實施召回政府就會強制你召回,它屬于企業要被動承擔的責任;而免費檢測讓消費者感覺它是一種廠商有意識的主動行為,比如說廣州本田此前的實施免費檢修就在部分消費者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加緊備戰 在國外隱瞞召回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與三菱幾個主管因隱瞞事實被抓相比,國內區區三萬元的罰款要輕得多。“但要是真得出了事,品牌形象就砸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誰也不敢掉以輕心!币患移嚻髽I的人士這樣形容國內汽車企業備戰汽車召回制度實施的心理壓力。 在上?茽柲崞囎稍児镜膶O健看來,汽車召回制度實施后,國內的汽車企業將面臨多方面的風險。 首要風險體現在現金流方面。實施召回意味著汽車企業將要承擔從告知用戶到車輛運輸、檢測、消除隱患的全部費用。2002年,日本三菱汽車在一次涉及52.4萬輛汽車的召回行動中,花費總金額高達約4580萬美元。在國外汽車企業通常都會預留一大筆資金作為啟動召回程序的備用資金,國內的汽車企業要備戰召回,這筆費用是省不來的,這當然會考驗他們現金流的健康度。 第二重風險來自質量管理體系。由于中國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國內不少的汽車企業為了盡早推出新產品搶占市場,放松了對新車型進行檢測和試驗的控制。國外推出新車型通常需要進行長達半年到兩年左右的試驗檢測工作,而國內企業通常的做法只是開個專家評審會!皩嶋H上市場在其中已充當了試驗場的作用,實施召回制度后,國內的一些汽車企業可能要為他們的心急付出巨大代價! 第三重風險來自零部件供應體系。國內的汽車企業大都是引進國外的成熟車型到國內進行生產,雖然在設計方面問題不大,但他們所采用的零部件是否能達到要求目前還沒相應體制給予嚴格的控制。 幸而國內的汽車企業大都意識到了實施召回的巨大風險,紛紛趕在中國版召回實施之前加緊備戰,爭取主動。奇瑞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耀就表示,為了應對國內召回制度,該公司已專門成立了工作小組,一方面加緊學習相關法規,對其產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另外還加緊對供應商和服務商進行培訓,他們計劃在今年8月份大致完成相應的準備工作。 此前已經采取過多次類似召回措施的廣州本田在這方面的準備則更為充分。據廣州本田公司人士介紹,廣本已經為每一個客戶建立了資料庫,并在全國的銷售服務店中導入了技術熱線,及時反饋每個特約店遇到技術問題和信息,廣本還設有專門的質量中心,定期對各地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匯總,如確認需采取措施,廣本會為每一家特約店做出詳細的作業指導書。而據記者了解,國內其他的汽車企業也大都在為即將落地的中國版召回進行積極的備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