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中國金融穩定的重要性(那博士專欄)(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1日 05:4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那復祺(美國)
  如果我們假設外國投資者都確信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會往上走,那么對于中國國債和貨幣市場工具的投機觀望就會相應減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匯率和利率,有助于避免卷入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體系中,某些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在當前石油價格高漲的環境下,從通貨膨脹的角度上看,這些迅速發展的產業值得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警惕。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控制某些產業過度的增長,官方采取了漸進的調整手段,來避免因一系列宏觀調控可能引起太過突然的變化。為此,政府首先是集中力量,對一些特別的產業進行調控,而不是對整個經濟。舉例來說,政府并沒有去提高整體的利率,而僅僅是提高了某些產業的利率,從而使得這一批借款人去承擔較大的風險。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整個經濟體維持正常的運作,而同時又合理的迫使一些特殊產業削減他們的一些發展計劃。

  最重要的是,由于這種循序漸進的宏觀調控方式,普通百姓們可以繼續享受那些由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好處。

  當然,誰也不敢百分之一百保證這種漸進的調控手段會取得完全成功,但我個人認為,這是控制過度增長的一種正確方式。雖然一些外國銀行和專家們經常會建議采取一些更為迅速的手段,但這樣的做法確實存在著許多風險。

  風險費用

  當中國政府向世界金融市場借款時,在美國政府的借款成本的基礎上,中國政府需要支付48個基本點的風險費用,也就是說,多付0.48%。這其實是非常小的風險費用。而俄羅斯需要支付260個基本點,盡管俄羅斯最近的經濟發展趨勢也相當不錯。與此同時,巴西的風險費用則是超過800個基本點!

  究竟為什么中國可以享受到如此之低的借款成本呢?

  只要中國的風險費用可以保持在此低水平上,外國對中國的投資就會源源不斷的增加。并且,政府的利率成本也將可以仍舊維持在低水平。試比較一下巴西的情況,由于國家需要支付高額風險費用,每年,巴西至少200億美元流入到了外國銀行。是的,沒有夸張,的的確確是200億美元。

  所以,讓我們再回來仔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中國的風險費用可以這么低呢?

  當然原因是有很多個。其一,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充裕的外匯儲備。其二則是由中國經濟在過去20多年來成功運作所帶來的。中國的發展已經是被公認為一個偉大又成功的典范故事。

  但是,千萬不要忽略了另一因素的影響,這個因素很少被國外銀行和專家研究組所提及。

  穩定的重要性

  新中國從來就沒有發生過金融危機。

  像1998年俄羅斯的金融危機,或者阿根廷和巴西周期性的危機,中國都從未經歷過,國際金融市場上從來就沒有過關于中國金融危機的記憶。

  讓我們如此考慮一下。中國的貨幣人民幣是與美元掛鉤的。同時,基本的貸款和借款利率是由政府鎖定的,盡管可以會有些小幅度的波動。

  那么讓我們看一下這究竟意味著什么?無論全球金融市場發生了什么,只要這些參數不變,那么對外國人來說,中國國債和現款存款的美元價值實際上都是不變的。在這個基礎上,如果我們假設外國投資者都確信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會上走,那么對于中國國債和貨幣市場工具的投機觀望就會相應減少。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保持穩定的匯率和利率,有助于避免卷入金融危機。

  韓國的經濟發展曾經是非常成功的一個范列,當然時至今日,其成功度仍舊是公認的。但是回顧1998年,僅僅在數天內,隨著國際資本的撤離,該國立即就陷入了破產的境地。當然這個危機現在已經被妥善處置了,但是這種危機的影響仍舊反映在韓國的風險費用中。現今,韓國的風險費用為68個基本點。

  可以看出,中國是一個十分成功的經濟體,而且中國的費用是非常的低廉。所以最好的經濟體系及其管理方式就是保持現在的形態。

  金融相關系數上的突然變化可能會有益于國際投機市場的玩家們,但是對中國風險費用卻是沒有好處的。

  (徐千惠譯)

  那復祺博士系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終身教授,瑞士日內瓦FAME研究中心負責人

  《國際金融報》 (2004年05月21日 第四版)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激情新勢力性感新銳動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陳水扁“5-20就職”
飛人喬丹2004中國行
烏魯木齊發生墜機事件
美英軍隊虐待伊俘虜
伊臨管會主席遭襲身亡
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塊
莎拉-布萊曼演唱會
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首屆中超聯賽 湯尤杯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