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改革應借鑒國企改革思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0日 09:01 中國經濟時報 | |||||||||
“2004北京國際金融論壇”上,來自央行、銀監會及幾大商業銀行的“一把手”們提出 本報記者 姜業慶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到現在,下一步如何進行?5月19日,在京舉行的“2004北京國際金融論壇”上,來自央行、銀監會及幾大商業銀行的“一把手”發表了他們的看法。
國有銀行改革的本質是國有企業的改革 “國有銀行改革的本質是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因而,必須借鑒國有企業的改革思路,以減少彎路。” 周小川以四大商業銀行為例,四大行的改革所遇到的難點跟很多國有企業一樣,而這些也恰恰是下一步改革所遇到的主要問題。國有企業的改革從1979年到現在,第一個階段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主要強調實現政企分開,選擇股份制作為改革的方向,有條件的企業鼓勵他們通過上市來進一步實現改革的目標。 周小川說,金融改革的情況和企業改革的情況非常相似,由于金融行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在落實的情況上比國有企業慢一點。同時,金融產品比較復雜,牽扯到社會敏感和整個經濟安全穩定方面的關系,因此現在國有企業所享有的金融自主權,國有商業銀行還沒有完全做到。當然,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因此它對風險控制有較高的要求,這批企業需要有綜合的標準,需要對各項業務有不同風險權重的匯總和管理。在風險準備方面,比一般的工業企業有更嚴格的要求和更復雜的方法。因此,由于它關系到社會的各個方面,與此同時為了防范風險,金融企業對資本的要求更加嚴格,要求執行得更加準確。 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依靠政府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在講話中指出,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重要的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因為,“國有商業銀行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依靠政府了”。 劉明康指出,目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工作正在全面展開,為確保改革的成功,銀監會參照了國際上前100家大銀行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指標,確定了國內外能夠普遍認同的改革考核標桿,要求兩家世界銀行經過股份制改造,在經營有效、資產質量、審慎經營等方面,吸取國際上前100家大銀行的經驗。并且對兩家銀行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由于整個改革工作剛剛啟動,措施都在落實之中,具體描述中國商業銀行改革的前景還比較困難,也為時過早。 但是國有商業銀行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依靠政府,必須按照市場機制,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經營,市場的參與者和金融的消費者也都會用市場的標準來看待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銀行業的信息披露和市場化程度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不過,劉明康同時表示,銀行業的改革不可能異軍突起、孤軍奮戰,銀行業的改革完全成功還取決于一些大的因素。第一,銀行業的改革非常依賴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第二,銀行業改革取決于會計準則不斷的改進;第三,銀行業的成功,改革的成功非常依賴于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培育和增強;第四,銀行業改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將會依靠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化進程,也就是說對不良資產的處置應當創造屬于它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讓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投資者來增進不良資產處置的速率。 良好的治理結構是股改的關鍵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關鍵”,作為首批股改試點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其領軍人物張恩照指出,要把國有商業銀行辦成真正的股份制的現代商業銀行,就必須在國有商業銀行建立以“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基本特征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 不過,張恩照有些遺憾,與現代商業銀行相比,目前國有獨資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存在國有銀行產權主題虛置;缺乏對經理層和員工的有效的、市場化的、公開透明的選擇、監督機制;缺乏完善的、清晰的、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存在明顯的“內部人控制”問題。 張恩照指出,這些公司治理結構上的缺陷,使國有商業銀行不能形成真正的現代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適應不了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那么如何進行,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認為,一是國有商業銀行自身要加快內部治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具體到建設銀行,就是要按照股份制改造的要求,引進戰略投資者,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長效機制,強化管理與內控,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和內部控制水平,大力降低不良資產,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確保新增經營資產,尤其是信貸資產質量控制在先進水平上。 二是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外部治理機制的健全和完善。要適應銀行高級管理人員職業化的趨勢,大力發展經理市場,促進銀行管理人員之間的充分競爭,真正實現銀行管理的職業化;強化資本市場的作用,努力發揮資本市場對于商業銀行的約束作用;強化獨立和外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加強對商業銀行的審計監督;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對商業銀行進行嚴格的法律約束。 風險管理體系務必加強 中國銀行行長肖鋼就如何能夠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銀行風險管理體系談了他的看法。 肖鋼警告說,在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處理歷史遺留不良貸款以后,目前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就變成了如何防止新增的不良貸款。 目前的風險管理流程中的“四級經營、四級管理”的模式存在許多弊端,例如中行的總行是主要負責宏觀的業務規范的,但是我們底下有分行來處理具體的業務執行,還有各縣各市的一些小分行,因此我們有將近四級的經營管理結構,這種模式有很多的弊端,為了改善銀行的風險管理的效率,必須改變四級經營管理的模式。 對于國際國內的銀行業監管趨勢來說,同業競爭趨勢,無論是銀行自身的業務發展還是風險管理戰略都要求我們對傳統的風險識別評價決策與檢測方法進行改造和提升,引進更多的量化的風險管理工具,實現全額的風險計量和控制,我們必須要建立在歷史經驗數據的基礎上,預測借款人的違約概率、貸款的違約損失率和違約敞口。這樣我們就可以計算貸款的預期損失,在貸款定價的時候要確保貸款收益中將預期損失覆蓋掉。 肖鋼強調,風險管理需要與銀行整體改制聯動,要改革風險管理機制,逐步由被動、靜態的傳統管理模式,向積極的、動態的現代管理模式轉變,要學習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和工具轉移和分散風險,更好地服務于長遠的業務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