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人”風云人物候選人對話錄:陳金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8日 12:43 新浪財經 | |||||||||
細數海外上市的背后 陳金義:浙江金義集團董事長 最欣賞的商人:日本的松下幸之助
經歷過的最艱難的時段或事件:由于對企業管理和市場經濟規律不是很熟悉,這10年來一直都是自己摸索著前進。 最希望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現在對我進行評價還為時過早,我相信一句話,一個人品行有多高,將來他的成就就有多大。 感覺最驕傲的事情:自己改變了人生,立足市場,自我價值得到體現。 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在做好工作,有條件的情況下,能夠幫助他人。 最尊敬的長輩:師傅 最喜歡去哪里旅行:如果有空閑,希望去美國。 金義集團旗下的杭州金義食品有限公司與新加坡上市公司EWOS公司合并,并于2003年3月15日在新交所成功上市,首開浙江企業S股上市的先河,走上了一條產品經營結合國際資本經營的發展道路,為中國民企走向海外市場打開了新路。 借殼——我沒有花一分錢 沈:我想大家今年關注你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你們成為浙江第一家海外借殼上市的民營企業,當時是怎么考慮到新加坡去的呢? 陳:因為從我一進入市場,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比較新鮮的,都是別人沒怎么做過的。 沈:你要借殼上市的話,首先得找到這個軀殼,是特意去找,還是一種機緣巧合? 陳:是這樣的。1992年的時候我在上海買過很多股票,我知道一個企業的經營有三部曲:第一步叫產品經營,第二步是資本經營,第三步應該是品牌經營。那么對于像我們這種傳統產業,第一步的產品經營已形成,那么如何進入到第二步資本經營,使產品與資本結合,形成第三步的品牌經營?我們在國內一直也在尋求上市,我到香港也去做過上市的前期準備,后來看了整體市場各方面的條件還不是太成熟。偶爾有一次機會,一個咨詢公司就是中介公司對我們說,新加坡有這么一個財團,愿意跟中國企業合作,他自己有它的殼—母體,希望把我們這個食品飲料行業中轉到它這個企業里面去。但當時也覺得這種事可能是沒有希望的。 沈:為什么呢? 陳:因為以往這些咨詢公司接觸得也很多,沒有一件事情是做成功的。 沈:那為什么這次又相信他們了呢? 陳:這次主要還是看了對方這個企業比較實在。以往的咨詢公司還沒做以前就要求你付多少錢,然后再和你協商,這一次他沒有提出來要求我們事先付錢,來回機票啊,吃住啊,都是他們自己掏的錢,就是說在沒成功以前不需要我們拿出一分錢。所以覺得做了以后對我們沒什么損失。結果還真跟他們談判成功了。 沈:談的過程艱難嗎? 陳:好像也不是特別難。新加坡企業的做法跟我們不一樣,中國人改革開放講究的是逐步完善,他們是倒過來的,你符合條件你上,不符合條件就不讓你來逐步完善。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話,我們有些無形資產可以評估審計得高一點,而在他們看來,如果你手續稍微有一點不完善,他就把你給剔出來,他就不談了。所以他跟我們合作不是太難,就是要求高了一點。 沈:那你覺得最終能談判成功,雙方能夠捆綁到一塊兒的最重要的結合點在哪兒? 陳:這個結合點在于人。我看了他們三兄弟也是實實在在做事的,那么我們也是實實在在從零開始起步的,我起家是500元錢,他起家是5000元錢。一個從500元起家的人找到了一個5000元起家的人,大家都有同感,就是創業比較艱難但是比較踏實的。 沈:你這個軀體跟那個殼在一塊兒合適么? 陳:應該講任何東西都是有利有弊的,這個借殼上市應該說是利大于弊,為什么呢?比方我說要借殼上市,你肯定是要花錢去買這個殼,買殼上市,而買殼你肯定就是要用現金,而我這次呢叫重組上市,也叫合并上市,就是把我的優勢資產并到他的上市公司里,我呢是不花一分錢的,用我的凈資產去換取,到新加坡證券市場借著他這個殼去交易。所以在這一點上,我想如果以后民營企業要到新加坡上市,這是一個可以值得借鑒的比較好的案例。 管理——雜交方式也許會更好 沈:在上市的過程中我知道一般都要準備很多的資料,準備的過程艱難嗎? 陳:這個準備的過程對我們企業的人也是一次學習和培養,上市的過程也是提高我們規范管理的一個必經之路。 沈:我們知道成為上市公司有其好處,比方說你的融資渠道會不一樣一些,但是你做不上市的公司也有他的好處,比方說你的利潤包括你的股權的收益不會被攤薄,很多收入你都可以自己收回來。 陳:一個企業在開始的時候會計較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到了最后其實應該講沒有必要再計較個人利益了,我平時就這么講,我說我不到銀行存一分錢,因為我是一個民營企業,我如果要去存一分錢就意味著我對自己的不信任,就是給自己留了一分的退路,我一分錢都不存,逼著我每天要去拼命地干。所以民營企業對于我們來講是沒有退路的,經濟學家總結為草根經濟,我的體會就是民營經濟等于死人經濟,是沒有退路的,干得不好,你就是活著的死人,很殘酷。 沈:你覺得在海外上市對于集團來講意味著一個什么樣的命運? 陳:我覺得對我們集團意義很深,從一個很小的作坊式的家族企業進入到一個規范的股份制的企業,使我們民營企業不僅僅了解中國的市場,還能了解國際的市場。第二個呢,我們引進了規范的機制和人才,他們的管理很規范,沒有半點水分情分在那里,完成就獲取獎勵,沒有完成你就受罰,或者降職或者解聘,完全是硬碰硬。 沈:你覺得這么鐵板的制度適合中國的民營企業嗎? 陳:最好呢,這種鐵板的制度與我們的柔性制度剛柔結合,如果說單純是新加坡的體系在中國也不太行得通,而我們原來民營企業那種做法又太松散,不太規范。打個比喻,雜交的植物,它是會很好的,就跟我們的水稻一樣有雜交優勢,體現了東西文化的結合和東西企業優勢的結合。 合作——要求太高多次想放棄 沈:我聽說金義集團為了走海外上市融資這樣一條道路還交了不少學費? 陳:這個不叫交學費,叫放棄企業原來的利益。比如我剛才講如果經得起有關部門審計他就認為是資產,有些證件不齊的,實際上也是這個公司里的資產,也為公司產生效益的,他就不認可。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處理那么他就不接受,那就意味著你要放棄他,所以就看你怎么選擇。其實我們在跟他合作的時候,我們真的曾經很多次想放棄,因為要求太高太難。這些審計事務所審計人員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也用不著你請他吃飯,也用不著你跟他溝通感情,都用不著,他認為符合條件的你就進,不符合條件他就把情況告訴你,你們自己定,他不負責任。 沈:到目前為止雙方合作得怎么樣? 陳:應該說是比較好的,跟他合作還僅僅只有半年多的時間,是今年3月17日正式合并成功的,還不到一年。我覺得兩地管理人員的配合跟兩地文化的融合很重要。如果說他們能接受中國的市場觀念,我們能夠適應新加坡的一些規范管理,那以后機會就會很多。現在來說畢竟我們雙方的文化還有一定的距離,現在主要還是相互了解。應該說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上半年我們上市公司的效益還是比較可觀的。 沈:一般來講中國的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要走海外上市的路徑,大家都會有許多的擔心,而且也確實出現過不那么成功的例子。對金義集團來講有這樣的擔心嗎? 陳:上市以后我們不在于很著急地就要去融資,我們的目的在于怎么樣重組,怎樣學習好的管理理念,我們的企業已經有了基礎,規范了以后,企業肯定會更好,企業一規范,人才就留得住了,人才留得住了他就能發揮,他就能為企業產生效益,所以企業一旦能夠上市,其實你已經進入良性循環,已經過了這個關了。 沈:這次在海外借殼上市之后,你覺得會給集團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除了規范企業,對于金義集團實力方面有什么提升呢? 陳:我覺得食品飲料這一塊我放到新加坡去上市,其實是把我原來創業的這個傳統行業領到了一個新高峰,就是讓它進入到國際上市公司,有規范的管理,有高素質的人才,那么有一種很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品牌,所以這塊是肯定能做好,能做好以后呢,我就能騰出手來,就可以跨行業經營,我就可以去尋找一些更適應市場的行業,更能駕馭市場的人才,這樣,發展起來會更快,也就是更有競爭力,更有適應力。 沈:那么對于金義集團來講你的目標是什么? 陳:我有三個目標:眼前的目標就是能夠適應這個市場,能夠參與這個市場競爭,希望穩步地發展;第二是能夠趕超我的同行,能趕超同時代起家的企業;第三是在我這一生當中能夠進入世界500強,這是我做企業的終生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