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說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5日 18:33 經濟觀察報 | |||||||||
關于2003-2004年度 “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 2003-2004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評選”第三輪的程序仍然與前兩屆相同,即:
1.要求所有50家入圍企業填報數據,或提供相關資料; 2.將各企業數據提供給26位專家評委,請他們根據數據、資料和個人判斷為每個企業評分; 3.將專家群體對各個企業的評分進行加總; 4.把各企業在第一輪MBA、EMBA投票中的得票率換算成得分; 5.按照50:50的權重,把兩個分數相加; 6.排名位于前20的企業最終獲得2003年“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稱號。 本屆評選的專家陣容包括北大、清華、南開、復旦、上海交大等14位各高校的管理學者和經濟學家,以及國內有影響力的11位財經媒體主編(具體名單見文后)。他們一方面依據企業填報的數據和提供的相關資料,另一方面依據自己的專業判斷,對入圍企業在各個維度上以及總體的受尊敬程度進行了評分。 通過兩輪的分數可以看出,專家們更加理性。面對眾多出色的企業,盡管每一個企業的專家總評分有高有低,但企業之間的差距并不大。而MBA、EMBA群體對于在2003-2004年度有出色表現的企業或企業家,都給予了相對更高的評價。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中國現在的好企業普遍是由第一代創業企業家管理,因此一位有人格魅力和市場意識的企業家在贏得人們景仰的同時,往往能為自己管理的企業贏得尊敬。 今年,有的企業仍然不愿提供評選所需數據,有的企業沒有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提供數據,這都導致了一些第一輪排名靠前的企業在第二輪的專家評價中得分很低,從而影響了在評選中的總排名。 在本年度的評選中,我們如去年在頒獎典禮中所說,在要求入圍的50家企業填報數據的同時,還向每一家企業的老總發放了問卷,請他們選出各自最尊敬的企業。雖然只有16家企業交回了問卷,雖然其中的幾份問卷明顯為企業公關部人員所填,但最后的結果仍然具有價值:這些企業老總投票評出的“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包括了全部9家在3年評選中都進入了前20名的企業,而且根據得票率排序的結果也和專家評委們的匯總排序結果極為相似。 關于評選排名的影響因素 在看到2003-2004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的最終名單后,我們相信和往年一樣,國內企業都會關注為什么自己的最終排名與去年相比有了變化,國外的企業則都會詢問為什么自己在中國的排名不如在國際同類評選的排名靠前。 企業本身關注自己排名以及排名的升降非常符合情理,我們也希望對企業的所有問題給予明確的解答。然而,正如我們在每次的文章中反復強調的,由于“受尊敬”包含社會群體的主觀評價,不像“銷售規模最大”、“利潤最多”等指標那么容易衡量,因此導致企業排名升降的因素也必然更加復雜,頗不易“一言以蔽之”。 為了對評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評選項目小組已經形成了一些基本假設,并正在把評選前三年所有進入過前100名的企業進行整理,收集下面9類數據,進行大量的相關性分析,試圖找到影響排名的因素。 1.企業所處產業類型 2.企業所處行業(按照國際標準分成15大類) 3.企業的產品是大眾消費品還是工業品 4.企業名稱與產品品牌是否一致 5.作為企業體持續經營時間 6.公司總部所在國家或地區 7.企業資本性質(中資、外資、合資) 8.中國企業的企業所有權(國有、民營) 9.上市與否 盡管依據三年的數據很難得出結論,但我們似乎已經找到了一些線索。 首先,企業名稱與產品品牌一致的企業更容易贏得尊敬,在前三屆排名前100名的企業中,只有不到10%的企業使用與企業名稱不同的品牌。 其次,生產大眾消費品的企業更容易贏得尊敬,因為三年來,在前100名企業中,提供大眾消費品的公司數量分別是82、81和77。 上面這兩點其實都和企業的知名度有關,也非常符合基本邏輯——一個不為人知的企業無法讓人判斷是否應該被“尊敬”。 再次,企業所處行業的興衰對企業的“受尊敬”是有影響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隨著通信行業的風光不再,13家企業的總排名在三年中一路下滑。 還有,企業在所處行業中的規模、影響和地位也對能否贏得“尊敬”有影響,比如三星(中國)近兩年在電子信息業的升勢就讓它的排名大踏步前進,而畢博(中國)管理咨詢公司在兼并埃森哲成為中國最大的咨詢公司后,其排名的上升也與其他咨詢企業的排名下降形成了對比。 有趣的是,盡管在現代社會中,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三年來,進入前100名的企業中,第二產業或至少以第二產業為主的企業卻越來越多,2003-2004年度竟然達到了約80%。 關于評選的明天和未來 雖然評選的規則要求排名,但我們非常希望企業用更平常的心態看待排名。作為主辦機構,每次看到最終排名,我們都感到遺憾與無奈。遺憾的是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企業沒能入選當年的“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甚至沒能入圍前50。細想想,第20與第21名,或第50與第51名的企業之間,往往只有幾分的差距,而這幾分的差距確實不足以說明前一個企業就“最受尊敬”,而后一個就不。無奈的是規則如此,我們只能、也必須遵守規則。 北大案例中心和《經濟觀察報》推出這一評選的目的是希望為營造有信譽、講責任、重道德的商業環境做一些事,希望好企業更多地受到本地社會的關注和尊敬,繼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尊敬。為此,必須將這個評選持續、嚴肅、負責地辦下去,才能使這個評選本身也受到尊敬。 中國有句古話說,“三歲看老”。 作為一個只有“三歲”的評選活動的主辦方,我們希望使這個評選成為除了“強”、“大”之外,另外一種對企業有益的評價指標,希望在今后的10年、20年中,“中國最受尊敬企業”成為企業族群中最好的一部分。同時,我們也非常渴望知道,在連續10年的評選中有多少企業能夠一直上榜;10年或者20年以后,今天的“中國最受尊敬企業”中,還有多少仍然能夠作為一個企業體存在,繼續發揮整合社會資源、提供就業機會的功能;還有多少仍然給國家帶來稅收、能繼續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力量;作為一個“受尊敬”的群體,他們在上面提到的各個環節,是否比其他企業做得更好? (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楊軍何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