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資 拿走了什么?(組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4日 19:05 中國經營報 | |||||||||||||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截至2004年3月底,全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75589個,合同外資金額9774.08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155.36億美元,已成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國之一。 但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對FDI的依賴過重,“以市場換技術”的效果不盡如人意,FDI對國家經濟安全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 最近幾年來,政府投資和FDI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然而,一個不容回避且需要引起極大關注的事實是,我國經濟對FDI的依賴性異乎尋常的高。 盡管流入美國的FDI比流入我國的大得多,但美國對FDI的依賴程度并沒有我國那么高。FDI占我國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40%,大大高于其他亞洲國家。例如,日本的FDI只占其GDP的1.1%。 從進出口看,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額高速增長,所占市場份額已過半。2003年,外商投資企業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55.48%。在同樣是出口導向型的國家中,這個比例分別是:馬來西亞45%、新加坡38%、墨西哥31%、韓國15%。與此同時,外資公司還占據了中國60%的進口份額。 從來源結構看,我國利用的FDI是以港臺的中小企業為主,美日歐的跨國公司為輔,而且95%以上都是綠地投資,即新建投資。我國FDI的驅動力則主要是開放政策、優惠的投資政策和廉價的勞動力等因素。 我國出讓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卻沒有在付出較大的市場代價的同時獲得所需的技術;我國在借助FDI成為制造大國的時候,卻并沒有靠“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成為制造強國。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市場上逐漸顯露出強大的競爭優勢。它們憑借雄厚的資金、技術實力和我國政府的優惠政策,采取“先占市場再尋求最大利潤”的策略,集中力量于流通領域,強力擠占我國市場,甚至導致對國內某些市場的壟斷,嚴重影響了我國民族工業的健康發展。 過度利用FDI對國家經濟安全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以FDI形式流入的“熱錢”影響國際收支平衡。隨著利用FDI規模的不斷增加,由資本流入導致的資本項目順差成為國際收支順差的主體。在以FDI形式流入的資金當中,不乏大量投機性質的“熱錢”。“熱錢”的流入不僅降低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主動性和有效性,導致外匯儲備超常增加,加大了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利于保持貨幣投放和信貸擴張的相對合理,不利于防止通貨膨脹,而且還易引發資產泡沫及資產市場的虛假繁榮,從而加劇宏觀經濟波動。 大量消耗資源,污染環境。一些地方政府及領導盲目追求招商引資的“政績”,重引資數量而忽視引資質量,相應的代價是,對不能進口或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消耗和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使我們引進外資戰略的可持續性大大減弱。 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及新形式壟斷的形成。近年來,我們開始崇尚“國退洋進”,各種“超國民待遇”不減反增。應當警惕部分外資與國有企業的“合謀”所造成的國有資產流失,防止外資并購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同時,由于跨國公司有著雄厚的資金與技術實力,他們在國內大肆進行不正當并購交易時,有可能在一些壟斷行業形成新的壟斷。 20多年來我國利用FDI取得了很大成效,當前我們應該以新的發展觀來統籌經濟發展的模式,在科學、合理、高效利用FDI的同時,避免對FDI的過度依賴,更多地關注國家經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