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企業警惕融資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4日 10:27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許多的企業常常會在融資過程中犯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錯誤,從而陷入融資的誤區或導致資金不足,因此必須對如下問題保持高度的警惕。①自有資金計劃不足;②沒有及時與銀行進行洽談;③把往來賬面貸款用于長期投資項目;④對供貨方的依賴性過大。⑤沒有爭取政府資助貸款;⑥計劃所需資金金額過高;⑦無條件地答應貸方一切要求。避免借貸過度

  根據財務杠桿性質,企業應避免借貸過度會造成惡性循環。任何事都不能超過一定的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激情新勢力性感新銳動
“度”,雖然說做生意離不開銀行,但是如果過分依賴銀行,借貸規模遠遠超出自己的控制能力,那就有可能帶來負效應。例如利息支出會給你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那些需要定時償還部分本金的借貸,也常會令你在資金調度上遇到相當的困難。借貸過度的情況,通常發生于兩種情況:①大量添置固定資產,例如裝修辦公樓、更換生產設備等,造成資金大量缺口;②生意的規模發展太快,手頭的資金又跟不上。這兩種情況下,經營者都不得不考慮向銀行借貸以作應付。不過,借貸雖然能夠解決燃眉之急,但如果貸款毫無節制地增加下去,不但利息負擔過大,接下來的償本也讓你無法應付,利潤必須會因之而減少。假如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用借貸方式來償還另外一筆到期的貸款,那么一筆接一筆,結果將是惡性循環,債務和利息也就越滾越大。因為貸款越增加,公司本身的資金調度能力就會越弱小。萬一出現某一客戶退貨、不能按時付款或者倒閉,公司的貨款收不回來,就只有遭遇倒閉的噩運了。把握好借貸比例

  假如公司本身的自有資金太少,公司大部分的資產都是用貸款方式買來的話,那么一旦需要償還利息和本金,就會構成很大的壓力。因為這一部分資產基本上都是實物,而不是現金,要還錢給銀行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所以,對于貸款是否過度,經營者應該隨時把握好三個比例關系:

  貸款與每月營業額的比例:二者的恰當比例以3為宜,警戒標準為4。也就是說,如果貸款僅相當于每個月的營業額,表示公司的貸款并無過度現象;如果貸款額大于公司3個月的營業額,則基本恰當;若是貸款額超過公司5個月的營業額總和,則表示過度貸款的情況已是非常危險,必須強行縮減債務;如果貸款額超過公司7個月營業額的總和,那么你的公司離倒閉已不遠了。

  利息支出與營業額的比例:如果公司大量貸款,利息支出必然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對于主要從事制造業的經營者來說,假如利息支出只占營業額的1%,則公司財務仍是非常正常;若增至3%,仍然可以接受。而主要從事銷售貿易的公司,其比例則與制造業公司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0.5%的利息支出屬于正常,2.5%則尚可接受。因為通常情況下制造行業的利潤比銷售要高,因而可以承受的利息支出壓力亦相應較大。由于銷售行業的營業額較大,資金流動快,大比例的利息支出已是相當可觀的數目了。假如銷售行業的利息負擔達到3%,制造行業的利息支出達到5%,即表示已經呈現出過度借貸的危機。此時,經營者就應該想辦法增加自有資金,減少貸款數額,以求減少利息支出。

  負債與資產總額的比例:從資產分析的角度來說,資產與資本略有不同的含義。資產就是全公司內所有物品的總價值,而其中的一些可能是由經營者自己出資購買,另一些則可能完全是靠貸款購買的。公司如果有大部分的資產都是靠貸款方式所獲的話,則可能會遇上周轉不靈的危機。通常情況下,一個公司有10%的資產是貸款購買的屬于正常,因為做生意誰也難免有時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假如有20%的比例,仍然可以接受,因為公司本身發展需要有外來資金的加入,才可以逐步拓展規模。不過,如果負債超過公司總資產的30%至40%,則表示公司已過度借貸。公司的資產再增大,也不過是增加貸款罷了,一旦需要還本付息時,就會措手不及,難以應付。掌握減少公司借貸數目的方法

  1、做好現金預算,準確估算資金進出總量,只借貸不足之數額,不作無謂和額外的借貸。

  2、對于公司一些無用的資產,可以予以出售,以減輕還本付息的壓力。

  3、盡量從其他渠道爭取資金,增加公司的主權資產。

  (啟輝)(實習生 蕥嬉/編制)(來源:金羊網)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溫家寶總理出訪歐洲
美英軍隊虐待伊戰俘
我國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臺灣“大選”驗票
影星牛振華遇車禍身亡
羽泉2004北京唱演會
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中國羽毛球隊戰湯尤杯
中超首輪周末激情揭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