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中國金融開放與商業銀行改革論壇 > 正文
 
王松奇:中國商業銀行如何建立金融創新機制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17日 15:45 新浪財經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

  2004年4月17日,中國金融開放與商業銀行改革論壇在北京國賓酒店二層大宴會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旨在為境內外的各級商業銀行機構出謀劃策、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進一步推動中國商業銀行改革健康、高效、深入開展。新浪財經對本次論壇進行了現場播報。以下為論壇實錄:

  張承惠:感謝許小年先生的精彩發言。下面我們請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第一只可轉債基金 51精彩無線大獎等你拿
中國網絡通俗歌手大賽 金犢獎大陸初審揭曉
、研究員王松奇先生為我們演講,他演講的題目是中國商業銀行如何建立金融創新機制。大家歡迎。

  王松奇:各位朋友,下午好。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我的老朋友夏斌給我的命題作文,他打電話通知我說要講這個題目,我就到這里隨便和大家交流一下,聊一聊。

  在中國,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問題,可以說是中國銀行業競爭力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從2004年以來,我們看到中央國務院在金融改革上推出的許多重大的政策措施,2004年,金融改革已經出現了一個全面提速的現象,但是這個提速就銀行業來說,我們基本是圍繞著銀行上市,特別是中行和建行兩家銀行上市為主旋律的。銀行上市以后,可以改變自己的股權結構,成為一個公眾公司,有了一個更加主動的核心資本擴充機制。但是上市以后,它的運行機制到底能不能轉變?核心競爭力能不能提高?盈利能力能不能與過去相比有重大的改進?這還很難說。為什么呢?因為現在從這幾年中國經濟學界的討論,我們看到了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就是一個普遍的制度浪漫主義,好象一改革產權,一改變所有制,一股份化,一上市,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銀行的創新能力問題,實際上我認為是一個長久起作用的東西。我最近看到一篇寫得很好的文章,叫《熊比特歸來》,這篇文章寫得非常有意識,推薦給我們銀行家雜志。熊比特這個人很多人都熟悉,我假定大家都是本科以上的學歷,熊比特這個人是二十世紀經濟學界中唯一一個和凱恩斯同年生,在理論上一直和凱恩斯唱對太戲的人。但是好多人知道凱恩斯,但是知道胸比特的人比知道凱恩斯的人少得多,凱恩斯名聲如日中天的時候,熊比特的名字還不如他大。這兩個人搞了一次紀念活動,據說凱恩斯的像前插了十支蠟燭,熊比特像前只插了一根蠟燭。日本額經濟學家雜志,出了一個特刊號,紀念兩位經濟學家,幾年凱恩斯的文章比紀念熊比特文章的長度的四倍。但是2000年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多年來,由于出現所謂新經濟,好多人認為在凱恩斯和熊比特的較量中,很多人認為是熊比特贏了,他最偉大的思想就是創新思想,他是第一個提出創新的人,提出創新的時候,是1912年,提出了創新的五大特征,提出創新的概念。據說,在硅谷那些創業者,那些發了大財的新經濟的代表企業家中,熊比特像身一樣的人物,所以我們講創新問題的時候,創新真正的思想無源頭在哪里呢?在熊比特那里,熊比特的創新思想的命題是什么呢?所謂創新就是創造性的破壞,據說熊比特一生都是生活上比較邋遢,思想矛盾混亂,但是他是敢于打破舊框框的人,所以他把自己的創新命題也凝結在破壞上,對舊的制度、舊的框框,舊的觀念進行破壞。據說熊比特這個人一生給自己定了三個偉大目標,第一是做一個偉大的情人,第二要作出一個杰出的騎手,第三要作為一個了不起的學問家,這三個目標他都達到了。我們現在講中國的金融創新問題,我個人認為應該從這個思想源頭開始,中國的商業銀行改革,商業銀行的金融機制創新,首先應該從破壞開始。破壞什么呢?就是破壞我們現在所有束縛商業銀行金融創新舊的觀念,舊的制度框框,甚至已經過了時的監管條例。從創新本身來說,它有一定的規律,我在這方面研讀了一些資料,我發現創新最基本的規律,從最初開始就是以規避管制為主,管制太多了,大家就想辦法怎么樣尋找一種變通的辦法,怎么突破它,當然突破的目的是什么呢?在40多年前,那個時候的突破主要是擴大市場份額,主要是增加銀行的盈利能力,另外給客戶帶來最大限度的便利。那時候的創新主要目的就是這樣三個目的。我們可以舉幾個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比方說最早的銀行的負債業務的創新,負債業務大家都知道,是銀行的生命線,連我們老祖宗馬克思都說過了,對于銀行來說,最有決定意義的永遠是存款。負債業務最早是馬薩布塞州一個小的銀行開始的,他創造了一個可轉讓支付命令,美國當時也有一個嚴格的審批制度,拿到州政府去審批,政府給打回來了,說你這個有變相的違規嫌疑,支票存款規定不要付息,你用這樣的金融工具給他付息,你是針對條例來的,所以不同意。但是這個銀行不服氣,把當時州政府告深法庭了,當時州法院審理了這個案件,一年以后,法院作出了一個判決,結果是州政府敗訴,這個銀行贏了,銀行的動機是純正的、正確的,應該支持的。

  當然,這個例子像洛克說的三權分立的,有獨立執法的法律監督系統有可能實現的,在中國當然是不可能的了,中國政府也出現了,但是贏面很小。美國出現這個創新,就是為了你不付息我來給你付息,創造一種工具,然后通過管制部門管了以后,給你告上法庭,他贏了。1978年的時候,有一家銀行,美國商業銀行又推出了一個創新產品,這個創新產品就是針對你儲蓄存款流動性差,你要是存在活期帳戶沒有利息,就做了一個自動轉帳服務,發明了這樣一個工具,就是永遠讓你活期支票帳戶里保留一美元,有很多錢以后,一個總帳戶底下有兩個分帳戶,把所有錢都轉到付息的儲蓄帳戶上去。就是讓你能夠付息,市場的份額,大家都到銀行業務去存款。最經典的例子就是花旗銀行的例子,在40幾年前,1961年的時候,就變被動負債為主動負債,做了一個大額可轉讓存單,這個發明人是沃爾特唯斯頓,這個人發明了這個產品之后6年,就當上了花旗銀行的CEO,而且17年,被稱為天才的金融產品的創造者,假如一個存款是付息的,怎么能讓它流動呢?花旗銀行把這個做出來之后,美國有好多叫做票據貼現公司,一般都是10萬美元,更多是100萬美元變額的,固定利率,他創造了一個最大的二級市場,以后所有的大的商業銀行都紛紛仿效,有可變動的存單,各種各樣的定期存單都出現了,而且和股票的指數掛鉤。所以,從美國的負債業務創新,它的基本特點是什么呢?就是怎么樣針對客戶的心理,客戶不是要追求盈利嗎?官方不準付息的我來付息,創造這樣一種工具,規避監管。負債工具不是不能流動嘛,我們就讓它流動,只要有了二級市場就能流動,而且把它標準化了,有一個面值,這個面值本身就是標準化的工具,可以轉讓。所以從美國的例子來看,負債業務的創新一定是要針對客戶需求進行設計的,資產業務創新,據我看,世界上所有的銀行資產業務創新都是為了增加資產的流動性,針對它的流動性設計的。比如說貸款出售,貸款出售是什么呢?就是對所有銀行來說,它的負債和資產在期限上永遠是不匹配的,因為它的儲蓄都是一張一張來的,長短期,期限都是不等的。但是它的貸款永遠是固定的,期限是多少是固定的。所以一開始設計資產業務創新的時候,首先解決流動性的問題,一個貸款做五年期的或者三年期的可以中間出售,可以解決資產流動性的問題。其次就解決盈利方向的問題,解決盈利方向的問題,在西方來說,主要是解決資產業務的求全,怎么讓投資方向更多樣化,大家都知道,在美國,1933年有一個著名的法案,叫格拉斯斯蒂戈爾法,當時美國的參議員格拉斯和斯蒂戈爾,做了一個調查,據說美國當年的大危機和混業經營有關,造成了股票市場的波動,導致了經濟危機。那個法案出臺以后,在當年的背景下,很快就通過了。但是這個法案到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慢慢地發現出了不適應要求,各個銀行都在想辦法突破這條法規的限制,怎么突破的呢?大家知道,首先是它在商業銀行進行資產業務的創新,想辦法把這個錢怎么投到證券上去,因為從各國的情況看,商業銀行本身利潤都是比較薄的,是靠利差的,而投資銀行業務的利潤只要股市發展是正常的,上行的,他的利潤一般都要比商業銀行豐厚一些,大家可以做一個比較,商業銀行象公共汽車,留在車上的人是有限的,但是投資銀行是出租汽車,可以把你送到一個地方收你的錢,美國在60、70年代的時候有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就是要突破原來的格拉斯斯蒂戈爾法案的限制,從事多元化的業務,這個法案美國市在1970年的時候,在62年的時候有一個法案,叫金融控股公司法案,到70年的時候做了一個修訂,這個法案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在中國討論一個法律修訂的時候,我們認為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指導思想,這樣說可能有點過分,我們缺少這個東西,美國在1970年修訂金融控股公司法修正案的時候明確提出一個東西,說商業銀行的任何業務行為它以是否給公眾和社會帶來利益為最后標準,商業銀行提出任何創新,開展任何業務,只要有一個部分看看是不是損害社會公眾利益就可以了。有些措施、有些業務推出可能即造成損害也帶來一些收益,法案做了一條,如果你給社會公眾帶來的收益大于損害,政府還是支持你這種業務的,只有對公眾和社會帶來危害的新業務方式是被列作被禁止之列的。美國在法定修訂的時候,這個給我的印象非常深。我們的人大討論什么東西,我們沒有一個指導思想,按照這個來進行一些條文的設計,我認為我們缺這個東西。我們現在有一個“三個代表”理論,能不能和那個掛到一起,我沒有探索,大家可以想一想。

  現在中國的商業銀行如果研究金融創新問題,我們從哪兒入手呢?首先是要從立法上入手,如果不從立法入手,我們社會上出現的行為,只能是兩種行為,一種是行為叫逼良為娼,在各方面查你,罰你,還有一個就是警匪一家,我們和公安局長關系很好,和檢察關系也很好,警匪一家和逼良為娼的情況怎么造成的呢?就是我們的法律法令監管已經落后了。我們中國從91年朱熔基總理做副總理出臺16條的時候,其中有13條,大概是在92年的時候,92年春天小平南巡,6、7月份出臺的16條,其中13條是講金融的,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名為結構緊縮,實際上是全部緊縮,名為進行分業,實際上下面執行的是比較嚴格的,到現在已經多少念了?已經10多年了,這10多年世界發生了什么變化?實際上在國外,混業經營已經成為潮流,這種條例任何人都違反不了,為什么?因為混也經營實際上是金融資本要在市場上、在金融體系中提高效率的一種內在要求,你看看我們實行混也的結構結果,分業的結果,我們現在銀行業有大量的存差,有一些研究理論的人,院校的人說,從資金業務評價表上說,沒有存差,都用上去了,全社會沒有沒被利用的錢,實際上我們銀行系統滯留了大量的資金,購買國債、購買金融債,2003年我們金融出現了最大的一個變化,去年8、9月份的時候,我們中央的同志或者經濟學界的主流聲音說我們的經濟處在上行周期,今年過了春節之后,我們的主流聲音是什么呢?先是主流過熱,后來我們中央銀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針對全局性采取的措施,存款準備金率普調,各地對結構性貸款進行窗口指導,進行行政性的勸告甚至是警告,為什么?因為到2月底我們全國投資增長了53%,這個投資中中央投資只增長了21%,地方投資增長了62.9%,去年我們的信貸是22.3%,我們從國民經濟全球看,在中國的經濟中,存在兩個結構失衡,一個是橫向結構失衡,我們的大量的金融資源流向傳統產業,短期過熱的產業,低附加值的產業,從長久來看,可能給國民經濟全局埋伏下新的失衡的產業,那些民營高科技企業,附加值很高的,有利于提高民族競爭力的產業,得到的貨幣資源非常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得到的資金非常少,這個是橫向的失衡。

  還有一個就是縱向結構失衡,我們的金融體系,大量的資金都被銀行吸納,全社會的錢80%以上都在我們的銀行系統,都在由金融系統支配,銀行手里絕大部分都在國有商業銀行手里,國有商業銀行使用大約占了70%,大量的錢用不出去。這就是中央結構失衡。第二就是我們去年以來出現的新現象,就是外匯儲備增長過快,去年7月份下旬有一次我們開會,國務院研究室開會,胡曉鏈說我們一天增加7個億,有一天最多增加9個億,美元有的時候怎么進來的都不清楚,但是他們標準的是人民幣,是升值預期在起作用,這個本身他實際上是結構失衡的表現,這樣大量的錢進入中國,成為美元儲備,這些錢我們干什么呢?不能在帳上,大量都在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國債大概是1.6左右,我們在外匯企業增輝不增收的情況下,辛辛苦苦創造的外匯我們支持美國的建設了,但是你看全國從這兩三年來,我們縣以下工農中建在撤退,縣以下的金融服務和農村的金融服務,存在著明顯的不足現象,而且不止是現象,我是吉林人,吉林省工農中建這些年放款能力非常低,非常弱,因為老工業基地,負擔比較重,我們吉林有一個特殊情況,是產糧省,產糧越多,就越糟糕,玉米到了二角七八了,種一斤米可能都要三錢,農民已經不賺錢了,國家有倉儲政策,有各種各樣的費用,吉林省的經濟受這樣的影響,我們的工農中建系統,金融服務嚴重不足,一直到今年,到現在,因為我經常給我們吉林省在基層當行長的同學打電話,我看到的情況不如打電話來的真實,因為我的老同學不騙我,一般十分鐘、二十分鐘都搞清楚了,比我們搞成本還低,比看報紙的情況也更真實,從全國的情況看,我們一方面看全國的金融系統過剩,還有一個是外匯儲備過度,這兩個失衡加上我們去年以來出現的部分行業的過熱增長,他說明一個什么問題呢,說明我們中國現有的金融體系已經喪失了資源效率的再調節功能,已經沒有這種自動調節功能,怎么做呢?大家知道,靠創新,這個創新光銀行系統本身創新不行,首先要在法規上突破,重點是在混業經營上開口。

  第二點,在發展資本市場上要下真工夫,為什么要真工夫這三個字?我認為過去在中國喊口號多,形式主義,真正落到實處少。我們的創業板在2000年9月份的時候,周小川就宣布,創業板進入倒計時,現在四年過去了,還沒影,現在已經排隊的5000萬以下的盤子拿到深圳去,先上,但是前一段熱了一陣子,現在又沒有消息了。再看一下創業投資,我們的成思危副委員長管它叫風險投資,那個創業投資在1985年的時候就被中共中央國務院寫到文件里了,現在已經20個年頭了,當年我對臺灣有一點研究,不敢說的過。因為我有一個社會兼職,研究創業投資,我也到臺灣去看過,臺灣創業投資,在81年有一個人較李國鼎,是臺灣的經濟部部長,他到美國考察以后,向臺灣提建議,臺灣政府在82年出臺了一個條例,馬上搞起來了,現在臺灣的創業投資怎么樣?是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排在以色列前面,以色列怎么派在怎么排在第三?是因為有一個美國人洛克菲勒創業投資,找了大批的以色列的科學家,洛克菲勒給了好多錢,但是以色列把成功的成果都帶到以色列去了,所以以色列成了世界第三。這樣說可能有點出入,但是很多資料都這樣說。所以我認為我們中國現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發展資本市場上,一定要有一個效率概念,發展資本市場怎么發展呢?就應該走世界的路,建立多層次的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我有一年到2001年我到韓國去,韓國國會請我到那兒講中國的創業問題,韓國人性子急是出名的,他的條幅寫了查斯達克演講會,我說誰起的名啊,他說美國是納斯達克,中國就是China嘛,就叫查斯達克。韓國我去看過,那個市場,韓國的市場創業版市場是亞洲第一的,我們在2000年的時候,全世界創業版市場普遍不好,實際上不是,我認為缺少調查,因為韓國的市場我看過,他是股份制的,每年給股東的分紅都不低于15%,是亞洲最活躍的創業版市場,很多人講創業版就講納斯達克,講香港,但是講來講去大家就看幾個點,實際上有很多好的市場。我2002年到臺灣,有一個創業板市場,然后又開了一個三板,叫新銳市場,在這個市場進行交易,臺灣的三個市場都是井然有序的,沒有我們中國說的風險大了,老百姓鬧事了,投機盛行了,沒有。所以我覺得建多元化的資本市場應該動真工夫。韓國的資本市場的總裁和我開了一個玩笑,全世界據我統計股票交易所只有600家,中國交易所的最佳規模是150家,當然他是開玩笑的,反正你們的市場開得太少。他的話我認為非常有啟迪性,我們研究資本市場的時候,我個人一直反對有些人建立統一互聯的二板市場,一定要多元化,我們現在講多層次,還要多元化,把地方放上十個八個的沒問題,就像當年的基金一樣,有幾個,統一制定監管標準,嚴格進行監管,地方政府把握金融門檻,并為他的一些監管行為來負責,可以做得好。我們現在農村信用社已經放給地方了,從放過去以后,大家知道,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什么結果呢?據我調查,全國現代各地金融結構增長最快的就是農村信用社,為什么呢?地方政府在偷著幫它。所以我們的市場將來交給地方建立多元化以后,未必是壞事,只要你監管標準制定好了,透明度提高了,懲罰力度加大了,好多問題都可以解決。這個市場建立以后,混業經營開了之后,我認為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才有了一個更深厚的基礎,更廣闊的天地,因為你創新來創新去,腦袋上懸著的都是刀,都管著你,你還創新什么呀?金融改革有秩序,先搞哪個,后搞哪個,到底怎么搞,才能路越走越寬,越來越合適,本身有一個系統的安排,這個系統的安排我認為就是由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建立多元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然后大力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因為只要全社會市場多了,可創造的金融產品多了,商業業務范圍自然擴大了,現在也有一個動力不足的問題,這個是什么造成的,是由于我們的收入過低造成的,但是,收入不成問題,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什么,如果你想改變激勵機制,必須以一定的銀行工作效率做支撐,就是分錢分什么?大家不能無米之炊,吃老本,把儲戶的存款都分了不行。

  我們金融改革的這一年,我們看到了很多例子,有銀行職工分房子,銀行中高層分大房子,都打到不良資產里面了,我們不能這樣做,現在要做的是怎么通過擴大范圍來鼓勵金融創新,讓商業銀行在有足夠的收入支撐的基礎上改變他的激勵機制,我想這樣我們的商業銀行系統才可以真正的活起來,不然的話,我們現在的搞法,我們現在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中,股權改變了,組織結構改變了,但是真正的運營機制沒有改變。但是我至少知道有一家比較好,就是民生銀行,他真正是主要的是民營資本在起作用,沒有特別大的股東,國有企業有的他都沒有,我和董文彪聊天,他說的非常有意思,我們銀行股東開董事會講什么?別的都別扯我們今年分紅分多少,其他的股份制銀行開什么,他們都是國有企業,我們開會談的都是地點選在那兒,會議結束給代表們點什么?所以中國的股份制改革,一定要民營,讓國外的投資者進來,這樣我們在產權構造上得到根本性的改變,不存在遺傳基因缺陷的問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行金融創新,我們才可以產生持久的創新動力。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