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代表自曝藥品回扣黑幕(地方·傳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6日 00:52 人民網-市場報 | |||||||||
本報駐江蘇記者 劉益廣 為了降低老百姓用藥費用,各地紛紛采用招標方式采購藥品,以便平抑藥價,但仍有不少藥品在醫院高價銷售。在南京,1克出廠價為6元的抗生素頭孢他叮,經過層層“加價”,最后用到患者身上已高達80元。其中的奧秘何在?請看——
經過政府公開招標和平價藥房的反復“擠水”,市場藥價雖有下浮,但白醫天使們劃出的處方“含金量”仍然居高不下,醫院高價藥品的堡壘始終攻而不破。一些在市場上叫喊的降價藥品,在醫院仍然維持原價。日前,一位長期經營藥品的醫藥代表私下對記者詳細講述了醫院藥價居高難下的癥結。 藥品“處方”價這樣劃定 藥品價格通常有出廠價、批發價、零售價3種,藥價的形成主要包括藥品原料成本、人員工資、設備折舊和宣傳促銷費用等項目。藥品生產企業一般所報成本“水份”很大,原因是留下更大的利潤空間給醫院。據業內人士介紹,一個品種要想進醫院,必須拿錢打通醫生、藥事委員會、科室主任、有處方權的大夫、藥房主任等環節,否則就甭想入院。而這些用于打通環節的“紅包”,均被企業列入成本,最終由患者買單了。 按常規藥品生產成本的核定,物價管理部門是應該掌握的,醫藥衛生主管部門也是比較清楚的。企業向物價部門申報價格時,都會跟有關職能部門的“朋友”說,新藥的成本大致多少錢,但有些關系需要“打點”。當然,他們也忘不了物價管理部門。管理部門拿到“好處”后也就睜只眼閉只眼,一般廠家說多少就是多少,有的藥品核價員甚至還會給企業當“顧問”、“出點子”。一位醫藥代表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沈陽一家知名企業的5個品種藥,在研究藥品如何在招標會上核價和如何向醫院推廣時,南京市醫藥衛生部門就有領導出面“暗示”需要打點,于是該企業“心領神會,拿出8萬元人民幣“攻關”,事后再請有關部門牽頭,請大家在五星級酒店吃了頓上萬元的豪華大餐,酒足飯飽后大家又在酒店的夜總會消費了近2萬元。吃得好,玩得爽,藥品中標也就自然相當順利。這樣,在大家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虛高藥價就地“出籠”。 廣東某制藥生產企業生產的抗生素頭孢他叮,每1克出廠價6元錢,批發價是69.50元,零售價是80元。實際上,企業在出廠價上就已經留下了很多“操作空間”。這些報到物價部門的出廠價、批發價,到底有多少水分,只有“圈內人士”心里最明白。記者在該企業內部“文件”上看到,廠家給地區經銷商的底價1克為7.5元,地區經銷商再以1克9元給省轄市藥品經銷商。市藥品經銷商再以批發價69.50元的8折55.60元價格賣給醫院,醫院經過醫生處方到患者手上已經是80元。 給醫院的“紅包”一個都不能少 是不是一級藥品經銷商以9元進價的頭孢他叮,轉手就能賺到中間差價46.60元呢?答案:否。藥品經銷商最多1克能賺5元左右,其余全部用于“攻關”醫院各個環節。一般一盒藥要給處方醫生7元—10元不等的回扣,比藥的成本還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說,按照行規,每種藥進醫院前都要交納所謂醫院建設“贊助費”。一般三甲醫院2萬元上下,二甲醫院1萬元左右。醫院院長常規程序上不敢收錢,他們都很有“風度”地對醫藥代表說:“進藥的事你們找藥劑科主任談。”等醫藥代表把“攻關費交給藥劑科主任后,藥劑科主任自然會用各種方式把大頭奉獻給院長,一般此環節行規2萬元。 藥品交完“贊助費”、“攻關費”后,并不等于此品種就能在醫院賣出去。藥劑科主任拿到“好處”后,會指點迷津告訴醫藥代表盡快去醫院相關門診和住院病區做工作,當然他也會幫醫藥代表與相關科室聯系推薦。只要醫生每天開始劃處方,“紅包”的行走流程就開始自動記費、劃價、兌現。一般一盒藥,處方醫生拿20%左右的回扣,行話稱“一九扣”、“二零扣”、“二五扣”等說,也就是一盒零售價80元的頭孢他叮,處方醫生要拿15元一盒。 對藥房管倉庫的人,一般一盒給0.5元“紅包”,原因是藥品什么時候用完,藥品置放的位置等他最清楚。最主要的是,藥房對你不滿意會暫不讓患者取這種藥,這樣一來二去,競爭激烈的同類品種很可能就會擠進來,影響藥品的走量。對藥房電腦統計員,也須支付0.5元一盒的回扣,不然醫藥代表怎么會知道本周或本月,哪個科室、哪個醫生開了多少盒,如何兌現處方醫生呢?如果每周或每月不給醫生結算“獎金”,不用一周,好不容易用錢砸進醫院的藥品就會全軍覆滅。醫院財務科最終負責結賬,對“財神爺”則通常按1元1盒“孝敬”,如果不是這樣,財務科總會說帳上暫沒錢,拖著貨款不給你。經常去催款,送回扣,進進出出,醫院保安也會找你的麻煩。原因是醫院到處貼有禁止醫藥代表入內的告示,你不經常“表示,表示”,就甭想順利進入醫院。 醫藥分家治理虛高藥價 在藥廠、醫藥公司和醫院的微妙關系中,醫院毫無疑問是老大,藥廠和醫藥公司要想不給回扣就把藥品銷售出去,幾乎不可能。因此,業內人士指出,遏制藥品的“灰色成本”,就要從根本上將醫和藥分家,杜絕醫生利用手中的“處方權”壟斷藥品經營以及醫院在體制上享有特權等弊端。有識之士指出,“以藥養醫”的利益機制是導致醫院和醫生吃“回扣”的根本原因,只要醫藥不分家的現象存在,醫院藥價虛高的局面就不會改變。 江蘇省醫藥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愈演愈烈的回扣風,使藥品生產行業苦不堪言。疏忽了哪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受到“制裁”。為了將藥品打進醫院,他們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與同行競爭,一些品牌藥廠不得不與成本低的雜牌小藥廠“火拼”,魚龍混雜削弱了整個醫藥行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因此,他們早就期待醫藥盡快分家,他們對“透明、規范”的醫藥市場的呼聲一點不弱于平民百姓。 為了根治藥價虛高這一頑癥,衛生部早就開出“醫藥分家”這一劑“猛藥”,但由于種種原因,執行過程似乎尚有難度。但無論如何,這一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問題,應該盡快有個結果,不能讓這種現象堂而皇之地存在下去。 《市場報》 (2004年04月06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