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銀行業vs.銀行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4月03日 13:33 互聯網周刊 | |||||||||
何佳艷 新銀行業并不是對傳統銀行業的分裂和顛覆,在體制、管理、流程等方面,新銀行業以創新的方式帶動銀行業整體走向成熟。同時在信用體系如何建立、分業管制何時放開等金融業常年以來僅止于紙上談兵的老問題上,新銀行業務發展的強勁需求推動著“老問題”從“紙面”走向現實
新業務撬動改革“堅冰” 2002年5月17日工行牡丹卡中心的成立,被認為是我國國有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實質性的第一步。銀行卡中心作為獨立的銀行卡專營機構,與銀行之間形成相互代理、相互計價的關系,這也是目前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業務體制。在牡丹卡中心獨立之后,招行、華夏銀行、建行等的信用卡中心也相繼走上了專業化、準公司化的改革之路。花旗參股浦發后,雙方設立的信用卡中心也采用了獨立運作、獨立核算的體制。 在此之前,一些專家和學者也提出了把國有商業銀行的一部分優質資產分拆出來成立子公司的改革思路。牡丹卡中心的成立可以說是對這一改革思路的具體實踐。事實上,在商業銀行現有的業務中,銀行卡也是相對自成體系比較容易獨立核算的業務,其成本和收益基本在本業務系統內發生,利潤可以獨立體現,比較易于獨立核算。 “信用卡不僅僅是一個金融產品,更是一個產業”,這一思想已經被國內銀行延伸到了網上銀行等其他新業務領域。牡丹卡改革的“試點”效應已經輻射到了工行的其他業務部門,據悉,工行票據營業部作為獨立運營部門也已經落戶上海,工行的網上銀行也在嘗試獨立核算、獨立運作。中信實業銀行零售銀行部的茗梅表示,作為混業經營試點的金融集團,中信的網上銀行具備綜合的金融服務功能,不排除中信網上銀行將來獨立運營的可能。 信用體系:新銀行避不開的老問題 鑒于全社會信用體系正在建設完善的現實情況,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年初的講話中鼓勵各家商業銀行建立個人、企業信用信息交換交流機制。同時,他也鼓勵以咨詢公司、評級公司為基礎的征信公司出現。由于全國統一的信用體系的建立需要征集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的基礎數據,民間征信公司的發展一直不為人所看好,信用體系由誰來建,央行是否會壟斷征信市場的爭論和猜測數年來也一直沒有定音。周的講話也許可以看作是征信市場將按市場化方式發展的信號。商業社會對信用信息的需求刺激著征信市場的發展和壯大。據預測,中國的信用調查、評估、評級市場未來三十年內可以發育到上千億元的規模。目前,央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國家工商局等部門正聯手制定具體規劃。 混業經營,暗流涌動 人們通常認為,中國從分業走向混業經營的最大障礙來自于現有的法律法規方面,其實,何種混業經營模式更好,如何預測并規避混業模式下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才是現階段我們更應該思考與面對的問題。其實中國的實踐已經觸及到了全球混業經營的兩種基本模式:即全能銀行制和金融控股公司的混業經營模式。 作為金融混業的創新產品,近幾年爭論不斷的“銀證通”、“銀保通”等業務代表了全能銀行制的混業模式。今天去稍大一點的銀行網點,已經可以得到比較綜合的金融服務。比如說,只要有一個銀行帳號就可以存取款,也可以買保險,或者炒股票。不過,從源頭來說,這些服務還是來自不同的金融機構,銀行主要是提供服務渠道,收取中間費。 在中國,金融控股集團旗下的類混業模式出現已經有些時日。比如中信、光大、中銀、平安等等,都在旗下聚攏了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在內的各類金融服務企業。今年1月2日,中信集團在上海開始推出一個新的產品“中信金融通”,通過這個產品,客戶的資金可以在中信控股內部各金融機構之間實現無障礙的流通。新產品透露出來的信號是:作為金融控股集團,金融控股集團開始發揮整體戰斗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