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化肥漲價的最大受害者;完全依靠市場解決化肥問題有相當難度,但政府宏觀調控的幅度一定要“適當”,“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短期決策行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本報見習記者李文科“一畝地的農業稅是54元——雖然不知道今年會減多少,但能減一點就能讓我們的收入增加一些。”江蘇常州郊區一位李姓農民從電視中看到“中央力促農民增收”、“5年內取消農業稅”的消息后激動了很久。但他很快便擔心,今年化肥價格上漲可能使他的“增收”泡湯。農民是化肥漲價的最大受害者。但從《財經時報》新近了解的情況看,
化肥價格2004年上漲和下跌的空間都不大;專家們普遍的擔心是,化肥市場上現存的混亂和結構失衡等問題,可能會因化肥市場的開放而更加凸現。在他們看來,政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短期決策行為,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冀望于化肥市場形成合理競爭機制,促使生產商、經銷商從規模化經營、成本管理到資源優勢提高效益。化肥價格持高不跌去年下半年以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干預化肥價格快速上漲。其中包括對化肥出廠價規定最高限價、對批發價規定進銷差率、對零售環節規定最高限價或批零差率等。部分專家和業內人士預計,“化肥價格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的陳麗認為,農民的儲肥習慣已經改變,他們現在都是到用的時候再買。而化肥市場經歷去年下半年的上漲后,今年春耕期間不可能再次出現去年那樣的漲幅。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的徐連仲分析,一些產品或許供不應求,比如鉀肥,但氮肥卻供過于求。他們同時認為,肥料市場由市場主導價格,具備“連續生產、淡季儲存和季節性銷售”的特點。山東明水化肥廠市場部負責人田先生告訴記者,盡管眼下還是春耕時節,化肥需求量很大,但春耕已近尾聲,隨著需求降低,化肥價格上漲乏力。記者從安徽、廣東、山東、江蘇等省的化肥廠家了解到,2月下旬以來,化肥價格上漲幅度比較小,近幾天尿素的出廠價基本維持在1400~1500元/噸。在華東、東北等化肥消耗多的地方,化肥價格只有小幅上漲,一些消耗不足的地方已經出現一定回落。多數業內人士同時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化肥價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徐連仲強調,糧食漲價以及對農業的扶持政策造成的市場心理預期很高,這將對農資市場價格大幅回落形成障礙。完善市場機制現在憂心忡忡的不只是農民。陳麗告訴《財經時報》,化肥經銷商今年的處境也很難。“如果說2001年買進儲存到2002年賣出還能贏利,照去年的價格走勢看,經銷商在2004年掙不了多少錢。”中國的化肥市場放開后,目前80%的銷售商為私營性質;市場份額雖大,但身處其間的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經銷商們一方面迫于需求旺盛,需要保持一定進貨量;另一方面又不敢大量進貨,擔心進貨的價位過高風險太大。河北國際供銷合作社生州有限公司分公司經理張二莊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透露,他們只能是“高進高走,低進低賣”,從來不敢囤貨。山東濟南明水化肥廠的年產量為25萬噸,田先生透露,到目前為止,該廠在今年銷售的化肥總量約為5萬噸。“雖然銷量不減往年,化肥價格還平均漲了100多元,但利潤卻縮水不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化肥廠的主要原料——煤的價格從去年每噸400元漲至600元,漲幅達50%。由于原料成本占生產成本的70%,如果銷量基本不變,只有下游產品漲價35%,廠家利潤才能與往年持平。然而現實是,化肥價格的漲幅是20%,加上公路超載限制更加嚴格,運費、水電費都有不同程度上漲,化肥廠的利潤依然縮水。市場專家們普遍擔心目前國內化肥市場混亂和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一位從事化肥市場研究的人士強調,完全依靠市場解決化肥問題有相當難度,但政府宏觀調控的幅度一定要“適當”,如果“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顯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民算細賬目前,無論生產商、經銷商還是行業協會,多數人均表示,今年化肥市場的上漲行情,勢必讓農民多花一筆錢。常州李姓農民告訴記者,往年國產尿素的價格大約每袋63元,但今年他買的國產尿素價格是78元一袋,俄羅斯進口尿素價格高達98元一袋。他所在的江蘇省常州地區屬于長江中下游,每年種植一季水稻和一季小麥。今年,化肥和種子等農資漲價,估計讓他們每畝地減少純收入50元。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種田賬:以水稻為例,一般畝產800~1000斤,種植期間施肥共4次,分別是底肥100斤碳氨,然后追肥30斤尿素和35斤復合肥,最后是15斤尿素。按照往年的價格,他在肥料上每畝水稻花的錢是75元左右。但現在,按他所在鎮的供銷社提供的肥料價格,每畝地得多花近30元錢。“這還沒算種子、農藥等其他農資產品的漲價”。現在,常州地區的農田里一眼望去都是綠油油的麥子,長勢喜人。但李告訴記者,小麥雖然只施兩次肥——進口復合肥每畝35斤作為底肥,尿素每畝35斤是長料肥,但小麥的畝產要比水稻低很多,大概只有300~400斤。本來利潤就相對低一些,這回種小麥的農民面臨的形勢更嚴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