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化與民間辦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24日 14:09 南方周末 | |||||||||
停止教育產業化,意味著中國的教育水平,只會后退,不會前進。傳來的消息是:之所以要停止教育產業化,是為了遏制學校亂收費的現象;而教育,據說是應該當作公益、而不是商業來辦。 然而,古往今來,不準人賺錢的行業,就是辦不好的行業。教育不可能是例外。世界上任何“質優價廉”的產品,無論汽車、電腦、相機、服裝、電影、雜志、美食,都是既
是的,學校亂收費現象的確普遍存在。但我們必須追問:為什么學校亂收費能得逞?最近有三百多位校長因亂收費而被革職。他們難道是商業奇才?難道是土匪強盜?他們若改行賣青菜豆腐,亂收費也能得逞嗎?不能。他們之所以得逞,是因為求學的人多,而可選擇的學校少,學生和家長別無選擇。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革除亂收費的校長,有助于減少求學的人數,或增加學位的供應。也就是說,學位的短缺,不會因為革除校長而得到緩解。既然如此,那么禁止學校明碼實價收費,就無異于鼓勵個別人偷偷摸摸收費——因為不管怎樣,學生對學位的激烈競爭,只會從一種形式轉成另一種形式,而不會因為“宣布不準亂收費”而減弱或消失。 長期而言,把教育當作公益事業來辦,結果就是教育質量下降、下降、再下降。跟花生、大豆、雞蛋這些商品不同,教育質量是最難衡量、最容易偷工減料的。今天把學費統一壓下去,明天師資就統一降下來,將來畢業生的品質更不會無端端上升。 要提高中國的教育水平,恰恰不能停止教育產業化的進程。相反,必須把教育的產業化進行到底:教育部門不僅要還學校自主招生、自主聘教、自主授課、自主定價的權利,更重要的是,還要解除對民間辦學的諸多限制,把“鼓勵民間辦學”作為教育的基本國策。 必須指出,鼓勵民間辦學,與政府資助教育,兩者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政府真想資助貧窮的學生嗎?真想縮小貧富學生的差距嗎?當然可以,辦法就是實施“教育券制度”。它的含義很簡單:政府不再把教育基金直接投放給選定的學校,而是先向學生發放“教育券”;學生自由選擇民間自由開辦的學校,并向學校支付“教育券”;學校拿著靠實力賺取的“教育券”向政府兌現。 這個制度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由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提出的。理論上無懈可擊,但在美國各州零星試行,始終得不到普及,原因是阻力太大。阻力來自哪里?來自慣于與世無爭的教師,來自慣于接受資助的校長,來自慣于行使撥款大權的官員。但即便如此,由于美國鼓勵私人辦學,私立學校在缺乏政府資助的競爭劣勢下,也仍然辦得有聲有色。 中國的教育問題,與其說是產業化造成的,不如說是產業化不徹底造成的。要真正地、長遠地提高中國的教育水平,就必須鼓勵民間辦學。而這么做的阻力,也恰恰來教師團體和教育部門。他們是舊體制的既得利益者。統攬各級辦學的審批權,設置辦學的準入障礙,對他們有實質好處。這些實質好處很大,非三言兩語所能撼動。但基本國策的設計者和社會評論者,要理解問題的癥結倒并不困難。 本文經編輯后發表于2004年1月15日《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