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是一面鏡子--訪法國巴黎百富勤總經濟師陳興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10日 11: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趙憶寧 北京報道 《21世紀》:當今中國似乎正面臨著二三十年前拉美國家的一些征兆,貧富嚴重懸殊、農民失地、私人企業資金外逃、外債較高、銀行資產不佳,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陳興動:“拉美危機”已經談論多年。主要有三個問題:第一,拉美的發展缺乏社
中國從過去的20年發展到現在,盡管有各種各樣的批評,總體上看這些問題是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問題是社會階層的分化是不是已經到了從過去的富人吃肉、窮人喝湯,發展到富人把肉吃了,湯也喝了,窮人只能聞香味的地步了。只有當經濟水平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社會才能有能力照顧社會弱勢群體。中國人均GDP去年達到1000多美元,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現在,政府要思考社會發展后怎樣去協調?一方面要救助弱勢人群,又不能破壞、壓制創造。拉美已經給我們提供了一面很好的鏡子。 《21世紀》:《福布斯》今年再次對中國富豪進行排名,甚至有人通過各種方式要求將自己從這個名榜上取下來。這種現象說明了什么? 陳興動:一個朋友說,要號召起來打倒老板。他說老板掙了太多的錢,不擇手段剝奪全民資產。我說這個觀點很危險,雖然社會財富的分配有不公正的地方,但是,中國的創業者和企業家的熱情剛剛被激發起來,如果這樣,這種勢頭很容易泯滅掉。許多私營企業家都有海外護照,他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有笑話說,當你有10萬元的時候開始想吃好穿好;有100萬元的時候想改善居住條件;有1000萬元的時候將需要保鏢;有上億資產的時候就要移民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香港有很多人感激李嘉誠,說如果沒有他很多香港人連工作都沒有。李嘉誠是創業者。我認為,中國不缺資本,中國有相當于GDP40%的儲蓄率,中國也不缺市場。經濟增長就是供給和需求的結合,但是現在兩者結合不起來,原因的就是缺乏粘合劑,企業家,包括私人企業家以及創業者就是這個粘合劑。 《21世紀》:私營經濟已經形成有影響的利益訴求主體。有人提出改革開放20年給外資過多的優惠,沒有給民資國民待遇,并提出未來經濟在誰手上的問題。 陳興動:改革開放實際上是開放改革。沒有開放就沒有改革,就沒有改革的壓力、動力以及方向。開放意味著有外資進入,外資進來就意味著外資占領中國市場。過去只是利用便宜的勞動力發展加工業,到最后提出以技術換市場,他們要的是市場。 未來的經濟在誰手上?首先要問是為了控制而控制,還是為了發展而控制?我一直認為,經濟的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它是一個利弊權衡的選擇。比如汽車問題,曾經提出保護“三大”、“三小”,結果是什么都沒做出來。外資進入初期,一款桑塔納生產了十多年,而現在我們的款式已經和世界同步。這種發展速度已經超過任何人的設計。發展就是充分的開放,而且必須引進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