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通貨膨脹能源短缺 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3日 11:03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潘峰

  在多年的通貨緊縮后,我國是否又面臨著通貨膨脹壓力?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是否將成為制約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04年年會上,包括周小川在內的多位官員和著名經濟學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討論。

美妙時光產權酒店 紫光臺式電腦
小戶型主陣容揭曉 多媒體互動學英語

  通脹壓力不容忽視

  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央行行長周小川認為不宜過早下結論,需要“冷靜觀察、慎重分析”。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也表示,今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重點應是防止通貨膨脹。他還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作出了進一步的分析。國內方面,去年12月份我國CPI指數達到3.2,今年1月份還是3.2;同時,食品、原材料、房地產的價格都有所攀升,這應引起高度關注。國際方面,從整個世界經濟來看,美元正在不斷貶值,這對我國最起碼有兩點影響:第一,隨著美元貶值,大量的私人資本流向亞洲。第二,以美元衡量的初級產品的價格,包括燃油、食品、金屬等都在上漲,而且上漲的速度很快。這兩個因素通過資本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渠道影響國內經濟的發展。

  事實上,或許是因為近幾年在和通縮的斗爭中積累了不少經驗的緣故,如果非要在通脹和通縮之間選擇一個的話,央行可能會傾向于面對通縮。周小川坦言,面對通縮,調控相對比較容易(把總需求向上拉的方法有很多),但面對通脹,調控難度相對會大得多。

  能源問題成焦點

  與官員們對通脹的高度關注相比,經濟學家們似乎更關注中國經濟發展中越來越突出的能源短缺問題。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認為,資源短缺可能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他分析說,中國經濟這兩年的增長,很大原因是國際市場出口快,分散了國內市場的壓力。但現在是靠大量進口解決,短期內我國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一定要依賴國際上的資源)下,如何從國際上穩定獲得資源是重要問題。石油、鐵礦砂,甚至糧食等能源的獲取能力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一個考驗。

  上述觀點同樣得到了社科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的響應。國研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劉世錦指出,對外資源依賴度大幅提高已經形成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挑戰。原本我國的供給和需求基本都在國內,但現在供給多在國外市場,今后中國總體格局會發生相當大的變化,因而,應推行積極開放的對外政策或者貿易自由化的政策導向。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