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經濟增長加速度是最大亮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28日 15:1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符定偉 廣州報道 3月1日,中國區域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由本報首次發布。
競爭力評價問題,在1980年由世界經濟論壇(WEF)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提出。之后,對此領域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的不同,對競爭力概念的理解也不盡一致。 此次排行榜的制作者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該院的10多名研究人員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此前,他們已完成了《廣東省地區競爭力評估與分析報告》,引起廣泛關注。 本次排行榜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丁力教授,就人們對競爭力評估感興趣的一些問題接受了本報專訪。 《21世紀》:根據你們對競爭力的定義,一個競爭力較強的地區應當滿足什么樣的條件? 丁力:應該有兩個條件。一是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均GDP是度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最理想指標。二是有較強的經濟增長后勁,增長速度用于描述地區經濟增長,卻無法很好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持續增長。 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即經濟增長加速度,它是指經濟增長的增長速度。有了經濟增長加速度,度量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后勁就有了可能,客觀評估一個地區的綜合競爭力同樣有了可能。 《21世紀》:目前,社會上各種評估體系眾多,競爭力評估體系也不少,你們提出的區域綜合競爭力評估體系有何特色? 丁力:此次提出的評估體系是課題組花費近2年時間,集中了我院科研人員的力量,體現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從總體上說,這套評估體系有以下特點:一是抓住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核心問題經濟增長后勁展開研究,強調經濟增長后勁是本體系最大亮點;二是率先提出度量區域經濟增長后勁的指標,即經濟增長加速度,并解決了具體的計算問題;三是將競爭力的評估與分析適度分離,避免了權重難題,使得評估盡可能客觀,分析盡可能科學。 《21世紀》:對地區綜合競爭力的評估,這個體系的評估公式是:地區綜合競爭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地區經濟增長加速度。這個公式很像牛頓的力學定律:f=ma。在這個公式中,你們是如何界定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增長加速度這兩個關鍵因素? 丁力:我們對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確認,主要采用的是地區的GDP和人均GDP等相關數據。最難的是增長加速度。我們平常所說的增長速度采用的是環比的辦法,即今年比去年增長多少。對于加速度,我們用的是定基增長速度的概念。 用類似牛頓定律的表達形式,是我們這個評估體系一個亮點,這個公式簡單明了,而且能說明問題。 這個模式具有可擴展性,橫向可以對大小不一的區域進行評估,縱向也可以推廣至不同的產業或企業,結果較客觀,由數據說話,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小。 《21世紀》:能否對此次的評估結果作一評估?如果有人對你們提出的評估結果提出異議,如西藏這次進入前十名,將作何解釋? 丁力:對全國31個省市與30多個中心城市5年以上的綜合競爭力進行評估,是一件難度頗大的事,盡管我們做了最大努力,失誤仍然難以完全避免。從研究者的角度看,評估結果的誤差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評估模型本身的誤差,這一點我們比較有信心,二是評估使用的統計數據誤差,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對于西藏進入前十名,我們并不感到意外,因為西藏的三大產業競爭力,有兩大產業進入前十名,其中一產競爭力全國第一,也許我們平時關注西藏太少,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西藏經濟與社會發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此次我們使用的指標都是以人均計算的,西藏雖然總量不大,但人均指標有許多都不比西部其它省市差,甚至超過中部一些省市,更重要的是,競爭力還與經濟增長后勁有關,西藏原來起點較低,現在迅速崛起讓人刮目相看。 《21世紀》:我們知道,一種模式的評估與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除了與方法有關外,更與評估分析所使用的原始數據緊密相聯。你們的數據來源于哪里,有沒有自己的調查?如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丁力:此次排行榜數據全部來自國家的統計部門。在我們研究各種數據,翻看各地的統計年鑒時,確實發現有些數據不是很可靠,而且很多地方的年鑒有欠規范和完整,這些數據與我們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但是,經過必要的分類與處理后,仍然被我們采用,因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選擇了。 《21世紀》:按照發展經濟學的觀點,不同發展水平地區的經濟增長內涵是不同的,簡單地對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競爭力進行比較沒有太多的意義,你們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 丁力: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考慮到。在研究時我們對評估對象進行了科學分類,根據全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我們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同時考慮地域分布,將31個省市(不包括臺灣、香港與澳門)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三大類。同時考慮城市人口數量,將35個省會與計劃單列市分為特大型、大中型兩類中心城市,在此基礎上進行競爭力比較與研究。 《21世紀》:通常我們看到有關競爭力評估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將綜合競爭力的評估與分析合二為一,你們這套體系將兩者作了適度分離,意義何在?體系中出現的貢獻與傳統的權重有何區別? 丁力:與使用綜合加權法進行競爭力評估最大的不同,是我們的體系有可能將競爭力評估與分析適度分離,因為評估競爭力是一回事,回答競爭力為什么高或低又是一回事,正如你所說的,貢獻與權重是有實質性區別的,兩者都試圖反映某種經濟變量對綜合競爭力的影響,但權重通常是不隨時間與地點變化的,貢獻則不同,如在分析農業對區域綜合競爭力影響時,我們發現,農業競爭力的貢獻總體趨勢都在弱化,但不同地區的農業貢獻仍然不同,同一地區的農業貢獻在不同時間上也不同,用不變的權重是很難揭示這些差別與變化的。由于篇幅的限制,此次公布以評估結果為主,分析工作只在三大產業層面上展開,其實,這種分析是可以按照需要進一步深入下去的。 《21世紀》:對全國的地區競爭力進行排名,你對此有何看法? 丁力:這次公布的排名中,我們沒有將分析系統更詳盡地列出來,因為,這是我們的研究成果,還沒到向社會公開的時候。 我相信,這個排行榜是有生命力的,也需要完善。我也相信幾年后,這個排行榜能成為中國具說服力的區域競爭力排行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