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毛
"擴大同內需"是中國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并可能在利用當前機會迅速縮短與發達國家差距的最好選擇和出路。江總書記講話,不僅把擴大內需放在改革開放的首要位置,而且強調這是"要長期堅持的一項戰略方針"。"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是目標和重點。
一、低收入階層坐大是十年來內需不足的根本原因
中央經濟工作議把刺激內需明確放在提高低收入階層收入方面。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農民收入增長明顯放慢,城市下崗職工階層開成,使我國形成了一個逐步擴大的低收入階層。90年代后期,這個階層的存量和消費傾向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開始明顯釋放。導致消費品增長長期疲軟,通貨緊縮,產業升級困難,企業效益下降。這又進一步導致低收入階層的擴大,使我國內需不足矛盾越來越突出。
(一)1990年以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鎮低收入階層形成
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我國農民90年代人均收入增長明顯放慢,并與城市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和絕對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到2000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與城鎮居民的差距甚至大于1978年(見表1)。
1978-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純收入
表1:與年均增長率
年份 |
1978 |
1990 |
2000 |
城鎮居民(元) |
343.4 |
1510.2 |
6280.0 |
農村居民(元) |
133.6 |
686.3 |
2253.4 |
城鎮比上階段增長(%)注 |
|
4.76% |
6.83% |
農村比上階段年均增長(%) |
|
7.91% |
4.51% |
城鎮居民收入/農村居民收入 |
100/39 |
100/45 |
100/36 |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1。
注:增長率按指數換算。
同時,城鎮居民在90年代中期以后收入差距拉大,逐漸形成了一批長期收入增長緩慢的階層(見表2)。
雖然總體來講農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但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主要來自高收入階層的增長。相反,中低收入和低檔收入階層的收入增長甚至趕不上農村居民的增長。同期農村居民收入增長7.38%,高于城鎮居民的中低收入階層(按當年價算)。因此,只有城鎮中等以上收入階層的收入在快速增長,農村居民和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而且與高收入階層差距在逐年擴大(見表3-1、3-2)。
就是說,占中國人口64%的農村人口和城鎮40%的中低和低收入人口,計總數近十億,約占人口總數78%的居民收入增長較慢,人均收入水平到2000年僅達到2500多元,他們的家庭總收入比占人口22%的高收入人群僅僅多出12.7%。
1990-1997年城鎮按收入等級分居民
表2人均收入絕對值及增長情況
|
最低中困難戶 |
最低平均 |
低收入 |
中低 |
中等 |
中高 |
高收入 |
最高 |
占比例 |
5% |
10% |
10% |
20% |
20% |
20% |
10% |
10% |
1995年 |
1984.92 |
2177.72 |
2778.49 |
3363.67 |
4073.88 |
4958.42 |
6036.43 |
8231.31 |
2000年 |
2350.75 |
2678.32 |
3658.53 |
4651.72 |
5930.82 |
7524.98 |
9484.67 |
13390.49 |
年均% |
3.44 |
4.23 |
5.66 |
6.70 |
7.80 |
8.70 |
9.46 |
10.22 |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1996、2001。
(二)農民收入增長長期停滯最終導致消費疲軟
有效需求受消費者兩個情況制約。第一,有無支付能力;第二,有無購買的需要。我國滿足國內需求的加工業長期開工不足,市場疲軟,與低收入階層尤其農民在以上兩方面都出現問題有關。
1995-2000年農村居民與城鎮按收入等級分
|
人口比例 |
人口估算(萬) |
收入增長率 |
與農民收入差距增加 |
城鎮最低收入 |
3.62%
|
4584
|
4.23%
|
14.19%
|
城鎮低收入
|
3.62%
|
4584
|
5.66%
|
7.95%
|
城鎮中低收入
|
7.24%
|
9169
|
6.70%
|
3.29%
|
農村居民
|
63.78%
|
80739
|
7.38%
|
0%
|
城鎮中等收入
|
7.24%
|
9169
|
7.80%
|
1.94%
|
城鎮中高收入
|
7.24%
|
9169
|
8.70%
|
6.37%
|
城鎮高收入
|
3.62%
|
4584
|
9.46%
|
9.92%
|
城鎮最高收入 |
3.62% |
4584 |
10.22% |
13.79% |
1995-2000年農村及低于農村收入增長居民與
表3-2城鎮中高收入居民差距比較
|
人口估算(萬) |
1995年平均收入(元) |
2000年平均收入(元) |
增長 |
農村等低收入居民 |
100016-99077 |
1766.63 |
2535.90 |
43.54% |
城鎮中高收入居民 |
21105-27494 |
5397.90 |
8025.24 |
48.69% |
低收入/中高收入 |
474/100-360/100 |
33/100 |
31/100 |
89/100 |
資料來源:同表2
注:各收入層人口比例按兩年城鄉人口及城鎮按收入等級分的人口比例測算。平均收入按收入及占人口比重加權平均測算。
首先,我國農民現有收入水平不可能為我國加工業和服務業提供多大的市場。2000年我國農民家庭平均每人總收入為3078.80元;現金收入為2398.28元;純收入為2253.42元,F金支出僅2140.37元,其中生活費支出1284.74元。這兩項分別僅相當于城市困難戶口均消費性支出的91.05%和54.65%。僅就生活費支出而言,占人口63.78%的農民現金消費支出總量只相當于城鎮人口消費總量的43.77%。占人口36.22%的城鎮人竟然消費了全國居民69.56%的現金。其中城鎮中中等偏上以上,占人口僅14.5%的人群,竟然比全國農民生活性消費支出的現金還多20.58%。根據目前各階層收入增長速度,幾年以后,僅城鎮占人口8%左右的高收入人群,就可能花費等于全部農民的生活費現金支出。這就是我們為什么看起來是個"大"市場,實際是個小市場的原因。
農民人平均僅僅1285元的現金消費,加上儀器消費中午多是非工業品(464.26元,36.14%),蓋那些主要用手工業產品原料的房子(231.06元,占18%),因此農民對現代社會生產的消費品和提供的服務需求很低,大約人均不足800元。其中典型現代意義工業產品和服務的支出與城鎮差距極大(見表4)。
由于看病、出門和小孩上學是必須花錢的,因此這些方面城鄉差距相對小一些,但家用電器、服裝和其他服務,花錢就顯得奢侈了。全國農民一年對商品的消費(表4),恰好與全國城鎮最高收入的(占總人口3.6%)一年支出的現金相等。
2000年我國農村與城鎮居民人均部分
表4生活消費現金支出項目比較單位:元
|
消費支出總計 |
后項 合計
|
衣著 |
家庭設 備及服務
|
醫療保健 |
交通和通訊 |
文教娛樂用品服務 |
其他商品 及服務
|
農村
|
1248.74 |
589.43 |
95.18 |
74.37 |
87.57
|
93.13
|
186.72
|
52.46
|
城鎮
|
4998.00 |
2539.2 |
500.46 |
439.29 |
318.07
|
395.01
|
627.82
|
258.54
|
比較 |
25/100 |
23/100 |
19/100 |
17/100 |
28/100 |
24/100 |
30/100 |
20/100 |
資料來源:同表1。
以上數據不僅僅表明我國一個巨大的人群對加工業和服務的需求是多么小,也不僅僅說明城鄉分配有問題,還可以說明為什么城鎮經濟發展困難:大量加工業升級過快,使傳統企業過早退出,造成大量城鎮職工下崗,引起總需求進一步疲軟。3.6%的少數人群需求總量相當于64%的大多數人的需求總量,前者的收入增長長期明顯快于后者的增長,必然使企業消費品的設計和投資方向追著收入加速度提高的少數人群走。不用詳細分析就可以理解這些年出現的現象:需求的市場梯度跟進能力很低,所有新產品周期都短的不能實現足夠的利潤積累,生產線很快面臨開工不足;低積累使企業不得不依靠貸款和融資投入更新的開發,企業負債率逐年上升,費用增大,效益低下;大家都在一個幾千萬到一兩個億的最新市場中競爭,加上地方行政驅動,形成的過度投資使很多企業不得不提前退出,造成資源浪費,形成職工下崗;城鎮職工大量下崗加劇市場需求不足,并陰斷了本來可以梯進為中高收入的人群通道,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農民的生活方式也決定了他們對目前加工業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低于同等收入的城鎮居民。農村生活肯定對服務待業的需求小于城鎮,同時,農民會將很多城鎮認為必須的消費品看作奢侈品。2000年上海郊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596.37元,略低于同期城鎮中等收入人群(5930.82元)。但是他們只相當于接近收入水平的城鎮居民衣著支出的39.9%;家用產品和服務支出的59.8%;醫療保健支出的69.3%;其他雜品及服務支出的51.2%。支出水平相當于他們收入水平65%的城鎮低收入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