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
“從源頭上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這種提法,其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5名主要由法律、會計專家構成的發審委委員怎么可能對各行各業的狀況都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去年年底,改革后的發審委正式開始運轉。到2月20日為止,發審委共開會6次,審核
了14家企業。新一屆發審委的工作及其工作方式贏得了輿論的許多掌聲。
透明度有所提高是此番改革最主要的成就。不僅新一屆發審委25名委員名單在去年年底集體亮相臺前,而且發審委每次參加審核工作會議的委員名單、所審核的企業名單,以及審核結果都在證監會的網站上向公眾披露。
在改革之前,80名發審委的名單是保密,且受法律保護的。能否搞到每次上會委員名單,是衡量一個投行老總工作能量的重要尺度之一;夷恢刂厥桥f的發審委及其工作方式最為詬病的地方。與之相比,輿論盛贊本次改革,稱新的審核方法是“陽光下的審核”,更有人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從嚴把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業界對發審委給予掌聲另一大原因。除了去年發審委第一次工作會議審核京東方B股增發以及TCL整體上市,兩家企業全部過會之外,今年發審委的前四次工作會議,每次均有一家企業黯然出場,過會率僅為55%。業界認為,可以期待,新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將有所提高。
改革后的發審委的進步是明顯的,但是困擾舊的發審委工作方式的一個關鍵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這就是發審委究竟是應該進行合規性審查,還是進行實質性審查。
有券商提出,發審委的工作透明度能否再提高一些?發審委審核企業的標準是什么?判斷的價值取向是什么?是所有制、行業,還是公司本身的質量更受關注?如果標準明示后,券商和企業都可以省很多力氣,避免盲目報項目,準備了幾年之后沒有過會,對企業和券商傷害都很大。
現在發審委委員的投票雖然要備案,但是并不公開。有人提出,能否公開否決票或者否決意見,對將要過會的企業如何規范改正、券商如何選取項目,甚至對投資者都有借鑒意義。這其實也是要發審委將審核標準公開的意思。
要想讓發審委做到這一點恐怕很困難。舊的發審委在幾年的工作過程中一直存在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對千差萬別的企業狀況,如何去做判斷?比如,周期性強的企業,如鋼鐵企業是否要考察其行業周期?競爭激烈企業,如彩電是不是要考察其研發及新技術含有量?還有行業壟斷性企業等等。這些情況是交給投資者自己去判斷,還是由發審委包辦?單純的財務指標并不能完全說明企業的競爭力,上市公司業績變臉,以及長江電力這樣并沒有前三年財務數據的企業受到投資者追捧,都說明了這一點。
新一屆發審委審核標準沒有公開,恐怕還是因為沒有一定的標準,無法公開。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還是發審委以只能進行合規性審查的條件,力圖要進行實質性審查。新的發審委在工作透明度上有所改進,但工作方式上沒有根本性的變革,仍然是依據企業和券商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核。不同的是上會委員消化材料的時間有所延長。
僅僅因為現階段過會率比較低就認為新上市公司質量將有所提高,這個結論下得恐怕還為時過早。以短短數天的時間,發審委委員只能對是否弄虛作假判斷,而無法正確估計企業是否有市場競爭力,以及上市之后的盈利情況,這一點恐怕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發審委委員都要正視的事實!皬脑搭^上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這種提法,其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再神通廣大的人,怎么可能在沒有親眼看到企業的情況下對其了解得入木三分?25名主要由法律、會計專家構成的發審委委員又怎么可能對各行各業的狀況都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這一點應該交給市場、交給投資者自己去決斷。如果放開發行價格,讓價格在一級市場發揮作用,發審委委員就大可不必像現在這樣費力不討好。
造成目前這種將發審委的工作提到一個不可能完成的高度的一個原因,是由于證監會“重審批、輕監管”,而之所以“輕監管”,是因為證監會沒有相應的權力去監管,所以被迫不斷提高上市標準,對擬上市公司從嚴把關。美國司法部就賦予美國證監會一些特殊的權力,相比較起事前從嚴把關來說,事后處罰的威懾作用效果更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