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在《意見》中提出,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品種創新機制。研究開發與股票和債券相關的新品種及其衍生產品。要貫徹落實這一精神,就應該盡快恢復金融期貨,這對健全資本市場體系,提高市場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我國在經過1992年至1995年的國債期貨交易之后,盡管金融期貨的實踐暫停,但有關研究不斷深化,就恢復國債期貨交易,推出股指期貨,開發人民幣匯率期貨的研究取得一系列成
果,市場也就一些重要問題達成共識:中國的金融期貨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如何發展。隨著經濟發展,改革深化,開放擴大,推出金融期貨滿足市場需求是必然的;基礎市場的規模和效率是金融期貨發展的重要前提;必須基于一個市場的理念監管金融期貨市場。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設計和推出必須保證基礎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協調,盡可能減少市場分裂,保證市場的整體統一;金融期貨的發展必須法規先行、制度先行,規范化、高起點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必須循序漸進,先推出一個品種,積累經驗,培育市場,完善制度和監管后,逐步豐富品種,先有一個相對高的進入門檻,使更有實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中介機構、投資者參與市場,再逐步降低進入要求。先限于內地中介機構和投資者,再逐步放松對境外機構和投資者的限制。
同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基礎市場的規模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03年底,內地證券市場有128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42457.71億元,流通市值也達13178.52億元,證券化率達50%左右,投資者開戶數突破7000萬;2003年債券市場交易量突破20萬億,債券市場發行量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截至2003年底,有證券公司133家,總資產約5618億元,營業網點約3000個;基金管理公司34家,證券投資基金95只,基金規模1650.09億份。此外,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資金也開始逐步進入市場,期貨市場交易量也在去年創出歷史新高,這一切,都對金融期貨提出了潛在的需求。
當然,發展金融期貨還有一些重要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比如投資基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作為金融期貨市場的主體,如何參與市場、如何監管?基礎市場的交易制度清算交收制度等與期貨市場的要求不匹配、金融期貨市場發展的路徑選擇等問題,都需要盡快解決。
國務院《意見》的頒布,使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要完成以擴大直接融資、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目標,建設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運行安全的資本市場的任務,建立有利于各類企業籌集資金、滿足多種投資需求和富有效率的資本市場體系,必將大大推動國債期貨、股指期貨等金融期貨的研究開發工作。上海證券報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姚興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