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市場流傳一種說法:基金在打盹。這就好比說足球隊員在夢游一樣,頗有批評基金投資不積極的意味。這種說法的依據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基金的業績大多落后于基準指數,比如,31只偏股型開放式基金,上周單位凈值增長率超過基準指數的只有8家,最近一月也是如此,大部分基金成績在市場平均水準之下。
比較去年基金全面大幅超越指數的風光,今年以來基金的總體表現確實遜色了不少
。因此,打盹的說法也并不是全無道理。尤其是在股指節節上揚、熱點全面開花的市場形勢下,基金的表現就好像溫開水。心急的投資者便免不了有些埋怨。不過,基金真的開始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了嗎?從記者與多位基金經理交流的情況來看,未必如此。
基金經理們坦承,對于最近的部分市場熱點,例如某些漲勢凌厲的低價重組股,他們的確沒有太多參與,這也是導致部分基金未能跟上指數的重要原因。但是,這并不代表基金經理無所作為,相反,他們對于市場熱點是十分關注的。深圳的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對最近十分活躍的深圳本地股,他們曾進行過詳細調研,但調研的結果顯示,所謂的大規模重組大多還停留在規劃層面,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影響還很難判斷。對于基金而言,沒有實際業績支撐的重組題材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也就意味著風險。因此,他們的決定是,只用少量資金進行策略性的跟隨,不進行大規模參與。由此看來,基金的眼睛還是睜著的。
那么,醒著的基金到底在干什么?研究、發現、挖掘,這是基金經理們強調最多的詞,成長和價值成為研究的主題。他們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做得越來越細,研究的眼光也放得越來越遠。一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對上市公司的業績不看2003年,也不僅看2004年,最少要看到2005年。同時,他們也在調整投資策略。去年集中投資于五朵金花的局面今年可能不會重現。大部分基金經理認為,今年將是輕行業,重個股的一年,在宏觀經濟進一步走好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可能涌現出優質企業,抓住各行業中的龍頭將是基金今年的一種主要投資策略。
在結束采訪的時候,有一件小事令記者印象深刻:一位基金經理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拿著手機,語調飛快地與兩個通話方核對著某些數據,以至于記者與之握手道別時只能點頭示意。他的神態活像一位雙手護耳的拳擊手,拳擊手收拳的時候,往往是為了下一次更有力的出擊。上海證券報 葉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