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遭遇原材料逼倉
近期,以銅為首的國際基本金屬價格瘋漲,國內市場價格亦同步上揚。專家指出,高位運行的金屬價格,令國內企業遭遇到原材料上的逼倉。同時,這也暴露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資源制約因素已經較為明顯。
去年10月份以來,國際基本金屬價格持續上揚,近日,金屬價格加速上漲,連創新高,并保持高位運行。前日晚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銅升至八年高點,銅價一度接近3000美元,終場收報2790美元,而在九十年代中期的牛市中,期銅曾升至3063美元。此外,期錫位于八年半高點,期鋅升至2000年10月以來最高水準,期鋁升至1997年8月以來最高水準,期鉛則突破900美元,創該合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從英鎊計價改為美元計價以來的新高。專家普遍預計,金屬價格將居高不下,甚至可能繼續上漲。
高位運行的金屬價格,令國內企業在原材料供應上遭遇逼倉。上海物貿有色交易市場有關負責人指出,這對國內企業造成了三方面的不利影響:
一是資金壓力凸顯。有色金屬本來就是玩錢的。銅價從16000元漲到22000元,再漲到27000元,相關企業資金相當緊張。
二是使用金屬的企業盡量按需采購,儲備庫存很少,加之流通企業的庫存也在下降,這樣,金屬供應鏈相當緊張,原材料隨時可能供應不上,令企業不得不減產。此外,一些用戶可能會直接進口國外金屬制品,從而打壓國內加工企業。
三是利潤空間被壓縮。特別是下游產品為消費品的企業,其產品如漲價,市場可能難以承受,或是市場競爭激烈,企業不敢漲價。另外,如果產品用于出口,也有國外客戶是否接受漲價的問題。
金源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榮金是銅期貨的行家。他說,近30多年來,國際銅價最高到3100美元左右,國內銅價最高到32000元。從歷史來看,銅價確實很高,但由于有銅精礦短缺和美元貶值的基本面利好支持,銅價此番上漲不能說很離譜,問題是漲得太快了。包括銅在內的國際金屬價格的暴漲,從中國的角度看,確實有逼倉的感覺,因為這對中國經濟確實有不利的影響。具體而言,一是壓制了中國的銅加工工業,特別是電線、電纜、電器、建材等用銅量大的行業。二是中國的銅生產企業也受到脅迫。目前,國際銅精礦加工費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而由于中國的銅冶煉廠產能相對原料供應嚴重不足,每年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銅精礦,因此,不得不接受國外供應商的低加工費。
不過,另一些專家相對樂觀。上海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有關專家指出,目前,該協會的用銅企業,幾乎都在國內期貨市場進行了套期保值,利潤相應鎖定,銅價短期的上漲對他們沒有影響。當然,從長期來看,銅價上漲肯定是有影響的。
中期公司的蔡洛益則認為,國際金屬價格近期暴漲有相當大的投機因素,因為其基本面雖然利多,但近期并無大的變化,行情主要由資金推動。同時,由于金屬價格跌時流通環節不愿囤積銅,而漲時各國和各企業都想多囤積,這樣,許多顯性庫存變成隱性庫存,夸大了市場的緊張程度。上海證券報記者許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