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實施細則近期有望出臺
本報記者 姜楠
《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行辦法》已于2月1日起正式生效。從記者了解的最新情況看,不少券商已就資金托管問題與有關銀行草簽了協議,只待相關實施細則正式出臺
。而據有關人士透露,券商集合資產管理配套性文件正趨于完備,有望于近期正式實施。
“為開展此項業務,公司早在半年前就‘忙活’上了,目前和銀行方面的協議已經簽定,有關計劃書也已設計好,只是‘養在深閨’,處于等待狀態。”宏源證券資產管理部總經理石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像宏源證券這樣“忙活”的券商還有很多。采訪中,各家券商都對《試行辦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認為,雖然根據該辦法設計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形式上有些類似于以前的“私募基金”或資產信托,只是以正式條文的形式賦予其合理合法的身份,并有了更規范的名稱,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實質是一種全新的金融產品。
首先,從券商業務角度考慮,改變了以前券商一對一的那種單純面對大客戶的融資模式,取消傳統的保底承諾,并引入第三方——銀行作為資金托管機構,大大提高資金的安全性、規范性,為券商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擴大融資途徑掃清了障礙。其次,從產品操作上看,《試行辦法》中規定各券商的集合客戶資產管理計劃書要在證監會備案,經審批后面市,受證監會監管,而且允許券商自購本公司的集合客戶資產管理計劃,將客戶與券商的收益和風險捆綁在一起,進一步提高了該產品的穩定性和運作效率。第三,從更深的意義上看,《試行辦法》的推出有望使券商、銀行和投資者達到一種共贏的狀態。對券商來說,在從前傳統的向機構融資業務走向公開化的前提下,《試行辦法》開辟了合法的向中小投資者融資的新出路,同時增加了交易手續費收入;對銀行來說,該辦法有利于使沉淀資金流動起來,并相應地增加一項托管費收入,擴大中間業務的服務項目;對投資者來說,在安全性、規范性的前提下,將閑置資金購買一份“計劃”投向那些自己買不到的國債、回購等金融產品,每年可以有2%-3%的收益,還免交利息稅,不用多跑路和操心,也算是一項不錯的投資。而更讓業界注目的是,這項產品的成功推出,無疑將大大增加市場的資金供應。
券商集合資產管理首先將瞄準機構還是普通投資者?采訪中,多數券商表示,樂意將其銷售對象圈定在以前的高端客戶——機構。因為根據《試行辦法》的規定,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不得公開銷售或推廣,證券公司及推廣機構不得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及其他公共媒體推廣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這無形中增加了券商的運營成本和推廣難度。同樣一份資產管理合同,定向資產管理合同中5萬元的起點與集合資產管理合同中100萬元起點相比,在券商那里相應會產生各項手續費用與管理成本,每3個月還需要向客戶提供準確、完整的資產管理報告等,兩者需要券商付出的各項服務成本幾乎是一樣的,而收益卻大不相同。
同時,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不一定比基金對普通投資者更具吸引力,也是券商首先瞄準機構的重要原因。從《試行辦法》的規定看,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是一份有明確時間期限的資產受托管理合同,規定了客戶與證券公司兩者間的權利義務。一般情況下,客戶購買計劃后需持有至合同到期再決定合同的終止與存續,實現合同收益。而證券投資基金面市以來,已經以優異的業績和豐沛的利潤分配樹立起良好的市場形象而深受普通投資者青睞。
券商集合資產管理將首推什么產品?石薇分析說,根據證監會對產品的推廣計劃,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在首次推出時可能只是最基本的一個代客投資理財合同。但是,隨著產品推行和運作的不斷深入,不論合同條款,還是投資組合的靈活度,一定會不斷豐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