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加大整頓和規范藥品包裝力度,藥包市場也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春天。瓜分200億元“蛋糕”
據調查顯示,我國的藥包業年增長速度超過10%,但僅能滿足國內制藥企業80%左右的需求,65%的中國藥品包裝的水平仍然落后于20世紀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包裝材料的質量很低,對醫藥行業的貢獻更是微弱。在發達國家,包裝占據了藥品價值的30%,然而在中國
,這個數值要低10%。依照近年來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速度,藥包材年生產總值將在短期內迅速突破200億元。
南方包裝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錦波向記者透露,截至2003年底,我國藥包材生產企業及其原料供應商共向上述三家公司訂購了24條PET生產線。這個數目看起來不大,其實相當驚人,因為PET膜是藥品包裝用復合膜的主要原料,而上馬一條大型PET生產線動輒耗資幾千萬美元,“沒有哪個企業敢輕易把錢投在這上面,由此可見中國醫藥包裝產業的潛力多么誘人。”無序競爭阻礙藥包投資
200億元的大蛋糕,得到其中一部分都會讓企業樂不開口,但是眾多藥包企業現存的問題,卻使藥包企業不能如此輕松地笑傲市場。
“除了少數幾家規模企業質量管理;比較規范外,整體藥用空心膠囊行業作坊式企業很多,劣質產品充斥其中。”生產大蒜油軟膠囊的保健食品企業上海春芝堂生物制品公司研發部經理袁星榮對記者說。
浙江新昌縣被譽為國內的“膠囊之鄉”,在上世紀80年代年產量曾占全國的1/3。然而,在新昌縣的327家膠囊生產企業中,無證企業達299家,90%的無證企業處于“低、小、散”的經營狀況,其中40%以上的膠囊生產企業屬于一家一戶的個體企業,家庭作坊占主體地位。
這些眾多不法廠商不經認證就擅自生產藥包材的行為對那些正規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據業內人士介紹,同一種復合膜按規定在潔凈廠房生產的,成本在22000元/噸左右;而在“地下工廠”生產的,成本最高不過18000元/噸。一些不規范的制藥企業,為了降低產品成本,偷偷購買大量低價劣質品,嚴重損害了眾多正規藥包材生產企業的利益。
連云港中金醫藥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安也告訴記者說:“雖然醫藥包裝市場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我們還是要謹慎做出決定。”由于我國現有藥包材生產企業中,多為鄉鎮集體企業,規模小,人員素質、裝備、技術及管理水平低,產品質量不穩定造成無序競爭,他們公司正在尋求多元化的發展,轉向發掘食品行業的包裝商機,而藥品包裝生產的擴大,還需要等待國家進一步整頓規范市場后進行。實習記者蘇曼麗(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