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保險資金入市投資需理性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8日 10:57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張東臣

  2月13日,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將在確保保險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有效性的原則上,有步驟、有節奏地使保險資金進入資本市場。至此,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懸念被打破。

  國外保險公司入市有何特點?保險資金入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對保險公司會產生哪些影響?帶著上述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中國金融服務部合伙人吳志強。吳志強1995年開始長駐中國以來,擁有服務平安保險、中宏人壽、聯邦保險、?等藟、中國人保等國內十余家保險機構的經驗。

  “根據國外的經驗,保險資金入市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吳志強對記者說。據介紹,1980年代以來,美國壽險資金進入股市的速度穩步增長。1980年代,股票占美國壽險資金投資的比例約為10%,到1990年代末,這一數字上升到23%,股票成為壽險資金第二大投資項目。英國保險資金投資于股票的比例則更高,1993-1996年投資股票的比例超過了50%。

  投資渠道不夠是當前國內保險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吳志強說,上市只能解決償付問題,提升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和投資者信心,保險資金回報低和巨大的利差損問題仍無法得到解決。根據2002年修改后的《保險法》,保險資金的運用被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隨著存款利率持續走低,保險資金本身就不高的年收益率更呈現出下降趨勢。

  據保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1-12月份國內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為3880.396億元。截止到12月末,保險資產總額9122.839億元,其中銀行存款4549.668億元,占49.87%。據披露,正在討論中的《保險資金投資國內股票市場管理辦法》規定:5%的保險資金有望直接投資于流通A股,而年內保險資產總規模有可能達到10000億,也就是說,將有500億左右的保險資金以直接買賣的方式流入A股市場。

  吳志強特別提醒說,保險資金入市不是為了短期的利益,要考慮投資和負債的匹配問題,其投資行為必須符合保險公司的長遠利益。保險資金入市必須從風險管理角度出發,謹慎行事,選擇那些優質的股票進行長線的投資。在國外,保險資金投資股市也往往傾向于選擇那些藍籌股。與國際上相比,亞洲新興股票市場的投資回報率較高。我國則達到了14.45%,但同時相應的風險比率也很高,達到了32.81%。因此,保險資金入市首先要解決好風險問題,否則可能會引起很大的動蕩。

  吳志強認為,對國內保險業來說,保險資金入市只能看做是多了一個投資渠道,并不能完全解決國內保險公司回報低的問題。解決保險資金投資渠道問題還有其他很多選擇。比如,參與市政建設投資,購買美國30年期債券、國內30年期債券等等。總之,保險資金投資要符合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從資產與負債相匹配的角度出發,盡量選擇那些投資周期較長、投資期與回報期基本一致、低風險、高回報的品種。

  此外,營業費用偏高也是目前國內保險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之一。國外做得最好的保險公司營業費用一般控制在保費收入的6%,而目前我國保險公司這一數字約為10%。因此,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是否會比通過基金公司間接入市成本更低,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據統計,保險資金2003年末投資余額為3828.865億元,其中1406.896億元投資于國債,463.284億元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從2003年下半年的數據來看,去年8月份以后,保險公司對證券投資基金的增倉明顯出現減緩趨勢,總體持倉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

  那么,保險資金直接入市后,是否會逐漸退出開放式基金呢?對此,中廣信息分析師蔡福明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采訪時認為,盡管保險資金在2002年因投資于基金而遭到全面虧損,但長遠來看,作為一個重要投資渠道,保險資金的不會因直接入市而改變對投資基金的策略。2003年以來,隨著規模的壯大,基金以價值投資理念在市場取得主導地位,找到了盈利模式,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從目前來看,保險公司投資于證券投資基金的資金僅占全部保險資產的5.078%,遠沒有達到監管層限定的15%。可以預見,保險資金不但不會從那些管理能力強、投資收益好的基金中撤出,相反,繼續增倉的空間卻很大。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