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曉晴
從2000年5月開始,我國企業上市方式實現了從審批制轉到核準制的轉變,由主承銷商選擇、輔導和推薦企業,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進行審核。可以說,核準制的實施加快了股票市場發行制度的市場化進程,同時也為民營企業上市提供了有利的制度安排。
大多數民營企業也開始認識到,上市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于能募集多少資金,在多大程度上解決規模擴張的資金需求量,更重要的是企業能利用上市的機會,從制度上規范自己,從管理、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等方面提升自己,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質的飛躍。
2001年1月18日,天通股份(600330)由自然人控股直接上市,成為民營企業上市的里程碑。近3年來,民營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比例顯著增長,民營企業進入證券市場的數量首次超過上市新股數量,這主要與發生大量的買殼上市有關,間接上市成了民營企業上市的主流方式。
1997年之前,民營企業以直接上市的方式為主,未發生買殼上市的間接方式。自1998年以后,買殼上市開始活躍,近年來越來越占主導地位。有統計數據表明,到2002年,買殼上市公司數量與直接上市公司數量之比達到新高。2002年10月滬深兩市194家民營上市公司中,直接上市的民營公司67家,占整個民營上市公司總數量的34.54%,買殼上市的民營上市公司有127家,所占比例高達65.46%。
這其中,浙江民企上市公司更是異軍突起,成了深滬兩市民企上市公司的主力。可以說,自2001年1月,以潘廣通父子控股的天通股份發行4000萬股,成為中國第一家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以來,浙江民企上市就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02年11月以后,浙江民企更是迎來了上市高潮。11月1日,杭州信雅達(600571)上市,14個擁有股份的自然人身價陡增,原浙江工行技術人員郭華強因持股45%成為擁有5億市值的富豪;12月2日,由29個自然人掌控的騰達建設(600512)上市,昔日的建筑工人一下子變成億萬富翁。2003年以來又有浙江海通集團(600537)、華海藥業(600521)、士蘭微(60460)等由自然人控股的民企相繼發行上市。(侯穎/編制)(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