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口是打造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心近日,上海已確定將建立人民幣產品中心作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突破口。這是上海自中央1992年提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以來,第一次明確其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路徑。據上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在最近形成的《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綱要》中,對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中長期目標和戰略重點,進行了細化和深化。簡而言之,只要人民幣一實現自由兌換,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便開始進入突變。隨著人民幣成為強勢貨幣,上海自然一躍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三步走”戰略:關鍵是建立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心
2002年8月,上海市召開了金融工作會議,首次向外界排出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時間表,即“五年打基礎、十年建框架,二十年基本建成”的三步走戰略目標。
2003年,上海形成了《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綱要》,明確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推進措施,此舉標志著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家戰略開始啟動。
日前本報記者就這個問題對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獨家采訪。這位負責人介紹總體思路是“三步走”戰略,即從現在起到2005年,打好基礎;到2010年,形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
圍繞三步走戰略,上海確定的建設路徑是:依托上海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走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發展之路,在中國入世、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動下,使上海首先成為投資、交易、開發人民幣金融產品的國際金融中心,并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逐步發展成為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
據悉,這一建設路徑已得到上下的肯定。
為何選擇人民幣金融產品中心作為突破口
有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將人民幣產品中心的建設作為突破口,是在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借鑒國際經驗比較自身優劣之后得出的一個重要認識。首先是基于對上海自身條件的理性分析。上海市社會科學院楊建文研究員說,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劣勢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總部和金融決策、監管機構均在北京,使得上海這在方面先天不足。但上海優勢也非常明顯。上海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先試先行地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上海基本建成了以金融市場為特征的國內金融中心,市場化的特征全方位凸現,通過市場來配置金融資源的體系基本形成。各類金融市場已全部在上海建立,其中外匯市場、銀行間市場、黃金市場是全國惟一市場,證券市場是全國主板市場;同時還正在大力推動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設。國際通行的金融產品,在上海都有進行市場交易的平臺。
其次,上海選擇這一建設路徑,也是總結借鑒了世界上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經驗。據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學教授潘英麗介紹,從世界范圍來看,國際金融中心首先都是本國金融產品的集中地,金融市場體系集中分布和金融機構集聚地。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倫敦、二戰中后到六十年代中期的紐約,還是80年代的東京,這些傳統國際金融中心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所在國的貨幣作為強勢國際貨幣的交易及交易的不斷擴大,都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九十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這種趨勢更加明顯。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離岸金融中心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從全球金融中心來看,目前世界上三大金融中心分別為歐洲板塊的倫敦金融中心、北美板塊的紐約金融中心、亞洲板塊的東京中心。這三個金融中心覆蓋三個時區,24小時不間斷交易,確保了全球金融交易的不間斷。但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日本經濟也連續10年陷入低谷,許多跨國公司從東京撤離,東京國際金融中心受到削弱,東京板塊的松動,無疑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再次,目前,從全球來看,人民幣債券和人民幣金融衍生品的需求日漸旺盛,急需一個統一的市場。如果中國沒有這個市場,則會錯失機遇。同濟大學吳光偉教授說,由于人民幣有升值的預期,香港有大量的投資者在從事人民幣的遠期交易。新加坡則緊羅密鼓醞釀設置人民幣做空機制,從事人民幣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據統計,中國每年有8000多萬旅游者出境,帶走大量人民幣;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已有相當一部分已用人民幣結算,估計全球大約有1500億元人民幣在外國人手里掌握。如果不抓緊建設人民幣金融產品交易國際中心,新加坡就會抓住機會發展相應的金融產品,設立人民幣做空機制,吸引全球的人民幣外匯到那里去交易,這樣我國不僅會遭受重大經濟損失,還會導致人民幣的匯價在很大程度上聽取海外交易中心估算價,給我國在政治上造成被動。一旦發生金融危機,還會危及人民幣的金融安全。
如果不能適時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市場,滬深股指期貨及人民幣匯率期貨很可能被歐美交易所或亞太鄰國交易所搶先上市交易,到時要追回很難。當前人民幣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成為流通的硬通貨,抓住這一時機加速建立人民幣金融產品交易中心,從事人民幣作為外匯在全球的交易,可以吸納世界各國設立席位,在上海集聚人民幣交易,我國的金融安全就有了切實的保障。同時,這也是我國間接吸引外資的一種有效手段。
此外,走人民幣產品交易中心之路,形成以市場為主要特征的發展格局,也是基于與香港聯動發展的需要,與香港金融中心形成功能互補。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潘英麗認為,上海不可能發展成為地緣式或避稅港式的國際中心,而只能發展成為與周邊地區、全國經濟相互依托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立足為內地經濟實體服務,與內地發展長期共存,而香港則面向國際,成為國際金融資源配置的舞臺。
當前任務:做大市場、做強機構、做多產品
不過,目前,上海要建成人民幣產品交易中心,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都有很大差距。為此,專家建議,在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之前,上海當前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在現有基礎上,做大金融市場、做強金融機構、做多金融產品。這些建議目前基本得到了上海方面的認可。
圍繞做大金融市場,上海將完善市場體系,增強市場功能。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了五大金融市場,其成交總額也突破了32萬億元。下一步,依托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中國票據網”,上海將加快票據市場發展,力爭成為全國票據交易中心。同時,上海將以發展資本市場和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場為重點,構筑完善的市場體系,不斷強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場地位;推動債券市場發展;打通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溝通渠道,促進資金在兩個市場合理流動;拓展外匯市場,推動全國統一的境內外幣清算系統的建立與發展;加快建設區域性再保險中心;推動產權市場發展,最終建成全國性產權交易市場。
在這當中,上海的重中之重是放在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場上,以填補這個市場空白。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姜洋認為,這不僅對完善市場內部結構、提供避險工具都有好處,而且從市場發展的增長性來看,可以把金融創新推向高潮。
圍繞做強金融機構,上海將采取積極措施,集聚國內外金融機構,包括各類新成立的法人金融機構和現有金融機構內部分設的非法人的集約化運營中心。
圍繞做多金融產品,上海將積極推動國債期貨、股指期貨、石油期貨、個人黃金買賣、黃金期貨、市政債券、交易所交易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金融產品創新,推動銀證、銀保等交叉業務創新和網上金融業務創新。目前,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設計方案已經上報中國證監會,上海期貨交易所燃料油期貨、股指期貨方案也已上報中國證監會,國債期貨設計方案也已完成。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成功推出企業債券指數的基礎上,目前,已做好了推出統一指數的技術標準。
此外,上海正在爭取,將國家金融改革與開放的試點更多地放在上海;同時,爭取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組成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合推進機制。作者:吳復民 羅新宇作者單位:經濟參考報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布日期:2004-2-18星 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