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點卡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歷數房地產市場過熱“七宗罪”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8日 08:36 經濟參考報

  《經濟學家》粉碎“真實的謊言”1929年,聽完一個擦鞋匠對股市的侃侃而談之后,美國投資大王洛克菲勒告誡自己,拋售所有股票的時機到了。在過去幾個月里,英國《經濟學家》的編輯們也分別從出租車司機、管道工和美發師那里聽到了類似建議:投資房產不會有錯,而且絕對是多多益善。或許,這同樣是一個提醒人們盡快離開房產市場的預警信號。近一年來,全球主要房產市場都呈過度繁盛之勢,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將其當作投資手段,爭先恐后地攀爬“先買后租”的天梯。

  《經濟學家》的編輯們認為,現在非常有必要將一些“房地產專家”的謬論一一粉碎。并為此發表文章,歷數他們的7個錯誤觀點。

  一,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房產價格注定會持續攀升。舉一個具體一點兒的例子,投資倫敦房產的人大都堅信:“越來越多的人都想居住在倫敦,所以這里的房價將繼續上漲”。

  但是,這是一個混亂的認識,它錯誤地將價格水平和價格變動趨勢混為一談。在一些大都市中,土地的稀缺性的確會拉動房價走高,但這并不能保證房價會無限期地攀升。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東京地區房產“泡沫”破滅就是最好的佐證。誠然,在居住人口增加而房屋供應有限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整體房產價格會呈上升趨勢。但近幾年全球主要房產市場整體價格年均漲幅突破20%,且帶有明顯的投機性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與土地稀缺無關了。

  二,低利率意味著買房更劃算,拉動了需求進而推升了價格。政府執行低利率政策可以幫助那些原本交不起月供的居民購買住房,但很多購房者就此推斷償還抵押貸款比以前少了,其實這是被貨幣符號的假象蒙蔽了雙眼。

  通過抵押貸款方式購買房產,應關注的是經過通貨膨脹因素調節后的利率水平,很多國家的長期抵押貸款利率經過這樣的調整后就不是那樣低了。過去,高企的通貨膨脹率會幫助貸款者侵蝕掉一部分實際負擔,但如今低利率與低通脹并行,減少的只是貸款購房者的名義負擔,實際負擔不會有大的改變。

  三,由于較高的交易費用打擊了投機者炒作情緒,因此樓市形成價格泡沫的可能性要比股市低得多。這個錯誤觀點來自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他是在評價房產市場時作此表示的。實際上,一些權威機構的研究表明,無論理論還是現實,樓市形成泡沫的可能性都超過股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房價高企所面臨的崩盤風險,要比股價高企的暴跌風險大得多。

  四,投資房產是安全的,因為股票有可能變成廢紙,但水泥和磚頭卻沒有長腳。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因為它忽略了房屋這種特殊商品的相對價值。在樓市最為火爆的時期購買住房,你的投資是不“安全”的。對投資者而言,除普通意義之外,一所房屋的價值還在于通過出租或轉賣帶來的回報。一旦房屋租不出去或是找不到買家,那么投資者在這所房屋上的收益就會為零。如果加上維修等正常開支,購房者其實是做了蝕本買賣,還不如購買國債。

  五,買房要比租房好,因為付房租就像為別人買單。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從倫敦到悉尼,房屋的空置率都在升高,租房開銷實際上要比償還月供少得多。從今后發展趨勢來看,只有房價攀升并帶動出租價格上行,買房用于居住才能稱得上劃算。

  六,即使房屋價值被高估,其價格也不可能下跌,因為利率不會像過去一樣升至兩位數從而捅破房產“泡沫”。但是,從日本樓市崩盤后10年陰影不散的教訓中,很多人已經發現,即使政府不提高利率,樓市依舊存在“兵敗如山倒”的可能。主導樓市的一個主要因素是人們的心理預期。比如,購買住房者發現房屋租金不斷下滑,房價上升也成疲態,種種不利消息會讓投資者感到無利可圖,自然會出售所持房屋進行套現,轉而進入其他投資領域。這種行為一旦推而廣之,就將演變為樓市崩盤的兇兆。

  七,即使房價過高也不會大跌,其價格趨勢將以逐漸走平為主。通貨膨脹率較高之時,實際房屋價格走勢的確會和上述觀點相符。但現在很多發達國家的通脹率都穩定在1%至2%之間,如果房價大幅下跌,回復正常水平就需要幾年時間了。因此,從現在來看,房產價格無論從名義上還是實際上都有大幅下挫的危險。

  《經濟學家》的文章認為,以上列舉的7個觀點在某一特定環境中是正確的,但從宏觀角度探討注定是“真實的謊言”。為上述觀點搖旗吶喊者越多,全球房產市場所面臨的崩盤風險就越大。作者:王龍云作者單位:經濟參考報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發布日期:2004-2-18星 級: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