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月17日“世界2004中國年會:預測與展望”在北京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劍閣在發言中說,中國提出“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觀。
李劍閣說,2003年,中央在改革中第一次提出“以人為本”的“五個統籌”的新的發展觀。2003年中國成功抵抗了SARS疫情的侵襲,促進中國在發展觀產生了劃時代的變化。在SARS比較嚴重的時候,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新的現代化的城市,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一下子處
于一種非常蕭條的狀況,賓館也沒有人了,公路也沒有人了,于是人們產生很多的疑問,為什么二十多年,我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體制和社會應急體制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擊,這么多年,我們辛辛苦苦的搞經濟,轟轟烈烈的追求GDP的增長,我們人的位置究竟放在什么地方?所以,過去我們說“發展是硬道理”,現在我們終于認識到“以人為本”是更硬的道理。
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們對與人相關的各項社會事業的關注不夠。改革開放以前,雖然我們的物質水平非常低,但是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國曾經是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典范,到了七十年代末,中國已經成為擁有全國擁有最全面的醫療保障體系的國家之一,這就使得我們國家的人均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七十年代末的人均死亡率是70歲,嬰兒死亡率從195‰降到41‰。一直到八十年代,有關的國際組織,對我們工作的排序,中國按GDP的排序非常的落后,但是按健康排名,比GDP的排名要高得多。但是,改革開放并沒有使公共衛生事業得到更快的發展,結果卻難以令人滿意。
國際上通常有兩個指標來反映和比較一個國家的健康狀況,就是平均期望壽命和嬰兒死亡率。我們注意到,我們國家人均期望壽命的提高和嬰兒死亡率的降低,基本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完成的,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世界衛生報告對全球191個成員國進行排序,我們國家的人均衛生費用是排在139位,投資的公平性排在188位,僅僅比巴西、緬甸和塞拉利昂高一點,倒數第四。衛生的總體績效排在144位,比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拉克、印度、巴西斯坦、蘇丹、海地還要低,根據世界銀行2002年世界發展報告的預算,這些國家人均GDP都沒有中國高。
另外,統籌自然和人的協調發展,不僅是中國的問題,也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很多人預言地球人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大部分可以在預見的未來將消耗殆盡。但是由于科技進步產生的資源節約和替代的新的方案,這個預言到今天為止沒有應驗。但是從全球的角度來看,由于人類活動的破壞,自然資源日益惡化,空氣污染嚴重,全球有數百個城市污濁的空氣達到了危害健康的程度。
另外,由于礦物燃料的使用,生物圈已經無法的吸收過量的二氧化碳,因此,使地球的表面溫度逐漸的提高,淡水資源也十分稀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缺水的國家。1995年低收入國家有十億人,高收入國家有十分之一沒有飲水。世界資源是自然資源,沒有得到根本的保護,是沒有合理的制度。就是說一個人和一個企業,可以輕易的把環境資本轉嫁給他人,因此世界銀行2003年的報告指出,如果很大比例的人沒有資產,不具備有效的言論權,那么,社會的公共機構,他們能夠及時的獲得的信息平衡各方的利益,負責任的實施的決議就難以實施,其結果那些避免浪費資產,尤其是環境和社會資產的政策,就不會被采納和實施。結論就是人民知道的越多,資產浪費的就越少,所以,統籌人和自然的發展的出路,就在于應該體制改革和增長的發展和變革。
五個統籌第一個就是統籌城鄉發展,中央非常重視農村的日益貧困化的問題,最近國務院和中央聯合發的一號文件,非常重視中國農村的發展問題,提高農民的收入問題,中國政府在這方面花了很大的力量,但是,由于體制的原因和歷史原因,可能在近時間內,城市的收入增長還會領先于農村的居民的增長,因此,城鄉差距還有可能拉大。這盡管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可能還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事實。由于時間的限制,我講到這里。
(以上文字為錄音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