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姚景源在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盡管1月份我國CPI保持在相對高位,但是,在供求關系沒有發生大的改變時,CPI不會出現大的變動,全年有望在2%至3%徘徊。
通貨膨脹沒有基礎
從去年10月起,我國消費價格指數結束了連續20多個月的負增長,由負轉正,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預計上升1個百分點多一些,這意味著中國開始出現擺脫通貨緊縮的跡象,也說明中國物價基本保持穩定。
不過,面對糧油等農副產品價格自去年10月份起大幅上漲、月度CPI連續保持在3%以上相對高位,以及鋼鐵等生產資料價格一直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幅,有人提出了中國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疑問。
對此,姚景源表示,目前國內各種商品庫存并不是短缺到能使價格上升過高的程度,并且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越來越大,國際市場對于中國經濟資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中國今年進出口總額預計仍將超過8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大概占到GDP的60%,說明中國60%的經濟活動和國際市場密切相關。現在全球經濟仍處于通貨緊縮的狀態,我國物價也相應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中國經濟沒有出現通貨膨脹的基礎。
消費價格變化不會太大
姚景源表示,價格最終是由需求決定的。2003年的經濟高增長同時帶來大量的消耗,正是這種巨大的消耗拉動了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新的一年里,隨著我們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走上高增長、低消耗之路,對鋼材、水泥、能源的需求都有可能會下降。
他指出,對經濟運行狀態的判斷首先要看GDP指標,要看清整個宏觀經濟增長處于什么狀態。另外,要看價格指標,因為價格是一個經濟運行的綜合反應,是一個現行指標,決定下一步的經濟走勢。價格當中主要有三個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品價格指數、企業原材料購入價格指數。盡管這三個價格指標去年都處于上升狀態,但具體分析,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危險。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上漲帶動,而食品價格上漲,其中主要又是由于鮮菜價格的上漲,帶有季節性和區域性,有一個短暫性和時效性。盡管食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也上升,但是其它的價格還都在下降。因此,從目前來說,居民消費價格不會有大的變化。從統計數據來看,去年工業品出廠價格趨于回落。去年一季度是3.6%,二季度是2.3%,三季度才是1.4%,表現為逐漸回落。
供求關系繼續改善
從2004年供求關系看,我國的社會總供求關系繼續改善,物價漲幅有所提高。
姚景源認為,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最終要傳導到消費環節,近年來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產量下降、國際市場糧油價格走高會繼續推升我國糧油價格上漲,經濟較快增長也會繼續拉動服務業價格的上升。因此,2004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有所上升。
他同時指出,我國實際經濟增長速度仍未達到潛在增長水平,并不存在嚴重通貨膨脹的壓力。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已近60%,多數可貿易商品的價格受制于國際市場。在全球總體價格水平偏低的條件下,我國可貿易商品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很小,即使少數商品短期內出現供給不足的局面,我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用于擴大進口,約束經濟擴張的資源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國際市場來解除。
姚景源總結說,就目前而言,還看不到導致我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的因素。2004年,中國物價將總體保持穩中有升,但回升的幅度不會大。全年CPI有可能在2%至3%徘徊。上海證券報記者盧曉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