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虎杰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張寅
通脹確實來了
今年中國經濟也許有太多問號需要打開和回答,但通貨膨脹似乎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當我們觀察物價長期走勢圖發現,居民消費物價月度同比增長率分別在1999年4月到
達了-2.2%、在2002年4月到達了-1.3%之后,從2003年開始走出了這個跨越3年徘徊于底部的物價通縮狀況。與此同時也結束了自1994年以來物價持續下跌8年的局面。雖然去年第一季度有非典疫情,給年初急速增長物價踩了一腳剎車,但是物價在停頓了2-3個月之后以更快速度回升,以致到了年末,當糧食價格也在大幅躥升時,政府相關部門不得不站出來安撫人們普遍對通貨膨脹的擔心。而在國際上,中國輸出通縮論題也沒有什么人再提起,中國經濟過熱和泡沫話題躍然紙上。無論把物價上漲之原因是否定義為這是2003年中國經濟開始了一輪新增長周期的特征;還是把它歸結為這是新的高增長率投資周期出現的自然現象;還是把它描繪這是擴張性信貸政策必然結果。一切經濟現象和物價數據清晰地告訴我們:通貨膨脹確實來了。我們必須認真地去面對它的存在,警惕地觀察它的動向,實時地考慮它對中國2004年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經濟將做回答對比中國經濟歷年貨幣供應量、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物價走勢可以發現,前兩者形成年度峰值后,居民物價峰值則是在次年出現,并且通常表現得比較激烈。2003年中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雙雙達到了近年來一個高位。中國政府在2003年下半年出臺了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的政策;對投資增長較快的熱門行業,如房地產、鋼鐵、汽車、有色金屬出臺和即將出臺了行業收緊政策。在如此的背景下,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很有可能在已過去的2003年,出現了我們在未來若干年也不再能夠看到的峰值。而2004年居民物價在2003年信貸和投資高增長慣性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再創新高。“高增長、低通漲”是很多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的經濟運行最理想狀態。但是現實經濟運行則是飄忽不定,充滿著未知數。如果我們對2004年要發生的通貨膨脹沒有什么疑義的話,那么接下來問題就是:它是溫和的?還是激烈?它是能夠接受的?還是無法承受的?我們認為2004年中國經濟將做出回答。
政府正在試圖控制沒有一個政府喜歡通貨緊縮和惡性通貨膨脹。在結束連年的通縮后,政府正在試圖將已經來到的通脹控制在一個可接受范圍內。并且不希望在未來兩年內銀行業改革和增加農民收入情況下,讓經濟回到通縮的局面中去,使得一切努力前功盡棄。因此顯然希望資產價格和農產品價格是穩中有漲。但是事物發展經常是充滿矛盾、通貨膨脹未來走勢也一定非常曖昧。土地和房地產政策信貸收緊對于資產價格來說具有非常大兩面性。而大力增加經濟適用房投入,只能出現“結構性”和“技術性”房地產平均價格下跌,而分類商品房價格則不會出現實質性下降的情況。農產品價格上升對于農民收入增長能夠起到幫助的作用,但也許價格上漲最大受益者不是農民,而是農產品流通領域和城市從事糧食期貨交易者。汽車行業整體價格在不斷下降之中,為了保持利潤增長,汽車企業唯一出路就是擴大產能,因此對于原材料就會有更大剛性的需求。政府在一些敏感進口商品進行了反傾銷措施,使得主觀保護了內資企業,但是同時確無法平抑它們價格上漲沖動,因為這些受到保護的商品,制造時原料則大多來自進口,原料國際價格從2003年一開始到目前不斷地屢創新高。2004年第一季度進口原油、鐵礦石價格會表現更為激烈。并且同時向國內與之相關產成品傳導。政府要控制市場化較高、海內外市場相連較為緊密的商品價格走勢,顯然是力不從心。至于壟斷性較強、市場化較低,以滿足內需為主的電力、自來水、鐵路、煤炭等行業漲價始終沒有實現,完全得益于沒有開放,能夠在政府強力控制下。但是其結果就是行業之間、行業與市場之間矛盾更加深化。后遺癥使得這些行業利益與經濟整體形成對抗性的“博弈”和出現無解的“困局”。
良性通脹也有兩面性通脹確實能夠起到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作用。如果物價上漲核心動力之一是來自農產品,那么使得城鄉之間財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重新分配。特別是在去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增長9%,而農民收入增長只有3.8%的情況下。政府一定會在農產品價格問題上,執行寬松的政策。不到萬不得已,一般不會干涉價格的上漲。政府還在諸如清還非法占用農業用地、消減農業稅和征討農民工工資方面加大政策力度,以調節城鄉之間財富分配和經濟發展失橫的狀態。當然這是未可厚非的政策導向。截至去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這是官方公布數據最高值。而政府計劃2004年將失業率控制在大約4.7%。說明城鎮失業狀況并沒有因為經濟熱了起來有所緩和。反而城鎮低收入群體還將進一步擴大。進入2003年中國城鎮恩格爾指數雖然下降到38%以下的水平,但是對于城鎮低收入群體這個指標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即使今年通脹表現是溫和的,城鎮低收入者能否承受住通脹所帶來物價上漲的壓力就成為一個問題的關鍵,也許這就是今年充滿曖昧的通脹注定要形成矛盾的焦點和最大挑戰。還有兩個已經出現的情況也不能漠視:一個是去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和農民收入增長率扣除物價因素,首次出現了多年未見的雙雙低于同期經濟增長率;另一個是今年居民實際存款利率扣除物價因素將低于名義存款利率,出現負利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