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
當前正在全國開展的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不但有重大的經濟意義,也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各地、各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統一思想,認識到位,認真落實國務院提出的各項要求,下最大決心,用最大氣力,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地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
建立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針對一些領域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市場經濟秩序混亂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某些方面和領域還相當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之猖獗、問題之嚴重、性質之惡劣,觸目驚心,已到了非下大決心加以整治不可的程度了。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加強社會治安工作的重要措施。經濟秩序和社會治安秩序密切相關,有些經濟犯罪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國家財產安全。必須把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放到同加強社會治安同樣重要的地位。整治市場經濟秩序,打擊經濟犯罪活動,也必須動用公檢法力量。政法機關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形成合力。否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就不可能進行下去,更不可能取得預期成效。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鞏固和發展國民經濟良好勢頭的迫切需要。應對當前動蕩國際經濟環境,我們要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如果讓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場,國內商品沒有信譽,消費者就沒有消費意愿,擴大內需就沒有基礎。假冒偽劣商品橫行,擠占市場,也會嚴重影響守法經營企業的生產和合格、優質產品的銷售。因此,不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國民經濟來之不易的重要轉機就難以鞏固,甚至還會發生逆轉。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地方保護主義和地區經濟封鎖,一方面割裂全國統一市場,不能實現公平競爭;另一方面,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產品質量低劣的“五小”企業關閉不了,極大地妨礙著產業結構的調整,不能形成規模經營,取得規模效益,現代化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也很難成長起來。如果這種狀況不改變,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就不可能提高,中國經濟就會長期處于落后地位。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必要條件。經濟秩序混亂,嚴重損害我國改革開放形象和國際信譽,破壞投資環境。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必然影響外商來我國投資。同時,假冒偽劣商品出口,嚴重損害我國商品聲譽,妨礙擴大出口。不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對外開放就不可能邁出大的步伐。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舉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公平競爭經濟,也是一種法治經濟,還是一種信用經濟。現在,地方保護盛行,坑蒙拐騙肆虐,商業欺詐、賄賂嚴重,有法不依、違法不究現象相當普遍,惡意逃廢債務、欠債不還屢見不鮮。這些都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格格不入、大相徑庭的。如不加以嚴厲整治,我國就不可能最終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也是全面推進社會文明進步的內在要求。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建立相應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經濟秩序混亂,不僅破壞生產力發展,而且毒化社會風氣,敗壞社會公德,滋生消極腐敗現象,動搖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如果讓經濟秩序混亂的狀況繼續下去,經濟就會變質,社會就會變質,振興中華民族就沒有希望。我們必須通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掃除一切社會丑惡現象,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總之,我們一定要從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站在國家安危、民族興衰和現代化事業成敗的高度,增強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當前,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要突出重點,初戰必勝。要集中解決那些直接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大力整治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重點領域。如影響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和藥品問題;影響生命安全的建筑業、采煤業;影響財政稅收和金融穩定的銀行、證券、保險業。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要選準突破口,務求初戰必勝,以能振奮人心。在取得階段性整治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把市場經濟秩序真正納入法治化的軌道。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
|